元曲有上下阕吗,元曲分上下片吗

有一个词叫诗语,意思是诗的语言。对于每一个诗词爱好者来说。了解这些“诗语”。可以让自己的诗词鉴赏能力。分辨能力,更上一层楼!【古体诗、近体诗、今体诗】都是指“格律诗”而言,主要分五绝、七绝、五律、七律

有一个词叫诗语,意思是诗的语言。

对于每一个诗词爱好者来说。

了解这些“诗语”。

可以让自己的诗词鉴赏能力。

分辨能力,更上一层楼!

【古体诗、近体诗、今体诗】

都是指“格律诗”而言,主要分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等。千万不能将“今体诗”跟现在所说的“新诗”混为一谈。

【古体诗】

又称“古诗”“古风”,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包括唐以前各种形式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近体诗】

【绝句】

即&34;。亦称&34;、&34;。诗体名。截、断、绝均有短截义,因定格仅为四句,故名。

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也有六言绝句。唐代通行者为近体,平仄和押韵都有一定的要求。

有人说绝诗是截取律诗的一半而成。但在唐代律诗形成以前,已有绝句,虽亦押韵而平仄较自由,如《玉台新咏》中即有《古绝句》,后人即用&34;以别于近体绝句。

【律诗】

诗体名。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故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亦偶有六律。其有每首十句以上者,则为排律。

律诗中,凡两句相配,称为一&34;。五律、七律的第一联(一、二句)称&34;,第二联(三、四句)称&34;,第三联(五、六句)称&34;,第四联(七、八句)称&34;。每联的上句称&34;,下句称&34;。

【四言诗】

诗体名。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句为主。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早形成的诗体。春秋以前的诗歌,如《诗经》,大都为四言。汉代以后,格调稍变。自南朝宋齐以后,作者渐少。

【五言诗】

诗体名。由五字句所构成的诗篇。起于汉代。魏晋以后,历六朝隋唐,大为发展,成为古典诗歌主要形式之一,有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

【六言诗】

诗体名。全篇每句六字。相传始于西汉谷永,一说东方朔已有&34;,其诗均不传今所见以汉末孔融的六言诗为最早。有古体近体之分。但均不甚流行。

【七言诗】

诗体名。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为主,当起于汉代民间歌谣。旧说则谓始于《柏梁台诗》,恐不可信。

魏曹丕《燕歌行》,为现存较早的纯粹七言诗。到了唐代,大为发展。有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与五言诗同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

【杂言诗】

诗体名。古体诗的一种,最初出于乐府。诗中句子字数长短间杂,无一定标准,最短仅一字,长句有达九、十字以上者,以三、四、五、七字相间者为多。

【词】

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曲】

又称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散曲包括

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乐府】

本指古代音乐官署。&34;一名,始于西汉,惠帝时已有&34;。至武帝始建立乐府,掌管朝会宴飨、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

乐府作为一种诗体,初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后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宋元以后的词、散曲和剧曲,因配合音乐,有时也称乐府。

元曲不像宋词分上下阙,元曲一首小令写完即结束。填曲时要注意押韵,现代文字与古代有所差别,所以只要韵母相同或相似就可以,在此不必过分深究。 写元曲时也应注意不能因为刻意押韵而失掉意境和立意;不能在字词上过分吹毛求疵,即使如此。

【歌行】

2、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一般上下阕(片)像对联一样相对。3、词有时会不符合上述规律,因为早期是和着曲子写的,因此它最注重的还是与曲的配合。蒙元时期,词与曲是两相和的,因为元。

古代诗歌的一体。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34;和&34;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

后遂有&34;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34;是乐曲的意思,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贞《索隐》。

【赋得】

凡摘取古人成句为题之诗,题首多冠以&34;二字。南朝梁元帝即已有《赋得兰泽多芳草》一诗。

一段叫一阕。双调中的两段,称上阕、下阕,或叫上片、下片,三叠、四叠中的段落按次序叫第一阕、第二阕……词在句式方面的基本特征是长短句,从一字句到十一字句都有。词谱中对每种词调的平仄、押韵都有规定。曲。曲。

科举时代之试帖诗,因诗题多取成句,故题前均冠以&34;二字。同样也应用于应制之作及诗人集会分题。

后遂将&34;实用为一种诗体,即景赋诗者亦往往以&34;为题。

【联句】

旧时作诗方式之一。两人或多人共作一诗,相联成篇。传始于汉武帝时《柏梁台诗》(疑系后人伪作)。

初无定式,有一人一句一韵、两句一韵乃至两句以上者,依次而下。

后来习用一人出上句,续者须对成一联,再出上句,轮流相继。旧时多用于上层饮宴及朋友间酬应,绝少佳作。

【集句】

旧时作诗方式之一。截取前人一代、一家或数家的诗句,拼集而成一诗。现存最早的集句,为西晋傅咸的《七经诗》。

【排律】

诗体名。律诗的一种。就律诗定格加以铺排延长,故名。

每首至少十句,有多至百韵者。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34;。

【应制诗】

封建时代臣僚奉皇帝所作、所和的诗。唐以后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内容多为歌功颂德,少数也陈述一些对皇帝的期望。

元曲与词的相同之处在于离不开音乐,一般在一个曲调中的段落的称呼,与当时人们对曲子的称呼相同。比方说,一支曲子中的两段完全相同,一般称为“叠”,也叫“片”或“重头”;两段曲子不同时,有称为“调”的,如“。

【试帖诗】

诗体名。也称&34;。起源于唐代,由&34;、&34;影响而产生,为科举考试所采用。

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冠以&34;二字,并限韵脚,内容必须切题。清代限制尤严。

【古绝】

对不讲平仄的古体绝句的通称相对今体的绝句&34;而言。

古绝多用拗句,可押平韵也可押仄韵。有些绝句用的是仄韵,但全诗用律句,或用律诗容许的变格和拗救。

【入律古风】

对使用近体诗平仄格式的古体诗的通称。特点为:

1、全用律句或基本上用律句;

2、换韵,且多为平仄韵交替;

3、通常是七言,四句一换韵,换韵后第一句入韵,全诗似多首&34;的组合。

【诗余】

指“词”而言,有长调、小令、慢、引等不同格式,用“词牌”作为格式的标志。

【句式】

句式是指一句诗的节奏。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其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元曲是根据宋代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发展形成的。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

【谋篇】

谋篇指诗词的结构章法而言。对于诗,前人总结的经验很多,但归结起来一般不出“起”、“承”、“转”、“合”四字。

【平仄】

“平仄”就是古人对声调的区分,以今天的普通话说,“平”就是第一声(阴平)、第二声(阳平),“仄”就是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

【四声】

即语调的平上去入,合称四声。

【平起与仄起】

平起指首句第一二字均为平声,仄起指首句第一二字均为仄声。这是近体诗平仄句式的构成之一种。

【平起平收与仄起仄收】

构成近体诗的基本句型,即首尾的平仄相同,如平平仄仄平或仄仄平平仄。

【句脚仄起平收】

这是近体诗押韵的基本规则,即上句不押韵,仄声收,下句押平声韵。

【对句与邻句】

律诗每一联为两句,同一联的上句与下句称为对句,上一联的下句与下一联的上句称为邻句。

【律联】

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颌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

【粘对】

即是指在平仄上,对句相对,邻句相粘。基本上也是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

【对句相对,邻句相粘,首尾相应】

律诗每一联为两句,同一联的上句与下句称为对句,上一联的下句与下一联的上句称为邻句。

对句相反:指同一联上下句平仄相反,如上句是平平仄仄平,下句为仄仄平平仄。

邻句相粘:指上一联的下句起句平仄,与下一联的上句起句平仄相同。如山居秋暝第二联的下句天气晚来秋,是仄仄仄平平,仄仄起,则第三联的上句明月松间照,应也是平平起,所以是仄仄仄平平,但是因为句脚必须以仄声收,便变成了头粘脚不粘,是仄仄平平仄。

首末相应:首句平仄与末句平仄相同。如山居秋暝首句空山新雨后,平平仄仄仄,末句王孙自可留,平平仄仄仄。

【失对与失粘】

要检查一首近体诗是否遵循粘对,一般看其偶数字和最后一字即可。如果对句不对,叫失对;如果邻句不粘,叫失粘。失对和失粘都是近体诗的大忌。

【孤平】

除了韵脚,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叫“孤平”,是近体诗的大忌。但这是专指平收句(押韵句)而言的,如果是仄收句,即使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至多算是拗句。

【拗句】

救了孤平的句子,叫作拗句。

【拗救】

先用了拗(不合律),再救一下,合起来就叫拗救。

如果我们在“一三五”这些可灵活处理的地方,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在本句或对句适当的地方把仄声字改用平声字,以保持平、仄数量的平衡。

【三平调】

在句尾连续出现了三个平声,叫做“三平调”,这是古体诗专用的形式,做近体诗时必须尽量避免,而且无法补救。三平调有两种情况:

1、五言的仄起平收句:仄仄仄平平中,第三字如果用了平声字,成了:仄仄平平平,就犯了三平调。

2、七言平起平收句“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一和第三字都可平可仄,但是第五字不能用平声,否则也成了三平调。

【工对】

对仗的两句词性要相对,象这样的对仗,叫做工对。

【借对】

有一些对仗,是借用了同音字形成工对,叫做借对。

【流水对】

一联之中对仗的上下两句,一般内容不同或相反。但有时上下句有相承关系,讲的是同一件事,下句承接上句而来,两句实际是一句,这称为“流水对”。

【合掌】

一联之中对仗的上下两句,一般内容不同或相反。如果两句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叫作“合掌”,是作诗的大忌。

【诗韵】

指作诗所押的韵或所依据的韵书。隋时陆法言着《切韵》,共分206韵部,分部太细,不便押韵。唐初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

南宋时,平水人刘渊编《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把同用的韵合并为107韵,后人又减为106韵,并称为平水韵,这便是沿用至今的诗韵。唐代实际所用的韵部,和平水韵所编大致相同。

【叶韵】

一作&34;、&34;。诗韵术语。谓有些韵字如读本音,便与同诗其他韵脚不和,须改读某音,以协调声韵,故称。

南北朝有些学者按当时语音读《诗经》,感到好多诗句韵不和谐,便将作品中某些字临时改读某音。

明陈第始用语音演变的原理,认为所谓叶韵的音是古代本音,读古音就能谐韵,不应随意改读。

【押韵】

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韵部】

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

【唱和】

作&34;、&34;。谓作诗与别人相酬和。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次序,亦称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依韵】

即用与原诗同一韵部的字,但不必用其原字。

【用韵】

使用原诗中的韵字,但不必依照其次序。

【次韵】

又称步韵,即用原诗相同的韵字,且前后次序都必须相同,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出韵】

【重韵】

即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复出现,此乃大忌。

【通韵】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

曲不是词,不会只有两段。

【换韵】

亦称&34;。诗韵术语。除律诗、绝句不得换韵外,古体诗尤其是长篇古体诗,换韵较自由,既不限平声韵、仄声韵,也不限于邻韵。

转韵时往往在换韵那一联的出句先转,接着联末韵脚跟着转。

【窄韵】

一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险韵。

【分韵】

旧时作诗方式之一。指作诗时先规定若干字为韵,各人分拈韵字,依韵作诗,叫做&34;,一称&34;。

古代诗人联句时多用之,后来并不限于联句。白居易《花楼望雪命宴赋诗》:&34;

【分题】

旧时作诗方式之一。若干人相聚,分找题目以赋诗,称分题,亦称探题。大抵以各物为题,共赋一事。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34;分题有时分韵,但不限制。

【进退格】

元曲有上下阕吗

亦称&34;。诗韵术语。邻韵通押特殊格式的一种。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34;

魏庆之《诗人玉屑》引《缃素杂记》说,唐代郑谷与僧齐己、黄损等共定今体诗格云:&34;

进退格是两韵间押,即第二、第六句用甲韵,第四、第八则用与甲韵可通的乙韵,如&34;、&34;或&34;、&34;等,一进一退,相间押韵,故称。

【辘轳格】

亦称&34;。诗韵术语。与进退格同为用韵的一格。

【葫芦格】

亦称&34;。诗韵术语。与进退格同为用韵的一格。葫芦韵者,先二后四。如&34;、&34;通押,先二韵&34;,后四韵&34;。先小后大,有似葫芦,故称。

【唱和】

作&34;、&34;。谓作诗与别人相酬和。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次序,亦称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上一篇 2023年05月26 20:14
下一篇 2023年06月05 06:37

相关推荐

  • 春天的词语和诗句,描写春天的词语和古诗

    蝶恋花【宋】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描写春天的词语和古诗,这首词是伤春之作。苏轼

    2023年06月06 261
  • 坚韧不拔的诗句,表达诗人坚韧不拔的诗句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表达诗人坚韧不拔的诗句,这些经典诗词章句让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是缕缕暖意,还有磅礴的精神力量。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可以从

    2023年05月02 223
  • 诗题是什么意思,诗名和诗题的区别

    古人重视诗歌标题,有不少研究。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题”字解释为“额也”,将“目”字解释为“人眼”。唐代诗人贾岛《二南密旨》说:“题者,诗家之主也;目者,名目也。如人之眼目,眼目俱明,则全其人中

    2023年05月27 331
  • 世上无难事的下一句是什么,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小故事

    我们中华民族还有一句俗语叫“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是意思人尽皆知,就是只要用心去做某一件极难办到的事,无论有多难,都一定会成功。电影《攀登者》讲述的是1960年,在没有高科技支持,没有先进装

    2023年05月26 233
  • 写雪的诗句古诗,冬雪古诗100首

    一千多年前,东晋名士谢安,和子侄们在一起聊天。正好天降大雪,谢安问子侄:白雪纷纷何所似。写雪的诗句1、画堂晨起,来报雪花飞坠。《清平乐》2、朝来试看青枝上,几朵寒栈未肯消。《梨花》3、窗含西岭千秋雪,

    2023年04月23 259
  • 天意难违下一句,天意难违下一句幽默

    有人说,哭的时候就把头抬起头,这样眼泪就不会流出来,那只不过是掩盖内心伤痛的无奈表现,如果要哭,那就痛痛快快的哭一场,哭过之后,那些泪水就会带走伤痛。模糊的路,走不过就转弯,既拿得起,也要放得下,累了

    2023年04月21 233
  • 夕阳诗句,落日余晖的惊艳古诗

    一、《登乐游原》(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人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落日余晖的惊艳古诗,因为

    2023年05月02 245
  • 思念佳人的诗句,深夜思念佳人的诗句

    每当读到一首动人的诗词。就如同遇见一个遗世独立的佳人。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汉乐府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

    2023年04月23 218
  • 关于画画的诗句,享受绘画的诗句

    所有的情感,在唐诗中,享受绘画的诗句,都能找到共情,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欣喜,是“三春三月忆三巴”的思念,是“一寸相思一寸灰”的深情。亲手写一首格律诗,抒发心中的真实感受。《向上吧诗词》冠军杨强老师

    2023年04月24 248
  • 还来就菊花的上一句,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诗意

    (七、八题和答案在下一个文件里,因为太多字发不了哦,不便之处敬请谅解!^O^)古诗专项一、我会选。1.下列加点字读音、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路转溪桥忽见风吹草地见牛羊B.还来就菊花明月何时照我还

    2023年05月20 272
  • 赞扬恩师的古诗句,关于赞美老师的古诗句

    ■胡世宗每年3月5日到来之际,或不只是3月5日这个时间节点,总会有亲友甚至陌生人给我打电话、发微信,向我“求援”。他们知道我是个诗人,说想在大家集会的场合,朗诵一首歌颂雷锋的诗。这种时候,我就把自己写

    2023年05月10 286
  • 蛙的诗句,带蛙的诗句有哪些

    -1-雨馀林外夕烟沉,忽有蛙声伴客吟。莫怪闻时倍惆怅,稚圭蓬荜在山阴。——唐代:吴融《西京道中闻蛙》-2-稚圭伦鉴未精通,只把蛙声鼓吹同。君听月明人静夜,肯饶天籁与松风。——唐代:吴融《蛙声》-3-坐

    2023年04月25 289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