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下之忧而忧下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含义

他才华横溢,文能治世,武能安邦,从寒门孤儿到千古名相,被朱熹称为“天地间第一流人物”。范仲淹的先祖是唐朝的宰相范履冰,世代居住在如今的陕西省,可以说是一个历经数百年而不倒的名门望族。父亲范雍早年也在吴

他才华横溢,文能治世,武能安邦,从寒门孤儿到千古名相,被朱熹称为“天地间第一流人物”。

范仲淹的先祖是唐朝的宰相范履冰,世代居住在如今的陕西省,可以说是一个历经数百年而不倒的名门望族。父亲范雍早年也在吴越做官,宋朝建国后,范雍也追随着吴越王归降了大宋。公元989年,范仲淹出生。但好景不长,两岁的时候,父亲便离开了人世,母亲谢氏无依无靠,只好带着范仲淹改嫁给了一个叫做朱文翰的男人。

继父朱文翰的家庭条件十分优越,虽非亲生但对范仲淹也视如己出,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含义,悉心抚育。范仲淹也被继父改了个新名字叫朱月。话说三岁看老,范仲淹自小便表现出了超乎同龄人的睿智和成熟。在别的孩子嬉戏玩闹之际,范仲淹总是独自一人刻苦读书。

但是朱文翰的其他几个亲生儿子却有着些许纨绔子弟的习气。直到23岁那年,有一次,范仲淹忍不住劝几个兄弟不要张浪费,岂料他们对此嗤之以鼻,还反唇相讥道,我们花的是朱家的钱,同你一个外人有何相干呢?范仲淹直到此刻才知道自己并不是父亲亲生。

范仲淹大哭了一场,忍痛拜别了母亲和养父朱文翰,准备回苏州认祖归宗。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顺利,鼠目寸光的范氏族人担心范仲淹的到来让自己财产受损,并不想承认范仲淹的身份。

没有落脚之地的范仲淹只能去寺庙中读书学习,生活非常的贫苦,每日将煮好的白粥放凉以后一分为四,再撒上些盐末和野菜,就是他一天的口粮。这便是划粥断齑典故的由来。在此期间,范仲淹有幸得到应天府戚同文的赏识,并拜其门下。

公元1015年,宋真宗赵恒开科取士,26岁的范仲淹以朱越之名金榜题名,进士科排名97由寒儒成为了进士。因为这个成绩在一众进士中并不算很高,所以范仲淹只被任命为广德军司理参军,掌管讼狱、案件事宜,官居九品,虽然地位卑微,但总算是吃上了朝廷的俸禄。于是,范仲淹便将母亲接到了自己的身边奉养。两年后,范仲淹因为治狱廉洁、刚正不阿,升为文林郎、任集庆军节度推官,范仲淹借机请求归宗复姓。直到这时,范仲淹才被范氏宗族接纳,范氏宗族也因范仲淹的到来而名声鹊起。不过他也没有忘记朱家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在今后的日子中,对朱家子弟也都有造福。

为官期间,范仲淹兢兢业业,没有丝毫懈怠,以家国为己任,面对地方官员的不作为,他不断上书主张革新,官虽小但志气不小。这种做法却对仕途极为不利,不但没有得到朝廷的采纳,还被连连贬官。好友梅尧臣曾劝说他对官场之事莫要太固执,随波逐流即可,不露锋芒。范仲淹并不赞同,他回复梅尧臣,宁可鸣叫着死去,不愿沉默的活着,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志气。

公元1027年,因母亲病逝,范仲淹回乡为母守丧。机缘巧合之下,范仲淹结识了北宋名臣晏殊

此时的晏殊尚为应天知府,见范仲淹文采兼备,便邀请范仲淹前往应天书院教书。范仲淹自然是欣然应允,他别开生面的教学方式慷慨激昂,以身示教,鼓励和倡导学生们谈论当下,应天书院一下变得焕然一新。自此以后,天下学子纷纷效仿应天书院,畅谈天下之事,为北宋人才的储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原句为: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就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

范仲淹入京后做的第一件事儿,就在朝堂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他带领群臣上书,要求太后退居后宫,还政于宋仁宗,因此触怒了太后刘娥,被贬出京。三年后,太后刘娥驾崩,宋仁宗掌权亲政,这才将范仲淹又调回了京城。

二度进京的范仲淹,不仅未如大家所想的那般如鱼得水。宋仁宗被吕夷挑唆,要废除皇后郭氏,为了阻止宋仁宗废后,范仲淹带领谏官们一同跪在宫门前。面对范仲淹的阻挠,宋仁宗很是气恼,杀了吧,这人有大才,不杀吧,做臣子的如此不知进退,干脆眼不见心不烦,将其逐出京城。

先天下之忧而忧下一句

经过两年的整改,西北军的战斗力大幅提升,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在白宝城一战中取得大捷,并夺回了边关要塞,将西夏大军赶出了北宋边境。此番胜利以后,范仲淹并未骄傲自满,而是大力修建边关要塞,以防西夏大军卷土重来。果不其然,公元1042年,李元昊再次率军进犯,范仲淹仅带领6000军马就将李元昊大军击退,军事才能可见一斑。

西北安定以后,范仲淹班师回朝,被提拔为参知政事,推进新政改革,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庆历新政。范仲淹提出了十项新政,主要内容是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严整军备,想通过新政富国强兵,使北宋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然而,庆历新政刚一颁布,就遭到文官们的反对,他们攻击范仲淹与欧阳修等人结成朋党,借着新政打压异己。一向耳根子软的宋仁宗也开始对新政产生了怀疑,57岁的范仲淹再次被排挤出京,外放到滨州,后因边塞苦寒,调任邓州,支持范仲淹变法的富弼、韩琦、欧阳修等人也相继被赶出了京城。

从原文来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下一句是: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谢谢!

范仲淹到了邓州后,收到了好友滕子京送来的礼物,邀请他为新修的岳阳楼写一篇文章,这就是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一生坎坷,几遭贬谪,却没有怨天尤人,无论是居庙堂之上,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在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在范仲淹生命的最后七年时间里,他先后辗转于邓州,杭州,青州等地为官,公元1052年,范仲淹因病逝世于徐州,享年64岁。

北宋皇帝闻讯后难过万分,追加范公为兵部尚书,纪念范公的碑文由文学泰斗欧阳修撰写。范文公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千百年来为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传承,铸成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与美德,成为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6.中心思想:这篇文章叙述了事情的。

上一篇 2023年06月05 09:29
下一篇 2023年04月22 22:11

相关推荐

  • 元曲博物馆手抄报图片,时间博物馆手抄报图片

    落实培养目标的关键在于学校的课程设置,要实现学校特色化发展,校本课程建设是基石。增城碧桂园学校以“博学雅正”为校训,志在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的、博雅、修实、乐志的终身学习者。为每一名学生获得幸福

    2023年04月17 242
  • 写成都的诗句,关于成都的十首古诗

    因为人生经历坎坷,写了很多忧国忧民、表现社会动荡和黑暗的诗,关于成都的十首古诗,所以很多人对杜甫的诗风印象是沉郁顿挫、现实而有深度的。但其实杜甫还有着真挚而接地气的真性情一面,也有不少优美又惬意的诗作

    2023年05月10 269
  • 白朴的元曲诗,白朴的元曲代表作

    元曲是文学中的一朵艳丽的花。无数的曲作家们给大家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今天,介绍十首优美的元曲。意境美,语言美,词句美。读了一遍就会爱上。白朴的元曲代表作,这首诗被称为“秋思之祖”,千古流传。诗人列举

    2023年04月10 224
  • 元曲算戏曲吗,元曲是戏曲吗

    【元曲十大巅峰之作】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戏曲艺术,与宋词及唐诗有着相同的文学地位。它将传统诗词、民歌和方言俗语揉为一体,形成了诙谐、洒脱、率真的艺术风格,元曲是戏曲吗,对词体的创新和发展带来极为重要的

    2023年04月10 253
  • 描写山西景色的诗句,歌颂山西好风光的诗句

    如果你要写山西就不能只写“醋海”“煤乡”你要写三千年古城里的悠悠时光写化作繁星漫天的人间璀璨如果你要写山西就不能只写黄土高坡你要写“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风情万种写金庸笔下的快意江湖如果你要写山西就

    2023年05月11 302
  • 元曲讲善恶,元曲

    秋思本是我国古典诗词的传统题目之一。长期以来,人们由这一题目生出的无数感慨,已使秋思的词义本身便凝聚着思索自然之秋和人生之秋的丰富内涵。而马致远《秋思》更是包孕弘深、独具一格。这一套曲将参透名利、离绝

    2023年04月19 299
  • 思念情人的诗句,相思入骨的诗句

    若有诗词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后台回复“日历”可获取诗词日历和免费图书思念情人的经典诗句1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天上有月月月缺,人间有情情情残

    2023年04月11 307
  • 屈原著名诗句,屈原最出名的一句

    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公安”头条号。如果您喜欢本头条号发布的文章,还可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屈原最出名的一句,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屈原被誉为“中华诗祖”。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

    2023年04月24 237
  • 请写一句带有数字一的诗句,一句含数字的诗句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唐·杜甫2、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送友人》唐·李白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秋词》唐·刘禹锡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宋·陆游5

    2023年04月23 218
  • 未来可期的诗句,寓意未来很美好的诗句

    喜欢我们请记得关注:永远年轻ForeverYoung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个人孤独的在这尘世中,寻寻觅觅,一条独木桥走到黑,管它世间纷纷扰扰。走过漆黑的夜,看第一缕阳光洒落。1、山重水复疑

    2023年05月18 254
  • 乞巧古诗中宵的意思,乞巧古诗的霄意思是什么

    生平简介柳永(987?—1055后)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人称“柳”,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居崇安(今福建)。祖父柳崇,以儒学名,父柳宜,曾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入宋后授沂州

    2023年05月09 281
  • 寄相思的诗句,寄相思的唯美诗句

    平安,简简单单的祝福却是最深的挂念最深情的关切,不过“平安”二字夕烽唐·杜甫夕烽来不近,每日报平安。1、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台湾竹枝词》2、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晏殊

    2023年05月01 264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