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动衬静的诗句,以动衬静的诗句小学

古人写诗词,十分讲究炼字,常常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所谓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达情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

古人写诗词,十分讲究炼字,常常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所谓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达情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物或事物。如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荀鹤的“生应无辍日,死是不吟时”,以动衬静的诗句小学,曹雪芹写红楼梦后曰:“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都是关于语句字词的揣摩和斟酌,这也是古典文学创作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即后人所说的——炼字。炼字的艺术手法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下面试举几个例子:

一字传情。用凝炼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意思。如“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尽:都。着一“尽”字,写出了征人思乡的人数之多,伫立盼望的时间之长。

1,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出自南北朝:王籍《入若耶溪》白话文释义:我驾着小舟在若耶溪上悠闲地游玩,天空倒映在水中,水天相和。

以动衬静的诗句

以动衬静。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前一句写诗人所见:朗照的秋月,在松林间分外皎洁,投下了斑驳陆离的光影,境界显得极为宁静。后一句写诗人所闻:山泉格外清澈明净,它在山石上潺潺流淌,似乎还能听到它叮咚的流水声。用清泉流淌更能反衬“空山”的清幽。

化静为动。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这个“绿”字作动词,写出了春风的气势、力量和作用,境界开阔,色彩鲜明,给人以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感。

以动写静。如“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月亮本是相对静止的,但因为有了云的飘动,将“月”也写得动起来了。着一“破”字,写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花”本也是相对静止的,着一“弄”字,便将它写得摇曳多姿起来。“弄”字意在点明:从云缝中探出头来的月亮,把月光洒在花朵上,像给花儿蒙上了一层轻柔的白纱,晚风轻轻地撩拨着含羞带娇的花朵。花儿在月光的映照下摇摆着娇羞柔美的倩影。“破”“弄”两字,将云、月、花三种景物都人格化了,使之有了生命力。

以实显虚,以有形显无形。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木兰花》)“春意”是只可感知,不可听闻的。春天来了,红色的杏花挤满枝头,诗人就在这幅春景图上着一“闹”字,用拟人手法,把它写活了。这一“闹”字既是绘景,又是写情,它不仅描绘了杏花盛开的艳丽景色,还写出了在春风吹拂下,杏枝摇曳,花儿微动的活泼身姿。

一语显旨。如“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这两句表面上是说那些宴乐西湖流连光景的游人,陶醉于香风而逍遥自得。实际上这一“醉”字表明了那些忘怀故国的可耻嘴脸。这些人不但志气丧失,甚至连骨气也没有了。凝聚了作者的感慨和激愤。

以动衬静的诗句有: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义】:明月升起,惊动几只栖息山鸟。清脆鸣叫,长久回荡空旷。2.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释义】: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

年轻的唐朝诗人贾岛去长安参加考试。他骑着驴,在大街上一边走一边想着自己的诗句。突然,他想到了两句好词:“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又一想,觉得“推”字改为“敲”字更好一些,他想得正入神时,只听得对面喊了一声:“干什么的?”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便被拉下驴,带到京兆尹韩愈面前。原来,他碰见了大文学家韩愈和他的随从,等贾岛把事情说了一遍后,不但没有受罚,反倒引起了韩愈对诗句的兴趣。韩愈想了一会儿,说:“还是敲字好。在夜深人静的画面里,一个‘敲’字,让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可谓静中有动;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而且这个情景是很美的。”于是“推”字改为“敲”字。后来,“推敲”便成为人们反复考虑的意思。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推敲”故事。

相传,苏东坡与苏小妹及诗友黄庭坚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庭坚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庭坚吟诵着,玩味着,不禁击掌称妙。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我们不妨也来玩味一番。“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惟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儿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了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映照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诗句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写道:“一切诗文,总需字立纸上,不可字卧纸上”。这里所说的“立”,其实就是要求诗词的炼字语言是生动、形象、具有立体感的,而不是抽象无活力柔弱的。而炼字这种方式的运用,使诗词语言形象更加栩栩如生,从而表现出绚丽多姿的形象化美感,使作品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古代诗人为了一个字而反复推敲打磨,千锤百炼,这种一丝不苟的写作精神,对我们诗词的创作应该是有启示了吧。

上一篇 2023年05月13 09:10
下一篇 2023年05月04 00:04

相关推荐

  • 水平最高的10首元曲,水平最高的唐诗十首

    水平最高的唐诗十首,唐诗宋词元曲,一向并列于世。但我们对于元曲的了解,缺实在是远不如唐诗宋词。下面十首巅峰元曲,全都读过的恐怕不多。灯半昏时,月半明时《双调·蟾宫曲》春情·徐再思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

    2023年04月19 299
  • 爱国的名言或诗句,爱国的名言名句和爱国的古诗

    中国人一直有家国的观念。爱家、爱国。心存家国,立身立德。一百句爱国诗词。哪一句打动你了?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高蟾《金陵晚望》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2023年05月21 263
  • 元曲选全七册有插图,is全插图

    元曲作家中留有姓名、曲作的共二百二十多人,流传至今的作品有四千五百多首(套、部),其中小令三千八百多首(含带过曲),套数四百七十余套,杂剧一百六十余部(本)。|元·赵孟頫《窠木竹石图》元曲之佳,贵在朴

    2023年04月19 258
  • 赞美洛阳的诗句,对洛阳古都的赞美

    “洛阳”开头的诗句1、何幸相招同醉处,洛阳城里好池台。——出自唐·刘禹锡《酬乐天偶题酒瓮见寄》2、南康丹旐引魂回,洛阳篮舁送葬来。——出自唐·白居易《哭师皋》3、但喜今年饱饭吃,洛阳禾稼如秋云。——出

    2023年05月01 243
  • 感悟人生的诗句

    《青青陵上柏》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___元稹《离思五首·其四》2、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___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3.花间一壶酒,

    2023年05月15 221
  • 母爱无疆下一句,母爱无声下一句是什么

    母爱无声下一句是什么,渭南青年网(编辑姚和平通讯员刘飞)5月8日,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阳光灿烂,暖风拂面,母亲节如期而至。为此,洛滨小学开展了“母爱无疆,感恩有你”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学会关爱妈妈,学会

    2023年05月02 265
  • 人固有一死下一句,感悟生死的经典句子

    毛泽东的身心只属于人民出身农民家庭又亲事农活的青少年毛泽东,自小对劳苦大众有着深厚而朴实的情感;接近而立之年的毛泽东,感悟生死的经典句子,已成为一个具有共产主义信仰的马克思主义者,其人民群众观便由自发

    2023年05月02 238
  • 天妒英才的下一句,天妒英才的挽联

    很久以前,有一个少年,身世坎坷,少年生的俊,品性也极佳,但是却被无数人辱骂,天妒英才的挽联,大家看见他,不会喊他的名字,喊的是小杂种,小畜生。古时,大家男女之防看的极重,女子出门也会被人指指点点,少年

    2023年05月01 292
  • 形容草木茂盛的诗句,诗经表示树木茂盛的字

    春天来了,站在阳光下,一阵风吹来,没有寒意,只有清凉,那是春风的模样。当春天吹拂大地的时候,带来了希望,带来了生机。春风吹过你的耳边,似乎在低低地说:快醒来吧,春天来了。在田野上,在山岗上,春风催开了

    2023年05月09 220
  • 彼岸花的诗句,十大冥界之花

    十大冥界之花,关于彼岸花流传着许多故事,这美丽而神秘的花也有着不同的名字,白色的彼岸花名为曼陀罗华,红色的彼岸花唤做曼珠沙华,是佛经中的天界之花。摘录一些关于彼岸花的诗句:1.花开彼岸本无岸。魂落忘川

    2023年05月20 211
  • 一入宫门深似海下一句,描写深宫红墙高悲凉的诗句

    天涯远,相思苦;巫山云,沧海泪。滚滚红尘,总有一人是我们永远无法走出的心殇。欲相守,却别离,天各一方断人肠;情难逝,恨却长,灯火阑珊独彷徨。我们在最深的红尘里,相遇相知相恋,最后相别。佛说:前世千百次

    2023年05月02 288
  • 写父亲的诗句,表达父爱如山经典诗句

    父爱“有言”,掷地有声。天府自古温润,成都的历史文人善于用委婉的诗词化解“中国式父亲”的严肃和深沉,把训诫变成教诲、期待、思念甚至包容呈现在信笺之上,也深植在孩子的记忆中。让我们通过9首诗词,一起来看

    2023年05月08 302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