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闻不如一见下一句是什么,男生对女生说百闻不如一见

中国有句俗语:百闻不如一见。欢迎你们多到中国各地走走看看,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同时把你们的想法和体会介绍给更多的人,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的留

中国有句俗语:百闻不如一见。欢迎你们多到中国各地走走看看,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同时把你们的想法和体会介绍给更多的人,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

——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的留学生们回信

百闻不如一见,意思是听别人说多少遍,也不如自己亲自看一遍可靠,出自《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赵充国是西汉陇西上邽人(今甘肃天水),作为六郡的良家子弟、善于骑马射箭担任羽林卫士。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中经常出现“六郡良家子”,“汉兴,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期门,以材力为官,名将多出焉”。六郡是指汉代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六郡。

赵充国为人沉着勇敢、深具谋略,喜欢研习兵法,通晓“四夷”事务。汉武帝时,赵充国随李广利出击匈奴,率部分壮士突围,汉武帝亲自接见并探视他的伤情。

兵难隃度。出处:汉代班固《汉书》,其中“百闻不如一见”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bǎi wén bù rú yí jiàn,意思是指听别人说多少遍,也不如自己亲自看一下,表示多听不如亲见的可靠。原文: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

汉宣帝时,边患又起。汉宣帝打算起用赵充国,但这时他已七十多岁,宣帝就派人去问谁可以为将,赵充国自信地回答:“我去最合适了。”宣帝又问:“该派去多少人马?”赵充国答:“百闻不如一见。对方实际情况如何,在后方很难估计,还是让我上前线了解后再制定策略。”果然,赵充国恩威并举,不少部落首领率众来降,平定了边患。

在此之前的文献中,也有类似表述“耳闻之不如目见之”。公元前445年,魏文侯建立魏国,任用李悝为相、吴起为将。魏文侯派西门豹去治理邺地,临行前,他叮嘱西门豹到邺地以后要多调查研究,不要轻信传闻:“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人始入官,如入晦室,久而愈明,明乃治,治乃行。”意思是,听到的没有亲眼看到的可靠;亲眼看到的不如亲自去做更准确。

西门豹到了邺地后,深入到当地百姓中了解情况,破除迷信,惩治恶霸势力。正是西门豹广泛深入调研,很快掌握了实际情况,避免了前任官员被蒙蔽的问题。同时,他亲自率人勘测水源,发动百姓在漳河开渠,使大片土地成为良田,邺地很快就民富兵强,成为魏国的东北重镇。

百闻不如一见的下一句是:百见不如一干。出处:语出《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臣愿驰至 金城 ,图上方略。”释义:闻:听见。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见的再多也不如亲身实践一次。

到了东汉,开国名将马援,世称“马伏波”,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几千年来受人崇敬。马援就曾以相马的道理劝谏朝廷,处理事情要注意求真务实、不能道听途说:“臣愚以为传闻不如亲见,视景不如察形。”

“百闻不如一见”成为中华文化中的一个成语,成为几千年来中国人治国平天下的智慧。

延安时期,男生对女生说百闻不如一见,国民党力图通过大肆渲染我党整风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达到混淆视听、动摇人心的目的,借此抨击中共和边区,而且断言整风不会成功。

于是,枣园窑洞里的油灯、杨家岭上飘扬的红旗、南泥湾垦荒的锄头、大生产运动中的纺车……吸引着国统区无数的进步青年冲破道道关卡,来到延安,一看究竟。

“百闻不如一见”下一句是“百见不如一干”。意思是听人家说不如自己去看,看一百遍不如亲自动手做一遍。这两句话出自东汉班固的《汉书·赵充国传》,语出汉朝名将赵充国之口。汉宣帝时期,北部边境饱受羌族侵扰。宣帝。

百闻不如一见,曾有一位上海大学生突破重重关卡来到延安南郊,当他得知“这已是延安地界”时,跪在地上捧起黄土紧紧贴在脸上:祖国呵,就剩下你这一片干净的土地了。

有资料显示:仅1938年5月至8月,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奔赴延安的进步青年就达2288人。

正是进步的力量,吸引着无数向往光明的青年,引领着中华民族从胜利走向胜利。

“百闻不如一见”的下一句是“百见不如一干”。这句话出自出自东汉班固的《汉书赵充国传》,意思是听人家说不如自己去看,看一百遍不如亲自动手做一次,实践出真知,只有实践才是硬道理。百闻不如一见的句子:。

读懂新时代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国共产党最有效的方式,不是道听途说,而是带着实事求是的目光、认认真真地看我们致力于发展经济、消除贫困,积极援助其他国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真实举措,真切了解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

百闻不如一见下一句是什么

上一篇 2023年05月16 07:48
下一篇 2023年05月09 16:06

相关推荐

  • 描写梅花的诗句古诗,十首著名的梅花诗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梅作为

    2023年04月22 242
  • 老夫的少女心下一句,女人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什么意思

    [闽南网]哎呀呀老夫的少女心哎呀呀因你泛起涟漪是什么歌谁唱的歌词女人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什么意思,歌词“哎呀呀老夫的少女心哎呀呀因你泛起涟漪”是什么歌?据悉,这是由李明霖演唱的《老夫的少女心》。老夫的少女

    2023年05月25 240
  • 赞颂老师的诗句

    明天(9月10日)我们将迎来教师节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于老师的辛苦付出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3.群峭碧摩

    2023年05月08 307
  • 端午节有什么诗句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作为一个传统大节,中国历代著名诗人几乎都对它情有独钟,吟诗赋词,从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华章佳句。端午佳节

    2023年05月03 240
  • 霞字开头的诗句,霞字开头唯美诗句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采莲曲》,描写采莲女子融入绿色的荷池。在荷塘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霞字开头唯美诗句,人花难辨,花人同类的生动画面。

    2023年05月30 266
  • 描写唐诗宋词元曲,唐诗宋词元曲

    【唐诗十大巅峰之作】唐诗,是汉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汉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蜀道难》李白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

    2023年04月16 258
  • 紫色的诗句,形容紫色的唯美诗词

    1、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望庐山瀑布》唐·李白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宋·朱熹3、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长安晚秋》唐·赵嘏4、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夏夜

    2023年05月29 296
  • 描写暮春的诗句,暮春最有名的两句诗

    谷雨已过,立夏在来的路上。走过繁盛花开,迎来暮春落花时节。当枝头的花儿一点一点飘落下来,映在日光中,显得浪漫而唯美。谁说暮春没有好风光,花儿落,叶飘香,正是人间好风光。诗词君分享30首落花诗词,一起在

    2023年05月13 212
  • 阳光诗句,关于阳光的小诗

    不开心的时候。一定要读一读开心的诗词。742年。42岁的李白收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兴奋得要跳起来。吃口黄鸡,豪饮一番。他唱着歌,跳着舞,开心得无以言表。最后,他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2023年04月26 271
  • 赞美杭州的诗句,春色西湖诗

    衡阳古八景诗雁峰烟雨实堪夸,石鼓江山锦绣华;花药春溪龙现爪,岳屏雪岭鸟喧哗;喜看东洲桃浪暖,西湖夜放白莲花;朱陵洞内诗千首,青草桥头酒百家。古人游历衡阳后所题之诗自江华之衡阳途中作唐吕温孤掉迟迟怅有违

    2023年04月11 249
  • 芝蔴开花节节高下一句,芒蔴开花节节高图片

    话说明朝万历年间,在山东省潍县永萍乡崔家村,有一个小伙子,各叫芝麻,人长的憨厚老实,个子不高,心地善良,为人诚信,乐于助人,邻里百家,无人不帮,无门不进,婚丧嫁娶,垒墙盖屋总是跑在头里帮人家的忙。人送

    2023年05月25 270
  • 200字以上的元曲,60字的元曲

    元曲是在唐诗、宋词之后,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突出成就。元曲语言通俗优美、题材广泛、风格独特,有苍凉感慨的怀古之情,有激越悲壮的边塞之风,有哀婉典雅的闺怨情怀……本书收选了300首作品,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元

    2023年04月10 290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