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公有意除钩党,甲乙推求恐到君。”唐庚受到株连,被贬岭南而作此诗,滞留六年而不得返;“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苏轼因此被当朝者认为讽刺皇帝没能力教导、监督官吏;“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刘禹锡语涉讥讽被贬。
通过以上案例得到一个启示:说话是一门高深艺术,上面几位,都需要向“宋代蔡康永”杨万里学习学习啊!
这首诗的译文为:在远处可以看见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了,枝头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画》为初唐诗人王维所做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中美好。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卜算子·咏梅》是南宋词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词。全诗的意思: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众所周知,这首诗怎么解释,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荷花盛开的写景诗,一般人写不出来。(那当然,人家杨万里也不是一般人!)
但是......敲重点!看黑板!
杨万里当时是直阁少监,林子方的顶头上司,相当于中办分管文字理论的副主任。接近权力核心的他,非常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从中央调任地方,除非是挂职锻炼,否则仕途发展肯定是远远不如在权力核心部门工作的。作为林子方的上司,杨万里知道林子方这一去可能就要给仕途画上句号了。
《夏日山中》这首诗的意思:懒得摇动白羽扇来祛暑,披散头发悠然自得的呆在苍翠树林中。将解下的头巾挂在石壁上,任由松树间的凉风吹过头顶。《夏日山中》唐·李白: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于是在林子方上任前夕,杨万里专门去给他送行,就想劝林子方留下,就算是升官也得就地升,别离开皇帝的视线。可是考虑到自己素有清名,又是个偶尔要抒发一下归隐田园之意的著名诗人,更重要的是,考虑到复杂的政治环境,他不得不谨言慎行。你让他跟一向敬重他的年轻下属,谈所谓的为官之道,入仕法门,他实在是难以开口,只好以诗传意。
一、这首诗的第一层意思如果你从生活的角度去分析这首诗,按照字面的意思分析,仅仅是通过镜子,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状态。虽然是一面镜子,但镜子却能够展现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人眼中,镜子的意义也是不同的。镜子就像是。
奈何林子方是个耿直boy,没理会到杨万里的好意,只大声赞叹“好诗!好诗好诗啊!!”,便扬长而去了。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
这首诗强就强在此处,如果你不仔细揣摩当时的历史场景,你就很难想到这首诗居然能跟官场扯上关系。
首先“毕竟”两字就表现了杨万里心情之迫切,“西湖”代指首都临安,即今天的杭州。“六月中”去过杭州的同学们都知道,农历六月的杭州尤其热,前两句大概就是在讲,林子方现在身处天子脚下,是别人想来都来不了的地方,这里的环境、发展机遇是福建那些地方远远不能比的。
“天”和“日”都是暗指皇帝,这两句意思是说因为你能经常见到天子,所以你这片普通的莲叶才能有无限大好的前途,也只有在太阳底下的荷花才能红的格外灿烂。说白了,就是一旦你离开皇帝的视线就啥也不是了。
当然杨万里可不是只有如此委婉的一面,他的一生也是非常之刚猛的,在我们之前的推文里也有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