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重阳日下一句,待到重阳日的下一句诗是什么

菊与重阳节的紧密联系由来已久。广为传颂的诗句“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就已透露出菊花是重阳节核心意象的事实。在登高、赏菊、插茱萸等典型重阳节俗中,毫无疑问菊花占有一席之地。古人以“菊”为核心发展出赏菊

菊与重阳节的紧密联系由来已久。广为传颂的诗句“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就已透露出菊花是重阳节核心意象的事实。在登高、赏菊、插茱萸等典型重阳节俗中,毫无疑问菊花占有一席之地。古人以“菊”为核心发展出赏菊、咏菊、簪菊、饮菊花酒、吃菊花糕等一系列关于菊的重阳习俗。尽管各朝代、各地重阳风俗各异,但对菊花的重视却是较为一致的,甚至重阳节有“菊花节”之称。这使得菊花成为透视重阳节日文化的一个重要话题。

在雅俗共赏的互动文化模式中,待到重阳日的下一句诗是什么,从屈原、陶渊明等文人雅士开辟出的雅文化,到市井百姓所代代相承的节俗文化,菊文化的发展不仅为重阳节注入了文化品格,也使得重阳节开拓出更为丰富的文化意涵。

菊花酒为古时重阳“标配”

所谓“菊”,本字为“鞠”,根据郭璞的注释“今之秋华菊”,则意为秋天开放的菊花。菊花的别名繁多,因早期野生菊花多为黄色、金色,常被唤作“黄华”、“黄英”、“黄蕊”、“黄钿”、“金英”、“金茎”、“金蕊”、“金钿”等,例如《礼记月令》中有“季秋之月,鞠(菊)有黄华”,梁代萧统《七契》曰“玉树始落,金蕊初成”,蒲松龄《聊斋志异》中《黄英》篇以“黄英”来指菊花。

1、待到重阳日后一句是:还来就菊花。2、原文: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3、出自唐代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孟浩然是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

从重阳节俗的记载来说,自汉代起菊花就在重阳节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西京杂记》记录了饮菊花酒的习俗及其做法,“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实际上,在重阳节宴会上饮用菊花酒早已是汉代以来的流行做法,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也有这个说法,“九月九日,四民并藉野饮宴”,杜公瞻对此注曰“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汉至宋未改。今北人亦重此节,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重阳节注重饮用菊花酒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有着内在的驱邪与保健理念。关于重阳节俗最广泛流传的一则传说故事就保留了这种理念,《续齐谐记》载有“汝南恒景随费长房游学,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当有大灾厄,急令家人缝囊盛茱萸系臂上,登山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

显然,在民间文化心理中,菊花酒具有辟邪的功能,对于化解九九重阳的凶灾具有重要作用。这在许多唐诗中都可以得到印证,如“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至唐宋时期,菊花的延年益寿的说法仍经久不衰,所谓“延年菊花酒”、“献寿菊花杯”等诗句都意味着人们深信菊花的“延寿”作用。南宋《梦粱录》更是声称“今世人以菊花、茱萸浮于酒饮之,盖茱萸名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故假此两物服之,以消重九之厄”,可见菊花同茱萸一起成为禳灾延寿的重阳“标配”。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译文: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要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鉴赏。

待到重阳日下一句

事实上,菊花所具有的药用保健作用也得到药物学家的认可,陶弘景《名医别录》指出菊花可“主治腰痛去来陶陶,除胸中烦热,安肠胃,利五脉,调四肢”,《神农本草经》称“久服利血,轻身耐老延年”。“流中轻体,神仙食也”,食用菊花基本等同于服用太阳的精华,有益增长寿命,因此菊花也被称之为“日精”、“更生”等,其反映出民间社会对于辟邪长寿的深切渴望,尽管随着后世的发展饮菊长生不老的色彩越来越淡,但饮用菊花酒的民俗却保留了下来,成为一种昭示重阳民俗心理的文化意象。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4、注释 老朋友准备好了黄米饭和鸡肉,邀请我到他的农舍做客。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子,村子四周青山横斜。打开窗子,面对的是打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欢饮,谈论着今年庄稼的长势。等到重阳节的那。

待到重阳日下一句

赏菊、食菊糕等习俗愈发兴盛

在“此花开尽更无花”的萧杀秋日,人们对怒放菊花的喜爱也体现在重阳节里的簪菊、赏菊等民俗活动中。从晋代兴起的簪菊之风到了唐代愈发兴盛,据《辇下岁时记》载“九日宫掖间争插菊花,民俗尤甚”,杜牧、白居易等诗人也描述了头插菊花的盛景,“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九日齐安登高》)、“两边蓬鬓一时白,三处菊花同色黄”(《九日宴集》),可见从宫中到民间,人人以簪菊为时尚。这股重阳节以菊装扮的风潮直到宋朝也未曾消退,《武林旧事重九》也记载了宋代临安人“饮新酒,泛萸簪菊”的普遍风气,可见菊花之于重阳装扮的重要性。

此外,重阳赏菊亦是宋以后的例行民俗活动,随着菊花培育技术的发展,菊花的种类更加丰富繁多,《东京梦华录》详细记载了赏菊品种,“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若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者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曰金铃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酒家皆以菊花缚成洞户”。品种的增多为人们赏菊增添了许多乐趣,到现在重阳节日欣赏姿态百异的菊花也是一项审美趣味无穷的活动。

至于吃菊,除了饮菊花酒,还可以将菊花做成重阳糕予以食用,有着补偿登高心愿、“步步高升”的寓意。基本来说,围绕着菊花而开展的赏菊、饮菊、食菊糕等节俗到明代大致定型,从中也可看出重阳节的菊花民俗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菊”成为重阳节的一个独特而又鲜明的象征符号,被寄予着广大民众最朴素的消灾、延寿、美丽、高升等民俗愿望。就其文化层次而言,此为“菊”于广阔的民俗世界所生长出来的民间文化,拥有着广泛的民间基础。

文人雅士赋予“菊”文化内涵

不过,“菊”之意涵并不止于此。作为一种古典文化意象,文人群体对“菊”的吟咏赋予其深远的精神意义。傲霜而立、凌寒不凋的菊花往往被视为具有极其坚韧、顽强的品质,钟会的《菊花赋》深情赞颂了菊花的五种美德,“黄华高悬,准天极也;纯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晚登,君子德也;冒霜吐颖,象劲直也;流中轻体,神仙食也”。

“待到重阳日”的下一句是“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孟浩然 【唐代】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译文:老朋友准备好了鸡和黄米饭,邀请我。

作为集中体现民间文化心理的节日文化,通过不断吸收人文精神传统将世俗性的节日与精神性的追求融为一体,特别体现在重阳节对高洁、隐逸文化意象“陶菊”的吸纳。在重阳节,市井阶层所流行的热闹的赏菊、簪菊、食菊等活动与文人雅士的咏菊并行不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篱菊”、“陶菊”的出现将重阳节的节俗品格推向了一个高峰,展示出重阳节隽永独特的文化精神魅力。在后世流传的咏菊作品中,可以看到重阳陶菊的审美意象反复出现,例如王昌龄的“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满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九日登高》),王勃的“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九日》),以及白居易的“霜蓬旧鬓三分白,露菊新花一半黄。惆怅东篱不同醉,陶家明日是重阳”(《九月八日酬皇甫十见赠》)等等,皆将陶潜东篱菊花作为核心意象表达,其呈现的乃是对“篱菊”所代表的悠然旷达人生的热烈追求与渴望。进而言之,正是因为文人群体对重阳菊花的深刻挖掘及其所蕴含的高雅隐逸、坚贞不拔的文化象征的表达,才使得重阳节充满着厚重的文化意味。“菊”既是一个节日的符号,也成为一种文化隐喻。

在现代社会,重阳辟邪的意图越来越淡了,不过传统的重阳菊花节俗并没有就此消失。就南京来说,如今赏菊有了更多的去处,《金陵岁时记》所记载的“山后花农多以种菊为业,紫艳黄英,垄亩相望,游人载菊而归”的赏菊景象依然兴盛。重阳菊花不仅集中体现着重阳节本身的民俗文化意涵,也凝聚着坚韧不朽的民族气节与高洁淡泊的文化精神,对于现代人而言,对重阳菊花的文化体悟将激励个体以菊比德、以菊明志,锻造自我的内在精神与追求。而对重阳节日文化与菊花文化的重新审视、提倡,也将进一步促进重阳文化内涵的提升与现代发展。

待到重阳日下一句:还来就菊花 出自盛唐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赏析: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

上一篇 2023年05月23 00:02
下一篇 2023年05月03 15:24

相关推荐

  • 思念去世母亲的诗句,悼念刚离去母亲的诗词

    原创2022-05-0613:29·槐序姑娘一朵女子,风轻云淡,欢迎关注槐序~这里有沉香千年的古诗词,亦有最精美的配图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摘自清代蒋士铨《岁暮到家》家,一个

    2023年04月14 309
  • 关汉卿创作的元曲,元曲大家关汉卿的作品有哪些

    卢逸凡元曲大家关汉卿的作品有哪些,精致的服装,典雅的视觉,当代的审美。舞台上演着中国古代最著名剧作家关汉卿的元杂剧《救风尘》,有点儿喜剧,有点儿讽刺,忠于原著,但也不拘泥于传统。很少有人想到,这一切的

    2023年04月20 255
  • 爱岗敬业的名言古诗,敬业的七字诗句

    爱岗敬业系初心砥砺前行乐奉献焦万利今年以来,全党上下开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活动,敬业的七字诗句,使我深刻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亿万

    2023年04月22 299
  • 形容志向远大的诗句,表达少年远大志向的诗句

    在中国历史上,曹操是一个不得不说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中国文学史上,曹操是一个不得不说的文学家、诗人。作为“建安文学”的领袖,曹操的诗朴实无华、不尚藻饰,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南朝的文学批评家钟嵘评

    2023年05月01 233
  • 马致远的元曲十首,马致远元曲代表作2首

    (外扮唐宪宗引内官上,诗云)励精图治在勤民,宿弊都将一洗新。虽则我朝词赋重,偏嫌浮藻事虚文。寡人唐宪宗皇帝是也。承祖宗基业,嗣守天位。自安史之乱,藩镇强盛,寡人用裴度之谋,渐次削夺。争奈文臣中多尚浮华

    2023年04月10 297
  • 刘诗诗吻戏全,刘诗诗

    近日,有八卦媒体在网上曝光了一组刘诗诗和朱一龙亲吻的画面。当天,在戏开始之前,朱一龙正在认真的看着剧本,刘诗诗,为接下来的戏做准备,神情专注,对于身边人的围观毫不在意,完全沉浸在剧本内容中,真的是很敬

    2023年05月18 215
  • 元曲描写花街的句子赏析,描写花街的句子

    元曲,或称元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戏曲艺术,为散曲和杂剧的合称。相对于明传奇(南曲),后世又将元曲称为北曲。元曲与宋词及唐诗、汉赋并称。广义的曲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入乐的乐曲,如汉大曲、唐宋大曲、民间小曲

    2023年04月21 268
  • 嘉峪关的诗句,嘉峪关诗句最出名的句子

    站在嘉峪关城上的思绪嘉峪关,在我国西北地区的甘肃省河西走廊的西端,是戈壁荒漠上建起来的。城主要是以黄土夯筑而成,只有四侧以砖包墙,雄伟而坚固。嘉峪关自古就是军事要地,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嘉峪关具有七城

    2023年05月30 288
  • 二十四节气诗句,二十四节气谷雨诗句

    据《中国天文年历》显示,5月21日(农历癸卯年四月初三)15点08分59秒进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七绝·小满①稻麦灌浆小满盈,静听蚕蛹绕丝声。舌鲜苦菜流风远,靡草岂堪媲蓊茏。作于2015年(农历乙

    2023年06月01 305
  • 空山新雨后下一句,空山新雨后下一句搞笑

    王维有很多描写自然之美的诗篇,空山新雨后下一句搞笑,《山居秋暝》是其中之一。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山居秋暝企业回祭祀的贡品一般用素食、水果、点心

    2023年05月30 293
  • 虞美人物是人非的诗句,李煜感叹物是人非的诗句

    物是人非,总是让人无限伤感,却又不知从何说起,这种感觉,大概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吧!《山房春事二首》【唐】岑参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

    2023年04月25 213
  • 风雨送春归下一句,风雨送春归寂寞花空委全诗的意思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下一句是飞雪迎春到。出自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

    2023年05月21 276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