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称谓,如何真诚又不失优雅、含蓄又恰如其分地道歉,是一门“艺术”。
不如让我们一起瞧瞧古人们如何表达歉意,探一探道歉的学问。
写诗、拱手、哄一哄
1.今日犹悔当年事,我欲明言总未迟。何时共度人间月,相逢一笑天地知。2.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3.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
古人们道歉也分轻重。若是一些无伤大雅的小事,最好的方式便是摆弄点诗文,既显得通情达理,又不会伤害彼此的关系,令双方陷入尴尬之地。
比如,在情场的你一定遇到过类似的烦恼:又有不喜欢的人向我表白了,怎么办?这时候,发张好人卡,显得太虚伪,若直接拒绝,又怕落个无情的名声。其实,最好的方式,古人们早已告知我们了。
唐代张籍的《节妇吟》,可以说将“婉拒”的艺术发挥至了极致: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1.形容“遗憾、惋惜、自责”的古诗句有哪些 1、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白居易《观刈麦》 2、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 3、可怜心赏处,其奈独游何。——白居易《湖亭望水》 。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明张纪人面桃花图局部大英博物馆藏
张籍这首诗原是“寄东平李司空”,李司空是当时藩镇的节度使,因听闻张籍的才名,有意拉拢他作幕僚。
1、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清代黄景仁《别老母》译文:即将去往河梁,掀起门帘依依不舍的与母亲告别,愁容满面,凄切悲凉,欲哭无泪。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
然而张籍不满藩镇割据,又不敢公然得罪李司空,便借以这首诗表明自己的立场。虽说是一首政治讽喻诗,但用在男女关系上,也是巧妙得当。
女子是有夫之妇,却收到了一串“双明珠”。不用说,肯定是哪位暗恋的男子赠予,意为“双宿双飞”。
自责内疚对不起的诗句有:1、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2、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3、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
女子一看便知其意,但她并没有立即严厉地拒绝,或斥责男子的逾越,而是小心地将礼物收下,系在红罗襦上,表示对这份情意的珍重。
接着,她化缠绵为郑重,坚定表明自己的立场:我身处闺阁,丈夫正在沙场的刀光剑影杀敌,虽然我知道您的情谊有如日月般光明正大,但我早已与夫君立下同生共死的盟约。
言外之意,便是我不能答应你的表白。
五代十国佚名浣月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一方面,女子如诉衷肠,尽力地安慰男子,表达自己的歉意,希望得到谅解。
另一方面,女子又在字字句句中透露出她身份的尊贵以向男子施压:丈夫是天子护卫,住在高楼别苑,二人感情甚好……
企业回1、语言表达的前提是要学会先聆听。在与他人交谈的时候,我们要仔细、认真地听对方在讲什么,不要急于去回答,在听的过程中要思考对方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要怎么回应对方。其次,对方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哪些说话技巧我们是可以学习的,比如说话斯。
此番话一说完,女子再次柔肠四起,含着泪将那一对亮莹莹的明珠交还于男子,以示自己“事夫誓拟同生死”的决心。
万般的歉意之中,她以一句“恨不相逢未嫁时”斩断情思。无情之中,饱含深情,深情之中,又充满决绝。
老夫老妻之间,拌个嘴,吵个架是常有的。不过,吵完之后怎么和好,真是难煞人。无论哪一方先低头认错,都拉不下这个脸。这时该怎么办呢?
《三国志·魏书·后妃传》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丁夫人是曹操的正室,史料中记载她无子,一直将另一位早逝的刘夫人的儿子曹昂视如己出。
本来,夫妻和睦,儿子孝顺,一家人其乐融融。
建安二年,曹昂随父出征,讨伐张绣。原本张绣已经投降,但曹操竟勾搭了叔叔张济的妻子,导致张绣复叛,对曹军突然袭击。曹操被打得措手不及,撤退时曹昂不幸战死。
丁夫人闻讯后,悲痛欲绝,每日哭闹不止。曹操一气之下,将丁夫人遣回娘家。
可是没过多久,曹操就后悔了。往日的种种恩爱浮现在眼前,加上儿子的惨死,曹操愈觉一个人凄楚万分。可是堂堂男子汉,在敌人面前尚且宁死不屈,怎能向一介女流服软呢?
嘴上说不愿意,身体却很诚实。这不,曹操已经地向丁夫人的娘家出发了。
清陈枚耕织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刚到丁夫人处,就有人通报。丁夫人假装没有听到,继续若无其事地织布。曹操看丁夫人没有回应,知道对方的气还没消,便小心翼翼地走到丁夫人的面前,轻声地呼唤她的名字。
见丁夫人还是没反应,七尺男儿只得放下脸面,用手抚摸着丁夫人的背,哀求着:“宝贝,跟我回去好不好?”
然而,无论曹操怎么哄,丁夫人就是无动于衷。无奈,曹操一挥手,愤然离去。但走到门口,又忍不住回头望了丁夫人一眼,丁夫人还是没有抬头。曹操立在门口,追悔莫及的嘟囔了一句:这次真的要分了……黯然离开。
曹操和丁夫人最后以离婚收场。也许丧子之痛对于丁夫人来说,是无法愈合的一道伤口。两人无法冰释前嫌。但无论如何,一向在世人眼里龙骧虎步的曹操,为我们演绎了一回铁血汉子式的柔情。而有时候,亲密的关系之中,恰恰缺的就是这一份柔情。
五代十国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曹操“抚背”这一动作,带有“致歉”的意味。当语言不足以传递心意时,配合一些肢体动作,也能锦上添花。
在汉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拱手”一般作为相见礼。行礼时,双手互握合于胸前。若为丧事行拱手礼,则正好相反。但是,“拱手”也有表达歉意的意思。
易宗夔《新世说·轻诋》中有一段话:
“越日,续又谒胡,胡一见即拱手道歉。”
这里的“拱手道歉”,就是一个例子。
宋佚名问喘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免冠、徒跣、肉袒
面对生活中的小摩擦,古人们的致歉方式相对柔和。但一旦牵扯到社稷、君王,那么,代价便更大,甚至会连累“皮肉受苦”。
《战国策·齐策六》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齐国有个叫貂勃的人,喜欢在背后诋毁国相田单。田单得知,不但没有生气,还觉得对方是个正直之人,将他推荐给了齐襄王。一日,齐襄王派貂勃出使楚国,有人接机挑拨,说貂勃在楚国受到楚王高规格的接待,是仗着田单撑腰,并污蔑田单笼络百姓,勾结诸侯,心怀不轨。
齐襄王听了,心中不快,便命田单立即进宫。田单知道自己触犯了天威,必须以最大诚意向君王道歉请罪。于是他“免冠徒跣肉袒而进,退而请死罪”。
田单摘下帽子、脱下鞋子、袒露着上身,诚惶诚恐地觐见齐襄王,听候他的处置。
许多史书中都有相关的记载。《汉书·霍光传》中,西汉大将军霍光被燕王等诬陷,霍光进宫向汉武帝请罪,一见到汉武帝便立即“免冠顿首谢”。
唐代韩愈的《毛颖传》中“后因进见,上将有任使拂拭之,因免冠谢”,毛颖因谒见时皇上拂拭擦弄了他一下,立即脱帽谢罪。
以及清代陈梦雷的《绝交书》中的“免冠引咎,积诚动天”等。
愁更愁来伊人怨,莫问回首道歉来。——现代佚名《致歉诗》 译文:与心上人离开后,心情很惆怅,让心上人担心了,你什么来向我认错。 2.关于道歉的古诗词 关于道歉的古诗词如下:1、节妇吟(唐代,张籍)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
清唐宋八大家韩愈像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最著名的要数“负荆请罪”。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载,蔺相如因在渑池之会上凭三寸不烂之舌与秦王巧辩,使赵王免受屈辱,而被封为上卿,这引起了赵国大将廉颇极大的不满。
蔺相如面廉颇的挑衅,谦虚退让,还说道:“我是因为顾及到国家的安危,才把个人的恩怨放到一边。”
廉颇听后,惭愧不已,一日,他“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廉颇不仅褪去了上衣,还背负上荆条。荆棘刺进肉里流出鲜血,表现出廉颇至歉的诚心以及深刻的悔过之意。
一旦犯了比较严重的罪,古人们不惜肉体受苦,卑躬屈膝地道歉,也要尽量使德行不有所亏损。
《典籍里的中国》重现廉颇负荆请罪
现代人当然不必用如此“血腥”的方式,但是,古人们在面对错误时的谦卑,知错就改的品德,以及道歉时的用心良苦,却仍是值得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