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人有哪些,元曲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唐代盛行诗,宋代流行词。到了元代,产生了元曲。作为一种新的文学艺术形式。元曲大大丰富了元代人的精神生活。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和宋词比较像的。我们见得最多的是散曲。今天,诗词君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

唐代盛行诗,宋代流行词。

到了元代,产生了元曲。

作为一种新的文学艺术形式。

元曲大大丰富了元代人的精神生活。

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

和宋词比较像的。

我们见得最多的是散曲。

今天,诗词君整理了十六位

元曲大家的代表作。

元曲人有哪些

让我们一起在元曲中。

元曲人有哪些

体会那个时代的独特魅力。

张养浩

水仙子·咏江南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

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散曲全收在《金元散曲》中。《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是他的优秀。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

爱杀江南!

1、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2、关汉卿。原名不详,字汉卿,号已斋,汉族,解州人,另有籍贯大都,和祁州等说。

关汉卿

沉醉东风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

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

刚道得声保重将息。

痛煞煞教人舍不得。

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白朴

寄生草·饮

马致远(约1251年-约1321年至1324年间),字千里,晚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著名戏曲家、杂剧家,被后人誉为“马神仙”,还有“曲状元”之称,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

糟腌两个功名字,醅渰千古兴亡事。

曲埋万丈虹霓志。

不达时皆笑屈原非。

但知音尽说陶潜是。

张可久

人月圆·山中书事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宋方壶

山坡羊·道情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

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

一茅斋,野花开。

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

陋巷箪瓢亦乐哉。

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赵秉文

青杏儿·风雨替花愁

风雨替花愁。风雨罢,花也应休。

劝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谢。

明年花谢,白了人头。

乘兴两三瓯。拣溪山好处追游。

但教有酒身无事,有花也好。

无花也好,选甚春秋。

徐再思

水仙子·夜雨

一声梧叶一声秋。

一点芭蕉一点愁。

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倪瓒

殿前欢·感时

温啼红,杏花消息雨听中。

十年一觉扬州梦,春水如空。

雁波寒写去踪。离愁重,南浦行云送。

冰弦玉柱,弹怨东风。

任昱

红绣鞋·春情

暗朱箔雨寒风峭。

试罗衣玉减香销。

元曲人有哪些

落花时节怨良宵。

银台灯影淡。绣枕泪痕交。

团圆春梦少。

乔吉

满庭芳·渔父词

湖平棹稳。桃花泛暖。柳絮吹春。

蒌蒿香脆芦芽嫩。烂煮河豚。

闲日月熬了些酒樽。恶风波飞不上丝纶。

芳村近。田原隐隐。疑是避秦人。

薛昂夫

折桂令·叹世

鸡羊鹅鸭休争。偶尔相逢。堪炙堪烹。

天地中间。生老病死。物理常情。

有一日符到奉行。只图个月朗风清。

01 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代表了元代。

笑杀刘伶。荷插埋尸。犹未忘形。

查德卿

蟾宫曲·怀古

问从来谁是英雄?一个农夫。

一个渔翁。晦迹南阳,栖身东海。

一举成功。八阵图名成卧龙。

六韬书功在飞熊。霸业成空。

遗恨无穷。蜀道寒云,渭水秋风。

王实甫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关汉卿代表作是《窦娥冤》,白朴代表作是《墙头马上》,马致远代表作是《汉宫秋》,郑光祖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十二月带尧民歌·别情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见杨柳飞棉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不觉又黄昏,不消魂怎地不消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今春,香肌瘦几分,裙带宽三寸。

贯云石

蟾宫曲·送春

问东君何处天涯?落日啼鹃,流水桃花。

淡淡遥山,萋萋芳草,隐隐残霞。

随柳絮吹归那答,趁游丝惹在谁家。

倦理琵琶,人倚秋千,月照窗纱。

郑光祖

折桂令·梦是作

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明代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说:"元人乐府称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白仁甫为四大家。"在此以前。

半窗幽梦微茫,歌罢钱塘, 赋罢高唐。

风动罗帏, 爽入疏棂,月照纱窗。

缥渺见梨花淡妆,依稀闻兰麝余香。

唤起思量,待不思量,怎不思量。

上一篇 2023年04月24 10:48
下一篇 2023年05月29 15:56

相关推荐

  • 勿以善小下一句是什么,善小而不为的下一句是什么

    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一代又一代,祖先都教导我们,做人千万不能做坏事,哪怕是很小、很微不足道的事,然而,好事,哪怕是很小、很微不足道的事,我们也必须做。不足道

    2023年05月02 282
  • 诗霸是谁,诗龙是谁

    古史新谈/文唐太宗文治武功都是可圈可点,虽然玄武门之变,杀掉了哥哥和弟弟,但是也被大家认为是,逼不得已,可以理解。但是他有一个污点,一直不被大家所原谅。在历朝历代一直被讽刺怒骂,而这个污点,说出来,简

    2023年05月01 236
  • 伸手不打笑脸人下一句,谚语什么不打笑脸的

    生年不过百,常怀千岁忧;百事从心起,一笑解千愁。林语堂说:人生在世,还不是有时笑笑人家,有时给人家笑笑。生命太短,没时间留给遗憾。你若笑过,便会懂得,世间风雨琳琅,山水终会相逢。-01-笑,是长在脸上

    2023年05月14 306
  • 元曲的诗歌及翻译,元曲及翻译

    《天净沙·春》【元】白朴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译文桃红柳绿的春山可望,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元曲及翻译,和柔的东风吹起。楼阁上,女子卷起帘拢,凭栏远望。庭院深

    2023年04月14 230
  • 喜新厌旧的诗句,对喜新厌旧的讽刺句子

    悲伤是我们特有的情感,古人也是如此,下面几首古诗词也许能帮助你!《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唐】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五、惹鬓蛛丝新有喜,窥窗月彩旧相从。六、良

    2023年05月02 389
  • 烟花三月下扬州的上一句,赞美三月扬州的诗句

    “故人西辞黄鹤楼,赞美三月扬州的诗句,烟花三月下扬州”,唐朝诗人李白诗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这两句诗,让黄鹤楼和扬州声名远扬。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地处江苏

    2023年05月14 209
  • 爱人不理解自己的诗句,形容爱人不懂我心的诗句

    黄花就是菊花。史正志《菊谱》:“菊草本也,以黄为正,所以概称黄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菊花作为意象在诗词中主要有以

    2023年05月20 258
  • 做人要做陈冠希下一句,做人就做陈冠一句话

    01、我这人不太懂音乐,所以时而不靠谱,时而不着调。02、如果不是老师让我们别乱丢垃圾,我早就想把你扔出去了。03、求求你月老,以后别在用劣质的线给我牵了嘛,隔三差五的就断。04、等将来我有了钱的时候

    2023年05月26 241
  • 甜过初恋下一句是什么,甜过初恋下一句神评

    天气渐热最开心的就是吃各种各样的水果冰爽的西瓜、香甜可口的桃子、西瓜甜过初恋熟过老婆下一句靓过情人,便到你笑,包你满意。类似文案:1、季炎热难挡,吃个西瓜透心爽。2、夏天吃西瓜,感觉就是爽。3、夏天吃

    2023年05月19 256
  • 看破不说破下一句搞笑,看破不说破高情商回答

    你觉得,人会突然不爱心爱的人吗?有人说结了婚,生了孩子,两个人的感情就越来越差;也有人说结婚后过了几年,两个人就开始无话可说。各自的婚姻有各自的问题,每个人经营的方式不同,其中的滋味也只有自己知道,感

    2023年06月06 252
  • 简单诗句,简单字少的古诗

    读过五言诗,读过七言诗,你读过多少六言诗呢?一晴方觉夏深、钟声远带斜阳、白头想见江南……所有的悲伤、喜悦,都藏在那六个字中,生发出无限的幽情。10首绝美六言诗,让人想一读再读。钟声斜阳山寺秋霁唐·张仲

    2023年05月31 267
  • 表示春天的诗句,写春天的绝美诗句

    春风浩荡满目春!春风是春天的使者,初春的美好,写春天的绝美诗句,离不开春风的吹拂。在古诗词里,春风是诗人们钟爱的一个意象。她是王安石笔下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思乡情怀,她是孟郊登科后“春

    2023年04月10 235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