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然后知困的上一句,为什么教然后知困

古语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本是百年计,更须索本探源,深思熟虑。事物愈发展到成熟就愈复杂,就愈需要对其本源问题进行思考研究,这样才能使它更健康地发展。当下的社会与两千年前相比全然不同了,我们为什

古语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本是百年计,更须索本探源,深思熟虑。事物愈发展到成熟就愈复杂,就愈需要对其本源问题进行思考研究,这样才能使它更健康地发展。

当下的社会与两千年前相比全然不同了,我们为什么还要读《学记》?因为这部典籍里提出了许多激发我们思考的教育问题,尝试探索教育发生的基本规律,提出了值得我们借鉴的有效的教与学的方法,又从社会伦理的角度提出了重视教育对建构社会合理形态的积极作用。今天从任何一个角度学习这篇典籍,都会给我们带来启示和思考。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学记》) 评论|邮箱。

教学之道,动静有常,张弛有度,更要目标设置合理,符合认知规律,孜孜不倦才能取得成效。《学记》中说“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在学校有教师该教的正常课业,回家休息时有学生该训练的内容。教学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事情,只是需要按照知识体系循序渐进进行,这种“循序渐进”正是教师专业性的体现。古代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管理人才,而今天的学习本质是实现能力的获得和提升,而能力的获得和提升必须基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大量实践,所以说“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在大量的实践过程中掌握技能,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科能力才是教育要达成的目的,这叫“离师辅而不反”。

教师要探索学习的有效途径,科学有序组织学生学习。“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为什么教然后知困,必学为箕”,学习语言就要有强烈的表达愿望,学习数学就要培养精熟的运算能力,这些是基础,没有基础,后面的努力往往事倍功半。

因学定教、因材施教是基本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师巧妙设置问题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在有一定领悟后继续拓展延伸,这样学生就能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教育不是为了让学生跟在教师后面亦步亦趋,也不是跟在知识后面奉为圭臬,而是要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知识的边界,最终超越教师成为新知识的创造者。

教然后知困 前面一句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出处:《礼记·学记》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

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体。《学记》中说“教之所由兴”者有四,而“教之所由废”者有六,而见教育之事业“兴”难而“废”易。育人育才非易事,切磋琢磨百年功。今天的教育已经进入大众普及的时代,这种教育实践与古代相比难度更大,要求教师更加深入研究学生,研究学习途径,不仅要掌握教育学的基本原理,还要掌握学生的心理机制,这样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

古人强调尊师重教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有具体的做法。古代教师的地位很高,“天地君亲师”为人之五常,师为其一。君主更要在尊师重教上作出表率。古代教育给予教师惩戒学生的权利,“夏楚二物,收其威也”。当然,对教师也有要求,教育学生要“不陵节而施之”,施教过程中不可以羞辱学生,不能损害学生的人格。如果教师做到了谦逊、有理、恰当,而学生违反原则、不守规矩,那么教师就可以实施惩戒。

《学记》里说“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其实“民知敬学”并不是简单为了“师严”“道尊”,背后的逻辑是为了化民成俗,实现长治久安。

“虽有嘉肴.弗食不如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是,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教然后知困的上一句

《学记》是一篇富有哲学意味的教育学文章,值得教师认真品读。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先哲智慧,实现新时代中国教育的跃升,是时代的呼唤,是我辈应负的责任!

●请读者思考

教与学是一对辩证的概念,《学记》中讲“教学相长”,善于学与善于教是相互作用的,你怎么理解“天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

出自<<礼记>>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本文来自【中国教师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实践出真知 【原文】虽有嘉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3)。虽有至道(4),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6)其此之谓乎!【注释】①本节选自《学礼》。②肴。

上一篇 2023年05月15 07:30
下一篇 2023年05月20 23:45

相关推荐

  • 高处不胜寒全诗,高处不胜寒是谁写的诗

    林语堂曾说:“苏轼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原文: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2023年04月26 221
  • 庄生晓梦迷蝴蝶下一句,庄子晓梦迷梦蝴蝶

    一位诗人,留下一句千古名句,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一位诗人在一首诗词里,包含两句千古名句,可以说是难上加难,但就是有一些经典的诗词做到了。今天要推荐16首诗词,每一首都有两个千古名句,让人拍案叫绝,每

    2023年05月08 285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全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其词,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语言清丽。其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

    2023年06月04 289
  • 张姓专属诗句,张姓绝美诗词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姓是家族血缘的标志,更是陪伴你一生的符号。而藏在姓氏里的诗词,不仅有小意柔情,相思相恋;更有金戈铁马,江湖夜雨、豪情万丈和肆意洒脱!你姓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心

    2023年04月22 287
  • 艾青诗选读后感,艾青诗选读后感600字作文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昨天的一次机会,我又得到了一本书,名字叫《艾青诗选》,本书收集了艾青从上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末的作品,共53篇。艾青早期的诗歌以革命的现实主义手法深沉忧郁地唱出了祖国的土地

    2023年04月26 273
  • 种花种草种春风下一句,心有半亩花田,何惧浮生浅淡

    推门见绿,心有半亩花田,何惧浮生浅淡,抬头赏景,起步闻香……在嘉兴,优美庭院、美丽乡村正在扮靓“全域秀美”,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更多嘉兴素材和经验。9月2日下午,市共富办、市农业农村

    2023年05月29 288
  • 关于香的诗句,与香文化有关的诗词

    沉香是大自然馈赠人类改造生命提升心境最美妙最神奇的珍贵物质。是置死地而后生的灵树结晶。经伤痛、治愈、香生、木寂。如同佛之舍利,是自然界的大修行。且看古人如何以诗赞香。王羲之:把酒时看剑,焚香夜读书。李

    2023年05月03 210
  • 带赵字的诗句,关于赵姓最美的诗句

    《赵孟頫自画像》清代汪恭摹□周长风“第一泉”之“第一诗”元代天才的艺术家、文学家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于至元二十九年(1292)十一月七日来到济南,任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元贞元年(1295)春

    2023年05月15 237
  • 七步成诗是谁,七步成诗指的是谁人物

    我们上学时,应该都在课本当中学过《七步诗》,《七步诗》也是曹植的成名作品,不过凡是三国演义当中的故事,我们肯定都需要找些正史当中的记载来证明。可能大家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七步成诗指的是谁人物,《七步诗

    2023年04月18 262
  • 元曲常用曲牌统计表格,元曲曲牌格律

    和其他的词牌曲牌不同,元曲中的“一半儿”曲牌,有着明显高于其他的要求。除了韵脚格律之外,元曲曲牌格律,曲中个别的字,明确要求了声调,而最后一句,更是明确地要求了格式,这种近乎于苛刻的规范,是其他词牌曲

    2023年04月17 245
  • 喜得千金的诗句,喜得千金的七绝诗

    Hi~关注王和尚,读入心好诗和尚有话说2020年2月14日,我家小宝宝出生。喜得千金的七绝诗,情人节降生,似乎是上天的特意安排,王和尚欣喜万分:这是情人节我收到的最大的礼物,以后每次情人节都别具意义。

    2023年05月02 272
  • 劝和不劝分的下一句,劝和不劝分的诗句

    劝和不劝分的诗句,我曾经不知道从哪里听到过这样的一句话,就是说情侣两个人吵架之后,闺蜜就都是在劝分,而兄弟就都是在劝和。在生活中,婚姻和爱情,可能是大多数人都会遇到的问题,有些人在婚姻中遇到不愉快的事

    2023年04月25 268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