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节约粮食的诗句,节约粮食的古诗10首

节约粮食的名言1、粒米虽小你别扔,勤俭节约留美名。2、盘内一分钟,厨内更多功。3、民以食为天。4、吃饭要知牛马善,着丝应记养蚕人。5、精打细算半年粮。6、一米一谷,都是春夏秋冬滴汗水的收获,请珍惜!7

节约粮食的名言

1、粒米虽小你别扔,勤俭节约留美名。2、盘内一分钟,厨内更多功。3、民以食为天。4、吃饭要知牛马善,着丝应记养蚕人。5、精打细算半年粮。6、一米一谷,都是春夏秋冬滴汗水的收获,请珍惜!7、今日省把米,明日省滴油,来年买条大黄牛。8、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9、饱时省一口,饿时得一斗。10、家有万石粮,挥堆不长。11、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12、世界是我们的,粮食是世界的!13、论吃还是家常饭,论穿还是粗布衣。14、一粥一饭汗珠换。15、节约光荣,人见人赞;浪费可耻,谁闻谁恶。

节约粮食的小窍门

1、适量订餐,避免剩饭,减少浪费;2、有剩下的饭菜要打包回家,及时吃掉;3、不能有攀比心,以节约粮食为荣,浪费粮食为耻;4、不偏食、挑食,注重饮食均衡与合理搭配;5、剩米饭可以再次熬成粥,剩面条可以炒着吃或做成汤;6、看到浪费粮食的行为要及时制止,积极践行光盘行动;7、监督身边亲朋好友,避免出现浪费粮食现象;

关于节约粮食的诗句有哪些 1.关于节约粮食的古诗 悯农 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悯农》两首。 观刈麦》 白居易 唐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

节约粮食的古诗

(一)《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李白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二)《悯农》杨万里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节约粮食的短文

篇1:谈勤俭节约

节约粮食的古诗如下:1、《悯农·其一》唐代: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释义: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节约是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毛泽东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经验。

1、粮乃米良之成,粒粒人间累,以良待米,以心待人。3、无意间划过指尖的清凉,流的不仅是水更是自然母亲无声的哭泣。4、电费水费都挺贵,且用且珍惜。5、水是生命的源泉,电是光明的使者,请珍惜他们。6、今天节省。

历史上,古今中外勤俭节约的故事不胜枚举。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节约粮食的古诗10首,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11.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地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2.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 13.粒米虽小君莫扔,勤俭节约留美名。 14.食不净则多病,食不尽则多蝇。 15.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3。.

建国初期,有一首歌唱得好:“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离不了。不管是一寸钢、一粒米、一尺布、一分钱,咱们都要用得巧。好钢用在刀刃上,千日打柴不能一日烧”。当时,国人都把勤俭节约作为做人和干事业的行为准则。然而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生活的改善,有些人把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丢了。君不见,当前社会上超越现实、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费。

斗富摆阔、一掷千金的奢靡消费。过度包装、极度美化的蓄意浪费。“长明灯”、“长流水”的随意浪费等现象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在这些不良现象中,“大款”、“公款”充当了主要角色。这种社会现象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党中央及时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略决策,并把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提到“事关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高度,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深入持久地开展节约活动,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勤俭节约的美德如甘霖,能让贫穷的土地开出富裕的花。勤俭节约的美德似雨露,能让富有的土地结下智慧的果。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要牢固树立“浪费也是腐败”的节约意识,克服“花公家钱不心疼”的不良心态,形成“铺张浪费可耻,勤俭节约光荣”的良好氛围,使勤俭节约成为一种时尚、一种习惯、一种精神。

篇2:勤俭节约我能行

勤俭节约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甚至是整个人类;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勤俭的本意是:能够不用的资源就尽量不用,能节省的就不要奢侈,但现在的许多人都把这种美德看为吝啬。

在公共场所,我经常看见有些人,洗完手后没关水龙头,我便上前去请他们关掉。可他们却满不在乎,说:“怕什么,反正这水费低,再说了,这水费又不要我出钱。”听了他们的话,我才明白,原来,现在的人看重的是水费,而不是水资源本身。水费贵就节约,水费便宜就浪费,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已渐渐的忘却了勤俭和节约。

古今中外勤俭节约的故事不胜枚举。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着香。小葱豆腐,意味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会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待!毛泽东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肉、水果。还有雷锋、格朗台、严监生等这些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大家都知道,巴西是全世界水资源最丰富的地方之一,但当地人民还是很节约,用完水会很自觉的把水龙头关上,也没有人接一盆水,实际只用一半,另一半白白流失的情况,水龙头坏了也会及时的修理。还有,在英国的一些学校新发的课本只准用铅笔写名字,在书上也不能写其他的东西,还要保存完好,如过违反任意一条,都要处罚并买一本新的给学校,这种做发是为了让下一界学生接着用,做到尽量少浪费纸资源。节约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一滴水、一张纸、一度电,司空见惯。但是这一点一滴慢慢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数字也慢慢增加,不久后,这数字一定大得惊人。任何资源,它是有限的,如果我们每人都浪费一点,长年累月之后,可能就不复有存在了!

现在的全球变暖就是体现浪费最好的例子,那我们该怎么做呢?就我而言,我有以下办法:一、用完水龙头、电器以后及时将其关闭。二、打印机的纸最好把两面都用上,用过的纸还可一留下来打草稿。三、送家人的礼物最好不要买包装华丽的,偶尔还可以自己做。四、浇花时,把花盆放在另一个大盆里,以防外漏。五、水用完了还可以二次利用,比如:洗脸水可以冲厕所、淘米水可以浇花。六、出门时,天不黑又是晴天时尽量少开车。七、吃东西是能吃多少要/做多少。八、不与别人攀比物质上的东西,尽量用物美价廉的。

拓展阅读:节约粮食的.诗句(一)《悯农》【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悯农》【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江上渔者》【北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

在我们学习语文时都接触到不少关与勤俭节约的词,比如: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和一些名言佳句:由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欲求温饱、勤俭为要。还有一句流传千古的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都体现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把它牢记心头!

篇3:勤俭节约从我做起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谷梁熟食;麦茵碎饭。老病无田产;往来种黍稷。“ 这首诗强调了粮食供应的重要性,告诫我们要珍惜资源,节约粮食。2. 贾岛《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

关于节约粮食的诗句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条件都是十分优越的,往往在这种美好的生活中,我们总会落下些什么——勤俭。诸葛亮的《诫子书》曾说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意思是:

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没错,就是这不起眼的勤俭却决定着我们品德的好坏;

先不说这些就拿我们从小学的一首诗吧“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可以充分的警告那些不珍惜粮食的人,也反映出我们当前的社会危机——铺张浪费。就像我每次跟爸妈出去吃饭总是眼大肚子小,看见好看的就点也不管好吃与否,到最后总是剩下好多,但又觉得打包不够显排场,然后就剩下了。

当然有不少人跟我有一样的想法,这样积累下来就足够一个贫困地区的居民吃好几年。这种做法很显然是不对的我们应该像古代的圣贤学习虽然不用穿粗布衣,吃粗米饭,喝米菜汤,但也要适度。

说起简朴的代表当然少不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领导人毛主席。他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毛主席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很大的表率,我们也要积极效仿。

当然作为未来的栋梁勤俭节约是一定要从我们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粒饭,每一个资源……勤俭节约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上一篇 2023年05月21 12:42
下一篇 2023年05月24 12:02

相关推荐

  • 风雨送春归下一句,风雨送春归寂寞花空委全诗的意思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下一句是飞雪迎春到。出自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

    2023年05月21 276
  • 唯美诗句爱情,浪漫的古风爱情诗句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1、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2、关

    2023年06月05 235
  • 出门带斗笠上一句,戴斗笠还是带斗笠

    农民在生产、生活中长期观察天气所得到的一些感性认识相传成俗,统称农谚,古时候称“物候”。由于长沙地区的纬度、地貌及气候与其他地区存在差别,戴斗笠还是带斗笠,其农谚便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选录如下:气象谚

    2023年05月10 289
  • 唐诗与元曲的关系是怎样的,元曲宋词唐诗诗经后面有什么

    “宋词难于唐诗,还是唐诗难于宋词”,如若把当今诗届和词届爱好者拉到一起开个讨论会,恐怕争论个三天三夜也永无休止。虽说我诗词爱好者,写不出个好诗好词出来,可是还是能看懂点皮毛能分辨是非,认为还是诗难写,

    2023年04月17 243
  • 南抖音北快手下一句是什么,为啥说南抖音北快手

    抖音的火爆重新定义了移动社交市场,成为越来越多企业赖以生存的营销阵地。当下红利期,很多企业都想从中分一杯羹,打造自己的营销号,而短视频的重要性也就越来越明显。为什么公司企业要进行短视频营销?南方地区玩

    2023年04月22 268
  • 飞扬跋扈为谁雄全诗,嚣张跋扈为谁雄出自哪首诗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少年时尤爱读李白,觉得人生一遭,活成那个不问红尘、仗剑四方的“谪仙人”才过瘾。长大后才读懂杜甫,因为其实我们大多数人的生命都像他一样,于平凡中努力开花。天才固然可贵,但毕竟沧海

    2023年06月05 246
  • 买了风冷下一句,买了佛冷暗号下一句怎么接

    [闽南网]­最近比较流行一句话就是“买了风冷”好多的人都把它挂在嘴边,尤其是刷微博评论的时候就会出现这个梗,买了佛冷暗号下一句怎么接,看完以后让人不解,那么小编今天就来说说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买了

    2023年05月20 266
  • 红橙黄绿青蓝紫下一句,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全诗

    说起英国你能想起什么?除了大片大片青草地,天气反复无常的伦敦以及历史悠久的古堡,当然还有端庄威严的女王大人啦!俗话说,流水的英国首相,铁打的女王陛下,今年已经93岁的女王在位六十多年,已经超越了她的祖

    2023年05月01 308
  • 表达牵挂的诗句,很牵挂一个人的经典诗句

    很牵挂一个人的经典诗句,相思是汉语词汇中极美的一个词。相思,是诗人爱写的题材之一,诗人作诗以寄相思,以唯美的意境抒发心中的伤感和惆怅,写就一首首动人的相思诗篇。这一相思,便相思了千年,相思了一生。只凭

    2023年04月22 211
  • 落花诗句,含有落花的诗句古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走过谷雨,走向了四月末。曾经花满枝头,百花争艳;现在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从含苞待放到怒放枝头、成熟凋零,花朵总能带给我们无尽的美好。它的一生,甜如歌,美如画,陪伴我们

    2023年04月13 253
  • 孔雀开屏歇后语下一句,孔雀开屏幽默下一句

    数字篇1.半斤换八两——谁也不吃亏2.一团乱麻——扯不清孔雀开屏,五颜六色。3.三十六计——走为上4.二两铁打大刀——不够料5.五更天赶夜路——越走越亮6.六月天穿皮袄——不是时候7.七尺汉子六尺门—

    2023年05月09 234
  • 缅怀亲人的诗句,怀念逝去长辈的诗句

    清明节的由来清明,不仅源于万物此时清洁明净,也源于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西汉时期《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

    2023年05月25 269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