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酒的地方,就有故事。
它是柔情似水,时而青春靓丽化作“美少女战士”,时而半老徐娘变成“荒野四大美人”,让你一会儿清醒,天涯何处觅知音整首诗,一会儿糊涂,却又欲罢不能;
它是风情万种,就像《九品芝麻官》的“如烟”姑娘一样,不管你是帝王将相,还是凡夫俗子,即使掏光兜里最后一个钢镚,也禁不住想一亲芳泽;
“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的出自左丘明的《左传》。意思是:悲伤得肝肠都快要断掉了,在人世间什么地方去寻找知音呢? 怀才不遇或没有知心朋友的感叹。典故故事:钟子期听俞伯牙鼓琴,志在泰山,子期曰:“善哉乎。
它让你才华横溢,唾液飞舞,感觉从文盲一下子评上了副教授;
它让你关公战秦琼,脸红脖子粗,“一会儿是大款,一会儿又是伙夫”;
它更是“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的罪魁祸首——冲动的惩罚。
它不是你永远满足不了的需要“有车有房父母双亡”的野蛮女友,却是你富贵贫穷不离不弃“但愿长醉不复醒”的知音挚友。
正所谓:一杯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
前段时间在齐齐哈尔到青岛的火车上,这句话不就应验了吗。
3位素不相识的男子在就着一袋花生米,喝光一瓶白酒后,当场在车厢内“桃园三结义”,义结金兰——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下车!
无论后事如何,不需要“且听下回分解”。毕竟,以酒为媒,不管是“朝辞白帝彩云间”,还是“半斤八两只等闲”,靠的也是一种缘分,不是?
经常喝醉了酒的人表现是这个样子的。
“浓眉大眼”的朱时茂,2011年的时候,自导自演了一部喜剧电影——《戒烟不戒酒》。
剧中,喝醉了的朱时茂,有阴错阳差的走错了家门,睡到了同样宿醉的过气女演员白兰(杨恭如)床上。
第二天醒来,有下面一段经典对话:
杨:你告诉我,你昨晚都做什么了?
朱:我做什么我不知道,你做什么总应该知道吧?
杨:我也喝大了……
朱:基本上你做了什么—— 我也做了什么。
杨:我不会做什么。
“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的出自左丘明的《左传》。意思是:悲伤得肝肠都快要断掉了,在人世间什么地方去寻找知音呢? 怀才不遇或没有知心朋友的感叹。作者简介: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史学界推左丘明为。
朱:那我就更不会做什么!
上联: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 下联:相思泪两行,刻骨铭心总难寻 出自古曲《广陵散》。原曲文为:一曲肝肠断,轻羽此去莫留连,更有南国花正好,莫向白苹洲上独叹秋水寒。二曲肝肠断,深院梨花相谢早,五马罗堂久徘徊。
其实,他们到底做了啥,是不清醒还是装糊涂,观众最清楚;喝醉了,到底还能不能做啥,喝酒的人最清楚!
“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的原文:一曲肝肠断,轻羽此去莫留连,更有南国花正好,莫向白苹洲上独叹秋水寒。此文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的《左传》。意思是:听到或者自己弹唱完这首歌曲后,伤心惆怅满怀感觉像肝。
酒局人生,人生如戏。
有的人,明明是清醒的,却说自己是大醉了;而有的人明明是大醉了,却偏偏硬要说自己是清醒的。
清醒了是人生,糊涂了也是人生,为什么感觉很多时候糊涂时,却比清醒时还要清醒,为什么清醒时,却宁愿糊涂。
如果纯粹的是为了喝酒,你可以在酒桌上喝倒一桌子的人,你却连连摆手:我不行了,我不行了。
如果能不喝酒,你宁愿不喝酒,可是你却经常这样说:我先干为敬;我起了,您随意。
当你坐下来想真正喝一杯的时候,却找不到几个可以坐到一起嬉笑怒骂、对酒当歌的朋友。
“煮酒论英雄”。
引车卖浆者如此,贩夫走卒者如此,群蚁排衙者,身家百亿者,亦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