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
【元】张养浩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
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张养浩是元代重要的政治、文化人物,其个人品行、政事文章皆为当代及后世称扬,是元代名臣之一。与清河元明善,汶上曹元用并称为“三俊”。代表作品有《三事忠告》,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张养浩道德高尚,忧国忧民,。
倚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
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
云霞,我爱山无价。
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张养浩,马致远,徐再思是 代三大散曲名家 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是元曲四大名家
译文
白云飘来,山上的景致更佳。白云飘去,山上的景致依然美如画。山因为云的来去时暗时明,云随着山势高低忽上忽下。我倚着手杖站立在高山云海之中,回头就看见山的那边:野鹿睡在草丛里,山猿在玩弄着野花。因这变幻迷人的云霞,我爱上了这山峰,它的美无价。我走走看看,那云雾缭绕的山峰,其实也是爱我的呀。
注释
张养浩元曲,双调:宫调名,元曲常用的宫调之一。雁儿落带得胜令:双调带过曲,由《雁儿落》和《得胜令》两个小令曲牌组成。晦明:时暗时明。晦,昏暗不明。倚仗:即倚杖。云沙:犹言云海。这里指苍茫空旷、云沙相接之处。山家:山那边。家,同“价”。行踏:来来往往、边走边看的样子。
双调:宫调名,元曲常用的宫调之一。雁儿落带得胜令:双调带过曲,由《雁儿落》和《得胜令》两个小令曲牌组成。晦明:时暗时明。晦,昏暗不明。倚仗:即倚杖。云沙:犹言云海。这里指苍茫空旷、云沙相接之处。山家:山那边。家,同“价”。行踏:来来往往、边走边看的样子。
张养浩的元曲代表作:《山坡羊·潼关怀古》、《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中吕】最高歌兼喜春水》、《中吕·朱履曲·休只爱夸强说会》。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东野人,济南人,生于元世祖至元七年(公元
赏析
张养浩《【双调】殿前欢·【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双调】水仙子·【双调】水仙子·【双调】沉醉东风·【中吕】红绣鞋·【中吕】普天乐·【中吕】山坡羊·【中吕】山坡羊·【双调】得胜令》题解|注释|鉴赏 张养浩 张养浩(1270—1329),元。
前段《雁儿落》从云山的映衬关系上,写出了云山景致的变化之势。首二句,写高山之上,云雾缭绕。云隔断了山,山衬出了云的飘逸和轻盈;因为云而山势更巍峨险峻,因为山而云行更袅娜多姿。作者采用中国画中的横云断山,意到笔不到的画法,以文字作画,气象万千,美不胜收。
三四句,更进一步从显隐、高低的角度来表现云山相依赖而逞其美的妙境。山色因云彩的飘忽不定而忽明忽暗,忽隐忽现,云彩则因山的高低不同而有上有下,错落分布,呈现出变幻之美。这四句每句都嵌入“云”“山”二字。因为在组合、安排上有变化,所以句式并不呆板,反而由于“云”“山” 两字的反复出现,使语言的表现力得到了加强。短短四句,极显变幻之致。云雾山中,碧空响晴,神奇诡异,未可控揣。此是“无我之境”。
“云霞”二句,写作者对山中景色的眷眷深情。在作者看来,山中的云霞开合,晦明变化,以及麋鹿山猿,茅草野花,都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令人爱怜。如此超然物外的心情是过去所不曾有的,可见作者一时间似乎忘却了一切烦恼和忧愁,完全陶醉于云山景色之中了。
张养浩是在退隐后才开始创作散曲的,并不能算是专业的散曲家,他只是借着这些曲目抒发自身的情感而已,所以不能列入元曲四大家的行列,但张养浩仍可算是元代一位比较有名的散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