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春愁待酒浇全诗,一片春愁待酒浇全诗翻译

海子说:雨是一生错过,雨是悲欢离合。人活一世,不知要听过多少场雨。春雨纤细绵柔,夏雨迅疾狂骤,秋雨凄清冷寂,冬雨料峭忧郁,沾衣欲湿杏花雨,点点滴滴梧桐雨,欲断人魂清明雨......雨的滋味,有时便是人

海子说:雨是一生错过,雨是悲欢离合。

人活一世,不知要听过多少场雨。

春雨纤细绵柔,夏雨迅疾狂骤,秋雨凄清冷寂,冬雨料峭忧郁,沾衣欲湿杏花雨,点点滴滴梧桐雨,欲断人魂清明雨......

雨的滋味,有时便是人生的滋味。

而宋词里的这一场雨,淅淅沥沥下了数百年,苍凉得令人初读断肠,再读已是满心满眼的沧桑。

这便是南宋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译文 船在吴江上飘摇,岸上酒楼酒旗。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出自宋末词人蒋捷所作《一剪梅·舟过吴江》,原文为: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大约是在公元1299年一个夜雨潇潇的晚上,时年51岁的蒋捷寄居福善寺,此时距离南宋灭亡已有20载。

词人听着那淅淅沥沥的雨声,不禁联想到这国破家亡的时代,这孤苦漂泊的一生,满怀凄怆凝于笔端,遂有了这一首听雨的千古绝唱。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罗帐里有不尽的温柔缱绻。

那时的雨,便只是雨,是年少轻狂时的背景,春风怡荡时的陪衬,下在楼外,却无须放在心头。

少年不识愁滋味啊,连那无情的雨丝也带着丝丝缕缕的欢情。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人到中年,在他乡的小船上听雨。看那茫茫江面上乌云低垂,西风中,一只失群孤雁发出阵阵哀鸣。

词人不禁想到:在这狼烟烽火、战乱流离的时代里,辗转漂泊的自己,不正如那一只失群断雁般,在惨烈的西风里嘶悲。

一片春愁待酒浇全诗

此时的雨,下在小舟上,更下在心头里。

一个“断”字,饱含人生多少难言的怆恨。

恨这无力保全自我的南宋王朝;

恨这蹂躏中原的达达蒙元的马蹄;

恨自己的身世卑微,无法匡扶大厦,力挽狂澜;

恨这风雨飘摇、亲人隔绝、颠沛流离的漫漫长途,何处是归期?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而今,人生已走到了暮年,一片春愁待酒浇全诗翻译,两鬓间是星星点点的斑白。在寂静的僧庐下,听细雨点点。这一生的悲欢离合,谁又说得清呢?唯有那阶前的淅沥秋雨,滴滴答答,直到天明。

少年时花月春风的欢乐,中年时奔波颠沛的愁恨,尽数被这雨打风吹去。此时的词人,已然千帆过尽,满目沧桑,似乎可以坦然面对这“无情”的“悲欢离合”了。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出自《一剪梅·舟过吴江》,作者:宋末词人蒋捷,不是李清照。全诗如下: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

他说此时此刻再听到这淅淅雨声,心中早已无动于衷,不起波澜。

然而“点滴到天明”五字却终究将词人的心事出卖,一个彻夜无眠听雨的人呐,心中又哪里有真正的超脱沉静?

一片春愁待酒浇全诗

纵然饱经忧患,可是“心犹未平”!

说起这首词的作者蒋捷,大家也许并不熟悉。然而若说起“樱桃进士”的名号,恐怕许多人都会发出会心一笑。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他还没有来得及任过一天的职,南宋就已灭亡。流光何其迅捷,王朝繁华转瞬消散,任凭你如何心痛惋惜,却也是追不上了。

此后的他,怀着深深的亡国之痛,决然地拒绝了新朝授予的官职,隐居于故乡宜兴的无边竹海,在萧萧竹声中度过余生。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出自:是宋末词人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原文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

世人钦佩他的气节,尊称他为“竹山先生”。

后来偶然看到一句话,说:他没有当过一天南宋的官,却做了一辈子南宋的守灵人。心头忽然大恸。

对于古人所谓的“忠义”气节,“文死谏,武死战”、“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宁死不仕新朝之类的,我从前是很不以为然的,总觉得太过愚忠,为那些人感到不值。

君不见,“历史大潮,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王朝有兴盛之日,就必然有衰弱之时,繁华到极致,总是要走下坡路的。又何必为此而郁郁伤怀,甚至以身殉道呢?

然而现在,我却觉得自己许是错了。

可是对于身处那一时那一地那一刻的人们来说,那就是他们活生生、血淋淋的现实。

他们的国破了,家亡了,在战乱中颠沛,在天涯间漂泊,吃不饱,穿不暖,与亲人音信隔绝,生命也不过如草芥,倏忽急逝。

身世之痛,家国之悲,又如何不休戚相关、紧密相联?

那短短如56字的词作里,竟有着一个人长长的一生。

企业回舍井酒代理加盟当选大品牌舍井白酒加盟免费退换货!舍井酒代理加盟舍井酱酒利润高,免费退换货,上千家门店,一对一扶持,小投资!滞销包退,专业酱酒多年,白酒创业加盟大品牌!白酒加盟更有保障!

又或许,不仅仅是一个人,那也是许许多多人歌哭哀乐的一生。

那一首词,书写着一个王朝的挽歌,一个时代的终章,更是一段飘摇历史最真切的注脚。

【版权

上一篇 2023年05月04 04:37
下一篇 2023年04月20 15:58

相关推荐

  • 一树梨花压海棠下一句,一树梨花压海棠怎么接

    说起北宋词人张先,一树梨花压海棠怎么接,大家一定都听过“一树梨花压海棠”的典故。以八十岁之龄纳十八岁少女为妾的风流韵事传为千古谈资。这里我就不再详述了。,不过张先的风流做派可谓古今皆知,时常派遣仆人为

    2023年05月18 253
  • 关于木樨的诗句,木樨的诗句杜甫

    如今正是春花烂漫的时节,北京城也被打扮的分外美丽。从早春时节就开放绽放的梅花、玉兰,再到海棠、丁香、紫藤……这些鲜艳的花朵为厚重的北京城带来了青春与活力。作为数百年的古都,北京城里历来不缺少鲜花。元明

    2023年04月26 254
  • 林黛玉诗句,后人评价林黛玉的诗句

    在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中。曹雪芹费尽笔墨描写了一位容貌绝世,才华绝世的女子。她是林黛玉。林黛玉的才华在《红楼梦》中一骑绝尘。今天诗词君分享林黛玉的诗词。看她用绝世才华谱写人世悲欢。《红楼梦》第二十七

    2023年06月04 230
  • 逍遥的诗句,人生洒脱不羁的诗句

    逍遥是中国人的根器。道之谓逍遥,即释所言心性。诗词虽是洒落逍遥之态,文人的生活却并不一帆风顺,人生洒脱不羁的诗句,在艰难困苦中,仍保持一颗逍遥洒脱的心,才是最难得的!1.赠秀才入军·其十四[魏晋]嵇康

    2023年04月10 304
  • 看透了一切的经典诗句,看透了人生的经典句子

    总有这样的感触,当某一个时刻,读到某一句诗词时,会叹息出声。随着年岁越大,这种感触越强烈。今天分享20句经典诗词,句句经典,带你看透人生真相。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朱敦儒《西江月》小时候会假

    2023年04月22 250
  • 花草诗句,折花赠人的诗句

    春风融融,折花赠人的诗句,新绿初绽,春花渐开,一年的植树节又悄然而至!植下一棵树,收获万点绿。我国自古以来便重视植树种花,关于种花的诗词更是数不胜数。正值3.12植树节,让我们一同品读古人种花的那些诗

    2023年06月06 307
  • 含桃红柳绿的诗句,形容春天桃红柳绿的诗句

    初顺风|刘国佼一、初顺风七绝一首早春特写(新韵)诗:“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示例背着香袋来到西湖朝拜的善男信女,心中并无多少教义的踪影,眼角却时时关注着~、莼菜醋鱼。(余秋雨《文化苦旅·西湖梦

    2023年05月23 215
  • 厚积薄发下一句,厚积薄发,行稳致远

    “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文库”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论稿》王伟光著南开大学出版社【序跋窗】厚积薄发的上句是“博观而约取”,下句是“吾告子止于此矣”。出自《稼说送张琥》本文是苏轼写给好友的,也可以看做是一

    2023年05月10 325
  • 形容春季花开的诗句,描写春天花开的诗句

    春天,百花齐放。古人咏花,或直白表达对花的喜爱,或以花的特殊气质寓意自己的人生态度。“飞花令”,描写春天花开的诗句,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玩法很多,要求也比较严格。改良过的现代版“飞花令”

    2023年05月08 265
  • 曾经沧海难为水的下一句,曾经沧海难为水恶搞下句

    “曾经沧海难为水,曾经沧海难为水恶搞下句,除却巫山不是云”。我们很多人都知道这句话,但真正理解这句话的人可能并不多,那么该如何理解这句话呢?下面我们就浅谈一下对这句话的理解。《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

    2023年05月15 219
  • 天时不如地利的下一句,地利不如人和一句是什么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白话】天时不及地利,地利不及人和。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白话】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贤者在位,能者在职。【白话】使有

    2023年05月25 304
  • 诗宗是谁,100个诗人的称号

    100个诗人的称号,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因皇帝宋光宗赵惇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历任赣州司户

    2023年04月17 244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