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介绍一部来自我国元朝的戏曲作品:《西厢记》。
当我们祝福一对新人的时候,经常会说的一句话就是:“愿有情人终成眷属。”这句对于爱情的美好祝愿,正是出自这部元曲《西厢记》。可以毫不心虚地说,《西厢记》是中国戏曲历史上的最高峰!同时,一直以来,《西厢记》和《红楼梦》都被称为是“中国古典文艺中的双璧”——能够和《红楼梦》相提并论,由此也可见《西厢记》的地位绝对非同一般。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国历史上每一个朝代都有自己“最拿手”的文学类型。但凡是中国人,都一定能背出几首唐诗、几句宋词来,也一定多多少少都会知道《西游记》和《水浒传》的故事。但是唯独“元曲”,西厢记是元曲还是元杂剧,它的受欢迎的程度明显不如前面几种。如果说唐诗宋词、明清小说是一线巨星,那么元曲可能只是个十八线的小明星了。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国历史上每一个朝代都有自己“最拿手”的文学类型。但凡是中国人,都一定能背出几首唐诗、几句宋词来,也一定多多少少都会知道《西游记》和《水浒传》的故事。但是唯独“元曲”,它的受欢迎的程度明显不如前面几种。如果说唐诗宋词、明清小说是一线巨星,那么元曲可能只是个十八线的小明星了。
综合而言,王实甫之所以无缘“元曲四大家”,不是因为他没有才华,《西厢记》就是他才华的证明,而是因为他写出了《西厢记》,让封建社会不容他。
但是历史上并不是这样的,元代是蒙古人的天下,彪悍的民族以武力治国,对于思想控制比较宽松,更不太管人民群众的文娱活动。而“戏曲”这种文学形式由于很接地气,所以一下子在普通百姓之中汹涌澎湃起来,非常受到欢迎!当时一旦有著名的戏曲上演,必定会万人空巷,人们追戏曲的劲头比起我们今天追剧来说,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众多的戏曲中,被传唱最广、叫座率最高、口碑最好的,就是这部《西厢记》。
《西厢记》的作者名叫王实甫,是元代的大都人,距今已经有七八百年了。那时候的大都相当于今天的北京,所以说,作者是地地道道的首都人。但是呢,本来身居高位的王实甫有一天突然觉得,做官根本不是他的梦想,自己真正热爱的是戏曲。于是他果断辞掉了官职,成为了一个专职于戏曲创作的“文艺青年”,不对,应该是“文艺中年”。他经常流连于各个戏楼之间,跟戏院的老板和戏子们都是好朋友。他每日沉迷于创作,笔耕不辍,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写出了自己的代表作《西厢记》。这部戏曲一经推出立刻受到追捧,戏曲中所讲述的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也一时间传遍大街小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但为什么在元曲四大家中没有王实甫呢?原因主要有几种,第一个原因就是王实甫的词一般认为过“艳”,文词感情色彩强烈,与以情节取胜的其他杂剧不同,有些非主流;第二是《西厢记》一出现就被列为禁书,因为作品中明确表示。
《莺莺传》的篇幅很短,但是却把落魄书生张生爱上贵族小姐崔莺莺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只可惜呢,到最后却是个悲剧,功成名就之后的张生背弃了他与莺莺的爱情誓约,无情地将她抛弃了。后来故事在民间不断地流传,一直到了金代的时候,一位被称为董解元的作家不知是出于自己的私心还是为了照顾广大读者渴望大团圆的善良愿望,他把结局改成了“张生与崔莺莺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好了,介绍到这里算是开胃菜,随后,我们再一起到这部戏里去游历一番。不想错过的朋友,关注吧。
是的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今保定定兴县人。他一生写作了14种剧本,《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是他的代表作。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