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重阳日下一句,待到重阳日的下一句诗是什么

菊与重阳节的紧密联系由来已久。广为传颂的诗句“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就已透露出菊花是重阳节核心意象的事实。在登高、赏菊、插茱萸等典型重阳节俗中,毫无疑问菊花占有一席之地。古人以“菊”为核心发展出赏菊

菊与重阳节的紧密联系由来已久。广为传颂的诗句“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就已透露出菊花是重阳节核心意象的事实。在登高、赏菊、插茱萸等典型重阳节俗中,毫无疑问菊花占有一席之地。古人以“菊”为核心发展出赏菊、咏菊、簪菊、饮菊花酒、吃菊花糕等一系列关于菊的重阳习俗。尽管各朝代、各地重阳风俗各异,但对菊花的重视却是较为一致的,甚至重阳节有“菊花节”之称。这使得菊花成为透视重阳节日文化的一个重要话题。

在雅俗共赏的互动文化模式中,待到重阳日的下一句诗是什么,从屈原、陶渊明等文人雅士开辟出的雅文化,到市井百姓所代代相承的节俗文化,菊文化的发展不仅为重阳节注入了文化品格,也使得重阳节开拓出更为丰富的文化意涵。

菊花酒为古时重阳“标配”

所谓“菊”,本字为“鞠”,根据郭璞的注释“今之秋华菊”,则意为秋天开放的菊花。菊花的别名繁多,因早期野生菊花多为黄色、金色,常被唤作“黄华”、“黄英”、“黄蕊”、“黄钿”、“金英”、“金茎”、“金蕊”、“金钿”等,例如《礼记月令》中有“季秋之月,鞠(菊)有黄华”,梁代萧统《七契》曰“玉树始落,金蕊初成”,蒲松龄《聊斋志异》中《黄英》篇以“黄英”来指菊花。

1、待到重阳日后一句是:还来就菊花。2、原文: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3、出自唐代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孟浩然是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

从重阳节俗的记载来说,自汉代起菊花就在重阳节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西京杂记》记录了饮菊花酒的习俗及其做法,“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实际上,在重阳节宴会上饮用菊花酒早已是汉代以来的流行做法,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也有这个说法,“九月九日,四民并藉野饮宴”,杜公瞻对此注曰“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汉至宋未改。今北人亦重此节,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重阳节注重饮用菊花酒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有着内在的驱邪与保健理念。关于重阳节俗最广泛流传的一则传说故事就保留了这种理念,《续齐谐记》载有“汝南恒景随费长房游学,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当有大灾厄,急令家人缝囊盛茱萸系臂上,登山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

显然,在民间文化心理中,菊花酒具有辟邪的功能,对于化解九九重阳的凶灾具有重要作用。这在许多唐诗中都可以得到印证,如“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至唐宋时期,菊花的延年益寿的说法仍经久不衰,所谓“延年菊花酒”、“献寿菊花杯”等诗句都意味着人们深信菊花的“延寿”作用。南宋《梦粱录》更是声称“今世人以菊花、茱萸浮于酒饮之,盖茱萸名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故假此两物服之,以消重九之厄”,可见菊花同茱萸一起成为禳灾延寿的重阳“标配”。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译文: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要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鉴赏。

待到重阳日下一句

事实上,菊花所具有的药用保健作用也得到药物学家的认可,陶弘景《名医别录》指出菊花可“主治腰痛去来陶陶,除胸中烦热,安肠胃,利五脉,调四肢”,《神农本草经》称“久服利血,轻身耐老延年”。“流中轻体,神仙食也”,食用菊花基本等同于服用太阳的精华,有益增长寿命,因此菊花也被称之为“日精”、“更生”等,其反映出民间社会对于辟邪长寿的深切渴望,尽管随着后世的发展饮菊长生不老的色彩越来越淡,但饮用菊花酒的民俗却保留了下来,成为一种昭示重阳民俗心理的文化意象。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4、注释 老朋友准备好了黄米饭和鸡肉,邀请我到他的农舍做客。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子,村子四周青山横斜。打开窗子,面对的是打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欢饮,谈论着今年庄稼的长势。等到重阳节的那。

待到重阳日下一句

赏菊、食菊糕等习俗愈发兴盛

在“此花开尽更无花”的萧杀秋日,人们对怒放菊花的喜爱也体现在重阳节里的簪菊、赏菊等民俗活动中。从晋代兴起的簪菊之风到了唐代愈发兴盛,据《辇下岁时记》载“九日宫掖间争插菊花,民俗尤甚”,杜牧、白居易等诗人也描述了头插菊花的盛景,“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九日齐安登高》)、“两边蓬鬓一时白,三处菊花同色黄”(《九日宴集》),可见从宫中到民间,人人以簪菊为时尚。这股重阳节以菊装扮的风潮直到宋朝也未曾消退,《武林旧事重九》也记载了宋代临安人“饮新酒,泛萸簪菊”的普遍风气,可见菊花之于重阳装扮的重要性。

此外,重阳赏菊亦是宋以后的例行民俗活动,随着菊花培育技术的发展,菊花的种类更加丰富繁多,《东京梦华录》详细记载了赏菊品种,“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若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者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曰金铃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酒家皆以菊花缚成洞户”。品种的增多为人们赏菊增添了许多乐趣,到现在重阳节日欣赏姿态百异的菊花也是一项审美趣味无穷的活动。

至于吃菊,除了饮菊花酒,还可以将菊花做成重阳糕予以食用,有着补偿登高心愿、“步步高升”的寓意。基本来说,围绕着菊花而开展的赏菊、饮菊、食菊糕等节俗到明代大致定型,从中也可看出重阳节的菊花民俗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菊”成为重阳节的一个独特而又鲜明的象征符号,被寄予着广大民众最朴素的消灾、延寿、美丽、高升等民俗愿望。就其文化层次而言,此为“菊”于广阔的民俗世界所生长出来的民间文化,拥有着广泛的民间基础。

文人雅士赋予“菊”文化内涵

不过,“菊”之意涵并不止于此。作为一种古典文化意象,文人群体对“菊”的吟咏赋予其深远的精神意义。傲霜而立、凌寒不凋的菊花往往被视为具有极其坚韧、顽强的品质,钟会的《菊花赋》深情赞颂了菊花的五种美德,“黄华高悬,准天极也;纯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晚登,君子德也;冒霜吐颖,象劲直也;流中轻体,神仙食也”。

“待到重阳日”的下一句是“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孟浩然 【唐代】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译文:老朋友准备好了鸡和黄米饭,邀请我。

作为集中体现民间文化心理的节日文化,通过不断吸收人文精神传统将世俗性的节日与精神性的追求融为一体,特别体现在重阳节对高洁、隐逸文化意象“陶菊”的吸纳。在重阳节,市井阶层所流行的热闹的赏菊、簪菊、食菊等活动与文人雅士的咏菊并行不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篱菊”、“陶菊”的出现将重阳节的节俗品格推向了一个高峰,展示出重阳节隽永独特的文化精神魅力。在后世流传的咏菊作品中,可以看到重阳陶菊的审美意象反复出现,例如王昌龄的“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满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九日登高》),王勃的“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九日》),以及白居易的“霜蓬旧鬓三分白,露菊新花一半黄。惆怅东篱不同醉,陶家明日是重阳”(《九月八日酬皇甫十见赠》)等等,皆将陶潜东篱菊花作为核心意象表达,其呈现的乃是对“篱菊”所代表的悠然旷达人生的热烈追求与渴望。进而言之,正是因为文人群体对重阳菊花的深刻挖掘及其所蕴含的高雅隐逸、坚贞不拔的文化象征的表达,才使得重阳节充满着厚重的文化意味。“菊”既是一个节日的符号,也成为一种文化隐喻。

在现代社会,重阳辟邪的意图越来越淡了,不过传统的重阳菊花节俗并没有就此消失。就南京来说,如今赏菊有了更多的去处,《金陵岁时记》所记载的“山后花农多以种菊为业,紫艳黄英,垄亩相望,游人载菊而归”的赏菊景象依然兴盛。重阳菊花不仅集中体现着重阳节本身的民俗文化意涵,也凝聚着坚韧不朽的民族气节与高洁淡泊的文化精神,对于现代人而言,对重阳菊花的文化体悟将激励个体以菊比德、以菊明志,锻造自我的内在精神与追求。而对重阳节日文化与菊花文化的重新审视、提倡,也将进一步促进重阳文化内涵的提升与现代发展。

待到重阳日下一句:还来就菊花 出自盛唐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赏析: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

上一篇 2023年04月13 17:59
下一篇 2023年04月16 07:48

相关推荐

  • 海内存知己的下一句,海内存知己暗号下一句

    王勃从小就聪敏好学,六岁能写文章,九岁开始研读并批改《汉书》,十六岁就成为唐朝最年轻的朝廷命官。他博学多才,才思敏捷,是不可多得的文坛和诗坛奇才,也是唯一可以和李白相提并论的诗坛天才。王勃和杨炯、卢照

    2023年04月22 305
  • 有关送别的诗句,有关送别的古诗100首

    世间有聚就有散,聚的时候,固然是欢乐的,可离别的时候,总是让人感伤。欧阳修说: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这是人生常态。可诗词君还是喜欢李白的“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就要分别了,就让我们饮中杯中的酒,最

    2023年05月29 263
  • 元曲个人简介及资料,周笔畅个人资料简介及

    《大道朝天》是大神作者猫腻所著的一部东方玄幻小说,简介:千里杀一人,十步不愿行。今天为大家准备大道朝天主要人物资料介绍,大道朝天人物关系介绍主要人物青山宗「青山有九峰。」太平真人青山宗上代掌门,景阳真

    2023年04月12 283
  • 孔雀东南飞是不是元曲,孔雀东南飞是不是乐府诗

    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历来是中国文人的理想,这句话出自()。A、《论语》B、《庄子》C、《孟子》D、《大学》2.“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A、《周易》、《论语》、《孟子》、《大学》B

    2023年04月16 301
  • 相思病的诗句,解相思之苦的经典方子

    念一个人,可以安静着不语。没有消息时,也只是坐在暗夜里。不问年华几许,不问寒凉几许。当夜晚的风吹过后。便会听见,有相思散落了一地。相思,是诗人爱写的题材之一,许多诗人都写过相思的佳作。那抓人的情感,让

    2023年06月06 290
  • 八个字的诗句,八个字的绝美诗句

    文/辉叔(许日辉)(一)八一回眸九五年。八个字的诗句有:1、江湖险恶,不行就撤。2、既宅又腐,前途未卜。3、怀揣两块,胸怀500万。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5、爱护环境,人人有病。6、自强不息,厚德载

    2023年04月12 283
  • 不知心恨谁全诗,不知心恨谁这句诗妙在哪里

    五言绝句:语言平浅简易,情态缠绵凄凉,不知心恨谁这句诗妙在哪里,含蓄蕴藉,言短意长。“含蓄有古意”、“直接国风之遗”,在理解李白诗歌的时候应该注意这些。下面我们来欣赏这首五言绝:《怨情》《风云雄霸天下

    2023年05月13 279
  • 描写少年时光的诗句,感叹少年美好的诗句

    《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东晋桓温早年时,任琅琊内史。他在院中栽了一些柳树。1.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金缕衣》2.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

    2023年04月22 210
  • 心字开头的诗句,和心有关的美好的成语

    今天,我们飞花令的主题字是“心”,看看你能说出多少吧!1.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宋·张先《千秋岁》2.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唐·李商隐《无题》3.寸心言不尽,前路日将斜。——唐·钱

    2023年04月22 258
  • 诗歌和宋词元曲的区别,宋词和元曲有什么区别

    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种描述方式可以说是比较准确的概括了历朝来文学作品的特色。但有时候我们未免也会疑惑,散文与诗词的界限是很明显的,词和曲却又是如何划分?词的产生是因为诗歌在配合乐

    2023年04月13 261
  • 十指不沾阳春水下一句,十指不沾阳春水全诗

    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滋味。就像一杯茶,品尝清苦、回味清香,最终归于平淡。品尝清苦人生如茶,也许会苦一阵子,但不会苦一辈子。一个人,能吃多大的苦,就能享多大的福。人要成长,必有原因。下一句是今来

    2023年04月17 248
  • 有关春雨的诗句古诗,关于赞美春雨的诗句

    盼望着,盼望着,春雨终于来了。春雨是早春的盛宴,催开了土里的小苗,催开了田间的花苞,每一个雨后,都酝酿着一次新生。雨水洗净了人间,鲜花温柔了春天。在山水之间,听一场春雨也能遇见诗意。诗词君分享30句春

    2023年05月09 249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