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是我们最熟悉和喜爱的古代文学载体,诗词中描写得最多的元素,非明月莫属,关于明月的绝美诗句,无论是浪漫主义诗人还是现实主义诗人,不管是豪放派词人还是婉约派词人,面对同一轮明月,他们都抒发着各自不同的情感。
一、《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唐·李白)
说到写明月,诗仙李白绝对是数一数二者,他写明月的诗作之多,佳句之绝,绝对让你叹服。月、酒、友是他诗中最常出现的三大元素,而且经常是融合在一起写的。看题下原注可知,这首诗是应友人之请而作的,悠悠万世,明月的存在对于古人来说是一个宇宙之谜,诗人由酒写到月,又从月归到酒,在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感受中,表达了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层思索。这首诗立意上,上承屈原的《天问》,下启苏轼的《水调歌头》。
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北宋·苏轼)
词前的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交待了写词的过程,词人与胞弟苏辙已经七年没见了,正值中秋佳节,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面对着一轮明月,怎能不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旷世佳作。难得的是,词人还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了浓厚的哲学意味,探讨了人生的意义。
三、《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张九龄是唐开元年间的尚书丞相,后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三年后被罢相,这首诗就写于诗人被贬荆州长史以后;是诗人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构思巧妙,意境幽静。
四、《苏幕遮·碧云天》(北宋·范仲淹)
写这首词的时候,词人正在西北边塞的军中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这样的词基本上都是离愁别恨,但这首词的意境却阔大高远,不是普通这类词可比的;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
五、《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
这首诗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聚会时所作的,原诗诗题下有注“时会琴客”,说明非独吟。诗的前两句写中秋夜月色,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图;诗的后两句写望月怀人的心情;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北宋·吕本中)
这是一首借喻明月来倾诉别离之情的词作,难得的是,结构上采取重章复沓的形式,上下阕主体相同,只是稍加变化,形成鲜明的对比,深得回环跌宕、一唱三叹的妙处,可谓匠心独具。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5。.
七、《金陵五题·石头城》(唐·刘禹锡)
当时诗人由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经金陵,金陵是六朝故都,可在诗人的那个年代,金陵已非曾经的江东繁华之地,荒落得差不多成为一个“空城”。诗人有感于此,写下了这一组共五首咏怀古迹的诗篇。除了这首,还有我们熟悉的名篇《金陵五题·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八、《琵琶仙·中秋》(清·纳兰性德)
九、《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 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白居易《长安正月十五》 这里有很多,需要的话去看看: /view/339485.htm#2 5.关于明月的诗句 1、《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
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为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在诗人的笔下,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两汉:佚名《明月何皎皎》释义:明月如此皎洁光亮,照亮了我罗制的床帏。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五代:李煜《菩萨蛮》释义:朦胧的月色下花儿是那么娇艳,在这迷人的夜晚我要。
十、《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唐·李白)
当时诗人身处长安,正当官场失意之时,其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于是以月为友,对酒当歌,及时行乐,写下了这四首组诗,这里是第一首,笔触细腻,构思奇特;体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更表现了在失意中依然旷达乐观、狂荡不羁的豪放个性。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2、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5、人生得意须尽。
本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