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词牌名。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词的杰出代表。苏轼创立了豪放词,辛弃疾继而把它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他们的豪放词都打破了男女柔情、绮丽婉约的传统模式,明月别枝惊鹊解释,写男儿情怀,苏轼在豪放中尽显旷达,辛弃疾在豪放中倾尽悲壮。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来自二人的《西江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两位宋词巅峰男人平生绝美之作。先看苏轼之作:
二、原文 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三、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北宋.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一、原文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二、翻译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全词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对新凉风叶、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写,将吟咏节序与感慨身世、抒发悲情紧密结合起来,由秋思及人生,触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
再来看看辛弃疾的: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南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全诗如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出自《西江月·夜行。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宋代〕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译文 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多个方面给我们带来一场绝美的山村风光之旅。
两位顶级词人,两首《西江月》,两个不同的季节,两种不同的人生感悟,有人喜欢苏轼那个清冷的中秋夜,有人喜欢辛弃疾那个热闹的夏夜,千年来一直难分高下。
出自《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全诗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