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士隐本是姑苏城中的名宦望族,元宵节上女儿被拐,又葫芦庙的大火,殃及他家烧成灰烬,无奈寄人篱下,暮年之人贫病交加,受尽白眼。当他听到一僧一道的《好了歌》,就问这僧道二人:你们唱的什么东西?我只听到两个字“好”和“了”。道人笑着回答:“你如果听见了”好和了“二字,还算明白,有些宿慧。你可知世人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了”就是结束,就是了结一切,只有了结了,了悟了,“好”就有了意义。甄士隐听后瞬间彻悟,笑答道,且住!待我将你这《好了歌》解注出来如何?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解注《好了歌》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如今的空堂陋室,就是当年高官显贵们摆着满床笏板的华屋大宅;在那长满衰草枯杨的场地上,从前可是笙歌燕舞的演出场所。
反而忘记了自己的根本。出处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好了歌注》:“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译文:乱哄哄的你刚唱完,我就登上场来,把功名富贵、妻妾儿孙等等误当作人生的根本。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屋子的主人一换再换,屋子粉刷了在粉刷,繁华没落交替。人的兴衰难以预测,昨日富贵不复再,穷困也有显达时。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好了歌·解 作者:甄士隐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富贵如云烟,转瞬即逝,谁也不能长保富贵。发达时,前呼后拥的都是酒肉朋友,当你没落时,都来侮辱你,笑骂你,诽谤你。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叹命运无常,生死难料。
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下一句是反认他乡是故乡。意思是你刚唱完,我就登上场来。一般用于权力更迭,属于政治讽刺的说法。语出自曹雪芹《红楼梦》,与原著核心思想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甄士隐晚年房舍被毁,家财尽空,寄人篱下再遇。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子女教育方法再好,也难保子女不会走上邪路;再般配的婚姻对象,也难保会有美满的结局。家生的女儿,都希望嫁到有钱的人家,才觉得有保障,难道真是这样吗?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人的欲望是无止尽的,永远得不到满足。总是闲自己的官小,总想着官还要做再大点,到最后也难不保肩扛枷锁,下了监牢。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有些事都是锣鼓喧天的开场,又黯然神伤的收场,你唱完了小曲下台,我在盛装登场。人世间的功名利禄,儿女情长,为谁辛苦为谁忙,到头来,这一切只不过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那僧道二人听了甄士隐的注解,拍掌大笑道:解得切!解得切!甄士隐便说一声:走罢,于是将道人肩上的褡裢抢过来背上,竟不回家,同着僧道二人飘飘而去。从此丢弃人世间的一切,修道去了。
你方唱罢我登场,粉墨油头,红唇白眼。那一挑娥眉两手牵,抚摸三下,四方铜钱。五福同享却因六六顺,出了七个心眼。八顶大轿就算到了跟前,也当不过九九还一劫。十全十美,总是让人着急得心惊胆颤……若说是,逢场作。
这篇《好了歌》的解注,说尽了人生悲喜,世事无常,钱财名利的追逐,爱恨情仇的纠缠,到最后都敌不过时间,富贵荣华,脂粉红眉,宝马雕鞍,终究是过眼烟云。
《好了歌》
真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直落了个“白茫茫一片真干净”。怎么不能让人“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悲(杯)”啊!不错,庸常之辈,怎么可能上钗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