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后,地球开始寒冷的模式,各地大雪飘飘,银装素裹,可惜,从小雪开始就盼望的雪花却久久不能亲眼见到,只有读有关大雪的诗歌,想象雪花漫天的情景。而古诗词中的雪永远洁白清凉在我们心底。
虽然冬至已过,而雪花未至,但古诗词中的雪花纷飞着。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代: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难着 一作: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5、初下雪时,往往雪片并不大,也不太密,如柳絮随风轻飘,随着风越吹越猛,雪越下越密,雪花也越来越大,像织成了一面白网,丈把远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6、雪,盖满了屋顶,马路,压断了树枝,隐没了种种物体的外表,阻塞了道路与交通。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最喜欢这首边塞诗,作者描写一次雪中送行的情景,将送别情景置于大雪纷飞的环境中,使送别之情更加深情而不悲哀。对于边塞的雪,作者充满喜悦之情,作者先交代送别时间(八月)环境(胡天)气候(北风,飞雪)物候(白草)然后从大场面描写下雪,雪来得快,下得猛,作者将雪花比为梨花写出雪花的纯洁干净。用“霰入珠帘湿罗幕”写出雪花的姿态,用“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写出天寒地冻。用“纷纷暮雪下辕门”写出雪花纷飞。最后用“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出塞外雪景的壮美。
2、塞下曲六首·其一
唐代: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和上一首一样,这首边塞诗的雪也是五月,在中原正是夏季,可是在塞北,在天山,却雪花纷飞,这里的雪没有花,只有寒冷,一个寒字便写出边塞的严酷环境。在这样的严寒中,只有从笛声中听到《折柳》曲,却看不到春色。战士们清晨就跟着金鼓与敌人作战,夜晚抱着玉做的雕鞍入眠,他们的理想只是想用腰下剑,斩杀所有来犯的敌人。这首诗从悲凉转为壮阔。
3、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绝句除了题目以外,就只有最后一个雪,但题目把江与雪联系在一起,就展示出壮美辽阔清冷的雪景。在白雪皑皑的冬季,所有的鸟都绝了踪迹,人的行踪也消失了,只剩下一条条小路。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一个孤舟,一个独钓,让渔翁的孤高形象跃然纸上,也让雪景活起来。
我喜欢冬天,更爱下雪天,因为冬天下雪天比冰雪世界都好玩。也是世界上免费又珍贵的冰雪世界,所以我爱下雪天。
4、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代: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夕阳西下,暮色苍茫,诗一上来,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漫无边际的霭暮笼罩着远处的千嶂万壑,在这苍茫的群山中,一座白屋立在凌冽的寒风中,显得是那么孤零安谧。作者起联不写行人的兼程寻宿,而先写他已找到安顿处后从远处看到的山村景象,这在布局上既避免平铺直叙,又给下联创造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和一种萧瑟的气氛.
下二句,由远景逐渐移入近处,写白屋有人归来,引起了柴门外的犬吠声,这声音来得多么突然,又是多么可喜可亲!如果说,上联已构成了一幅寒寂清冷的风景画,那么下联便是在这幅画的显眼处,纳入了声响和人物,添上寒风和飞雪,经这样的渲染、照应,就把遥见的"苍山"、"白屋",近闻的"犬吠"和眼下的"风雪"交织成章了。而“风雪夜归人”一个归字写出作者找到家的感觉。
5、夜雪
唐代:白居易
我爱白雪,我更爱冬天,冬天是心灵的年轮。冬天,虽然十分寒冷,但是它有着无可比拟的温馨和希望,孕育着岁末的喜庆。黄昏的雪,深切切的,好像有千丝万缕的情绪似的,又像海水一般汹涌,能够淹没一切,还有一丝揭开藏头露。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描写雪景的作文结尾1:“下雪了!下雪了!”我呐喊道,虽说冬天过去了,可雪花还没露脸过。今天,我终于看到期盼已久的雪花了!雪花漫天飞舞,像一个个可爱又调皮的小精灵到处旅游。你看,她们在屋顶上玩滑滑梯;在树叶上。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白居易在山野居住,山野寒气逼人,家里单薄的被褥枕头都那么冰凉,虽然没有写雪,但却点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为初落雪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马上下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空气中的严寒。这里已感衾冷,可见落雪已多时。不仅“冷”是写雪,“讶”也是在写雪,关于下雪了的作文结尾,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此句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而“复见窗户明”因为雪的映照,虽然还没有天亮,窗户外已经亮起来,在夜晚,他就知道雪很大,很沉重,因为他听到山里竹子被压断的声音。
6、浣溪沙·半夜银山上积苏
宋代:苏轼
半夜银山上积苏,朝来九陌带随车。涛江烟渚一时无。
空腹有诗衣有结,湿薪如桂米如珠。冻吟谁伴捻髭须。
一场大雪在半夜悄悄地落下来,落在山上的野草上,整个山变成一座银山。早上,作者走出家门,到野外散步,看到田野阡陌都是积雪,大江上下,白茫茫一片,波涛消失了,昔日被茫茫烟雨笼罩的小渚也不见了。雪景是美的,但现实却是冷酷的,作者空有满肚子诗书,但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柴火贵得如桂树,米也比珍珠还价格高。只是,生活再艰难也挡不住诗人心中的诗情画意。面对白雪,他忍受寒冷,在冰天雪地里吟诗,虽然无人相伴,但却兴致很高。
8、寿阳曲·江天暮雪
一个个像小雪人,冻得手都红了,可身上心里都是热的。下雪了,我们的心当然是暖的。瑞雪兆丰年。下雪了,给越冬的小麦盖上了一层厚实的雪被。下雪了,农民的心当然欢喜。是呀,下雪了,人们的心当然快乐 。
元代: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9、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清代:纳兰性德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1.关于雪的作文开头和结尾 本作文由MooN丶L1gHt原创 禁止复制粘贴!那我就给你摘选开头和结尾吧开头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便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千古名句。 (---MooN丶L1gHt原创 禁止复制粘贴!) 雪花。
清代诗人纳兰容若的诗歌既有唐代边塞诗的大气,更有他独特的缠绵深情,他的咏雪诗别具一格。康熙十七年十月,容若扈驾北巡塞上时,在塞外看见大雪飞扬,姿态肆扬。那是北方的雪,大朵大朵,情谊厚重,从几万英尺的高空直拗地投向大地,缠绵壮烈的肆意态度,纵还未知这一片世界,能不能容身,也义无反顾。真正的美景不被勉强存留,它只于内心刹那光芒交触,完成一次深入邂逅。
雪花轻巧俏丽的模样固然喜欢,但他更加喜欢雪花的清冷高贵,它在清冷的地方高挂,没有根芽,它不像牡丹玫瑰等,只属于宫廷,属于富贵人家,它属于所有人,甚至贫寒的家园,广阔的原野,大山才是它的家。
读到采桑子的下阕,我都会觉得容若还站在寒风凛冽的塞上,遥遥是万里的黄沙,雪已落满他的双肩,那双迎着雪花的眼睛,冰雪般明亮。
10、洛阳春·雪
清代:纳兰性德
密洒征鞍无数。冥迷远树。乱山重叠杳难分,似五里、蒙蒙雾。
惆怅琐窗深处。湿花轻絮。当时悠飏得人怜,也都是、浓香助。
这是一首咏雪之作。
(图片选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