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秋分,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丰收时刻,普天同庆,我们欢喜,我们记录这欢喜。让我们走进诗词中,体味古人对丰收时刻欢喜的记录吧!
诗经·丰年——玩转“大”数据,从那年的丰收开始
诗经·丰年
17、一粒米是稻子献给人类的庇荫;一粒米是是一种温暖的光泽;一粒米营养着人类的肉身和灵魂。18、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场地上堆满了一粒粒金黄色的稻谷。 19、在春风刚吹起的时节,绿油油的稻子昂首挺胸,颇有少年狂气,随着风的指挥左右。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
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我国古代称国家为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人民的生存依赖农业生产,政权的稳固也要以农业生产为保障。西周,以农业为基础,农业的收成在当时必然是朝野上下最为关注的头等大事。《丰年》应当是遇上好年成举行庆祝祭祀的颂歌。
诗的开头很有特色。它描写丰收,纯以静态:许许多多的粮食谷物(黍、稌),贮藏在高大的仓廪中,有多少呢,“万亿及秭”!不是现代人才用“大数据”,古人已经在用“大”数据啦!
归园田居·其三——田园风鼻祖的“笨拙”与惬意
归园田居·其三
魏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起句平实自如,如叙家常,就像一个老农在和你说他种的那块豆子的情况,让人觉得淳朴自然,而又亲切。陶渊明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但他毕竟士人出身,躬耕田亩缺乏经验,“草盛豆苗稀”,因此丰收与否,也就可想而知了。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到秋后有所收成,陶渊明披星戴月、早出晚归,还是很辛苦的,可这是诗人乐在其中,是他最大的乐趣。为了不违背躬耕隐居的理想愿望,农活再苦再累又有何惧?那首先是心灵的丰收!
过故人庄——一顿炖小鸡引发的日记
过故人庄
唐代: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描写秋天丰收的词语: 1. 秋风送爽:秋风送来凉爽的感觉。 2. 一丛金黄:描写秋天果稻谷成熟了。 3. 秋雨绵绵:秋天的雨水,绵延不断。 4. 果实累累:果实累累,累累:连续成串。 5. 秋风习习:秋天的风一阵一阵的吹过来。 6. 一叶。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一开头就像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故人“邀”而作者“至”,文字上毫无渲染,开门见山,招之即来,简单而随意。而以“鸡黍”——小鸡和小米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
孟浩然是政治追求不顺遂之人,但在这里把名利得失忘却了,就连隐居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丢开了。“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诗人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和品菊花酒。淡淡两句诗,形容稻谷成熟丰收的诗句,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
过山农家——你怠慢了我,我一笑而过,因为今年这么多收获
过山农家
唐代: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顾况的这首六言绝句质朴清淡、萧散自然,写出了地道的农家本色。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诗人到了山农家后,正忙于劳作的主人对他讲:您别怪罪焙茶弄得屋里乌烟瘴气,将就着在破茅屋里歇歇脚;可喜的是今天正好有大太阳,场上的谷子要趁晴晒干,分不开身来招待您,请千万包涵。山农的话语神情口吻无一不肖,生动地表现了山农的朴实、好客和雨后初晴之际农家的繁忙与喜悦。而首句“泉声”暗示雨后,次句“鸡鸣”逗引天晴,更使前后幅贯通密合,浑然一体。
悯农二首——谢谢你,让我儿时就懂得了丰收的不易
悯农二首
唐代: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两首诗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熟知未必真知。丰收背后是什么?诗人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他从天天接触的丰收果实“盘中餐”,联想到烈日之下劳作农民的滴滴汗……
13、若干生命若干春,有所丰收有所贫。 14、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15、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16、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7、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8.描写秋天丰收的句子 1、稻子熟了。
这两首小诗,在百花竞丽的唐代诗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却流传极广,我们从儿时即吟诵、品味,伴随着师长的教诲沁入心脾。每当生活中有浪费奢靡,每当奋斗中有懈怠懒散,这些诗句就会从我们内心和记忆深处浮现出来,给我们警醒,给我们力量。
社日——丰收时刻,我也是醉了
社日
唐代: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古时的春秋季节有两次例行的祭祀土神的日子,分别叫作春社和秋社。这首《社日》虽没有一字正面描写作社的情景,却描绘出了这个节日的欢乐。
游山西村——我陆放翁一定会回来的
游山西村
宋代: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不须飞盖护戎装。【译文】金灿灿的十里平畴,飘来扑鼻的稻香,红艳艳的木槿花开在农舍的竹篱旁,迎风摇曳的毛竹又青又长,青黄相间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此诗题材比较普通,但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特别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流畅绚丽、开朗明快,是游历故事更是生活感悟。如此的农家丰年,如此的心得收获,所以也就难怪诗人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里春明景秀、人寿年丰,我陆放翁一定会回来的。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我在田园丰收中治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代: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在看似平淡之中,正是作者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快乐。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我们也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