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和顺
郑振铎在《劫中得书记•序》中说:“余素志恬淡,于人世间名利,视之蔑如。独于书,则每具患得患失之心。得之,往往大喜数日,元曲选,如大将之克名城。失之,则每形之梦寐,耿耿不忘者数月数年。”
△《元曲选》书影
《元曲选》即为其劫中所得之一,他从此更加关注元曲典籍,他对古典插图的兴趣也与此书有关。
一般认为,副旦名目可能为《元曲选》编者臧懋循杜撰。三、网络解释副旦副旦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fùdàn,元杂剧脚色名。关于副旦的成语行不副言名实相副舌端月旦名实难副旦旦而伐关于副旦的词语名不副实盛名难副舌端。
《元曲选》一百卷,明臧懋循编,明万历四十四年雕虫馆刻本。为杂剧选集。全书十集,每集十卷,每卷一剧,其中元代杂剧九十四种,臧懋循,明代杂剧六种,总计一百种,故又称《元人百种曲》。
臧懋循(1550—1620),字晋叔,浙江长兴人。万历八年进士,曾官荆州府学教授,南京国子监博士。臧氏为官,不屑恪守封建礼法,遂为世俗所不容,以至后来被劾罢官。臧氏精于音律,为明代著名曲家,自著有《负包堂集》。《元曲选》一百卷分两批刊印,第一批甲、乙、丙、丁、戊集,刊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第二批己、庚、辛、癸、酉集,刊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这些杂剧除出自臧氏自藏秘本外,尚有麻城刘承禧所藏内府本。
△《元曲选》内页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元曲三要素:唱(唱词),科(动作),白(对白)元曲的代表作:窦娥冤,天净沙·秋思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
△郑振铎著《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更有意义的是,《元曲选》插图众多且精美。明万历年间,版画艺术得到飞速发展,尤其是戏曲书籍,更喜配插图以示优雅。《元曲选》每剧附图二至四幅,总计224幅,临摹古代名画家,画法各异,生动逼真,将各剧情节特点表现出来。图画线条细腻、流畅,极尽婉丽之美,在中国版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元曲选》插图,多附于每剧正文之后,而郑振铎旧藏之本,却将插图单独装订一册,此册又称《元曲选图》,版印清晰娱目,有专家断为初印本。书中钤有“长乐郑西谛藏书之印”,现藏国家图书馆。
审读:谭录岗
二、元杂剧兴盛原因的几种说法 作为元一代文学的代表,元杂剧在当时十分繁荣,从而使它在文学史上获得了和唐诗、宋词并称的地位。后人对其繁荣的说法不一。明沈德潜《万历野获编》和臧懋循《元曲选序》认为元代以词曲取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