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合称:
1,屈宋:战国时楚辞诗人屈原和宋玉
2,枚马:汉赋家枚成和司马相如
3,班马:汉史学家司马迁和班固;前者著有《史记》,后者著有《汉书》
4,班张:东汉班固和张衡;前者著作《两都赋》,后者著有《二京赋》
歌曲是由歌词和曲谱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表现形式。一般流行歌曲的结构是以主歌,副歌,过渡句(插句),流行句(记忆点),桥段(序唱,过门,间奏)等组成。主歌可以说是内容,是每首音乐的主干。而音乐的结构。
5,潘陆:西晋太康时期诗人潘岳、陆机;“太康体”代表作家
曲 汉语拼音:qu 汉字笔划:6 书写笔顺:竖折横竖竖横 偏旁部首:曰 部首笔划:4 五笔输入:ma(86版) ma(98版) 汉字解释: 曲bend;bent;crooked;melody;music;song;wrong;直;曲1 qū 〈形〉 (1) 弯曲,不直 [bent;croo-ked] 曲。
6,陶谢:东晋诗人陶渊明和南朝宋诗人谢灵运;
7,王孟: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王伟孟浩然
8,高岑:盛唐诗人高适和岑参
狭义的曲则多指宋朝以来的南曲和北曲。元曲,或称元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戏曲艺术,为散曲和杂剧的合称。相对于明传奇(南曲),后世又将元曲称为北曲。元曲与宋词及唐诗、汉赋并称。
9,李牧:唐代大诗人李白和杜甫
10,韩柳:唐代著名散文家韩愈和柳宗元
11,刘柳:中唐诗人优秀诗人刘禹锡和柳宗元
12,元白:唐代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13,温李:晚唐诗人温庭筠和李商隐
14,皮陆:晚唐文学家皮日休和陆龟蒙
15,晏鸥:北宋词人晏殊和欧阳修
16,周柳:北宋词人周邦彦和刘永
17,苏梅:北宋诗人苏舜钦和梅尧臣
18,苏辛:宋代词人苏轼和辛弃疾
19,苏黄:北宋诗人苏轼和黄庭坚
20,二安:宋代词人李清照和辛弃疾(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辛弃疾字幼安,故此)
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
21,周姜:宋代词人周邦彦和姜夔
22,姜张:南宋词人姜夔和张炎
23,文章两汉两司马:西汉文坛司马迁和司马相如
三人合称:
24,三李:唐代诗人李白、李贺、李商隐
25,公安三袁: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
26,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27,桐城三祖:桐城派创始人方苞、姚鼐、刘大櫆
四人合称:
28,汉赋四大家:西汉司马迁、司马相如、杨雄以及东汉班固
29,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30,南宋四大家:杨万里、尤袤、范成、陆游(亦称“中兴四大家”)
31,苏门四学子:北宋苏轼门下弟子,即黄庭坚、晁补、秦观、张耒
32,元曲四大家:元代杂剧家和散曲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七人合称:
33,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璨、徐斡、应玚、刘祯、阮瑀
34,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玲
八人合称:
35,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客观,是否还能补充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