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魏晋:刘桢《赠从弟》
-2-
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
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
弱干可摧残,纤茎易陵忽。
何当数千尺,为君覆明月。
——南北朝:吴均《赠王桂阳》
-3-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描写松的诗句 1、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唐·杜荀鹤《小松> 2、苔滑非关雨,松鸣不假风。——唐·寒山子 3、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
——唐代:李白《南轩松》
-4-
高松出众木,伴我向天涯。
客散初晴候,僧来不语时。
有风传雅韵,无雪试幽姿。
上药终相待,他年访伏龟。
——唐代:李商隐《高松》
-5-
7: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涧深山险人路绝,老死不逢工度之。——白居易《涧底松-念寒俊也》孤松停翠盖,托根临广路。不以险自防,遂为明所误。幸逢仁惠意,重此藩篱护。犹有半心存,时将承雨露。
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
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
1、《赠从弟》魏晋.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2、《青松》现代.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3、《小松》。
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
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
——唐代:李商隐《题小松》
-6-
地耸苍龙势抱云,天教青共众材分。
孤标百尺雪中见,长啸一声风里闻。
桃李傍他真是佞,藤萝攀尔亦非群。
平生相爱应相识,谁道修篁胜此君。
25、松寂风初定,琴清夜欲阑。——白居易《松下琴赠客》26、地耸苍龙势抱云,天教青共众材分。——李山甫《松》27、枝柯偃后龙蛇老,根脚盘来爪距粗。——廖匡图《松》28、古人长抱济人心,道上栽松直到今。——。
——唐代:李山甫《松》
-7-
孤根生远岳,移植翠枝添。自秉雪霜操,任他蜂蝶嫌。
微阴连迥竹,清韵入疏帘。耸势即空碧,时人看莫厌。
得地已经岁,清音昼夜闻。根涵旧山土,叶间近溪云。
野鹤望长远,庭花笑不群。须知摇落后,众木始能分。
——唐代:王贞白《冯氏书斋小松》
-8-
爪叶鳞条龙不盘,梳风幕翠一庭寒。
莫言只是人长短,须作浮云向上看。
《咏松》(清)陆惠心 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须知傲雪凌霜质,不是繁华队里身。《涧底松》 (唐)白居易 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涧深山险人路绝,老死不逢工度之。天子明堂欠梁木,此求彼。
——唐代:章孝标《小松》
-9-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唐代:李群玉《书院二小松》
-10-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唐代:杜荀鹤《小松》
-11-
大夫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
将谓岭头闲得了,夕阳犹挂数枝云。
——唐代:成彦雄《松》
-12-
烟翠松林碧玉湾,卷帘波影动清寒。
企业回花圈挽联怎么写,挽联写法样板 花圈挽联格式: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联。(字体较大) 1.上联右上,用较小字写,悼念(逝者名字)、沉痛悼念(逝者名字)或(逝者名字)千古; 2.下联左下,用较小字写,(名字)敬挽、(名字)泣挽、(名字)拜挽或写上赠送单位。
住山未必知山好,却是行人得细看。
——宋代:游九功《松》
-13-
潇洒荀家好弟兄,秦封不污有馀清。
钟成一种栋梁气,散作八方风雨声。
——宋代:王十朋《八松》
-14-
松本无声风亦无,适然相值两相呼。
非金非石非丝竹,万顷云涛殷五湖。
——宋代:杨万里《山店松声》
-15-
草亡木卒太匆匆,独有髯龙在眼中。
雨折风吹终不死,霜根雪节贯青铜。
——宋代:孙觌《伐去大芭蕉种二松》
-16-
与花不同色,与竹元同德。
风月偏相寻,携手清凉国。
——宋代:杨万里《题王才臣南山隐居·松庵》
-17-
幸不生涧底,杰出苍苍崖。
岁寒只孤秀,万木非吾侪。
——宋代:吴芾《咏松》
-18-
有人独立空山,翠髯未觉霜颜老。新香秀粒,浓光绿浸,千年春小。布影参旗,松树坚强不屈的精神的古诗,障空云盖,沉沉秋晓。驷苍虬万里,笙吹凤女,骖飞乘、天风袅。
——宋代:吴文英《水龙吟·赋张斗墅家古松五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