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是诗歌的一种类别,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以咏物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与心境,是咏物诗的特点。
在唐诗中,有三首著名的“咏蝉诗”,被称为“咏蝉三绝”,小学古诗《蝉》,就是虞世南的《蝉》,骆宾王的《咏蝉》,李商隐的《蝉》。
在唐诗中,有三首著名的“咏蝉诗”,被称为“咏蝉三绝”,就是虞世南的《蝉》,骆宾王的《咏蝉》,李商隐的《蝉》。
关于蝉的诗句有很多,本文收集了部分描写蝉的诗句,整理后如下:《所见》作者是清代文学家袁枚。其全文诗句如下: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翻译】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
有人说,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这三首“咏蝉”诗各有千秋,一直为后世所称道,是咏物诗的杰作。
《在狱咏蝉》
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作者】虞世南 【朝代】唐。译文对照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译文: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这是一首蒙难时的感慨诗作。
这首《在狱咏蝉》是唐诗中的名篇。是骆宾王在狱中所作。
唐高宗仪凤年间 ,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则天,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
闻一多先生说,骆宾王“天生一副侠骨,专喜欢管闲事,打抱不平、杀人报仇、革命,帮痴心女子打负心汉”。这可能是骆宾王下狱的真实原因。
描写蝉的诗句如下:蝉 唐-薛涛 露涤清音远,风吹数叶齐。声声似相接,各在一枝栖。蝉 唐-许浑 噪柳鸣槐晚未休,不知何事爱悲秋。朱门大有长吟处,刚傍愁人又送愁。蝉 唐-徐夤 寒鸣宁与众虫同,翼鬓緌冠岂道穷。
在蒙难时,骆宾王以蝉比兴,以蝉比喻自己。露重,蝉翅轻,无法高飞;风多风大,难保自身芳香。
没有人知道我像蝉一样高洁清廉的品行,谁会为我表白我清白的内心呢?
我心中自坦荡清白,如此,足矣。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是一首自明心志的诗。
萧疏梧桐之上,蝉儿低饮清露,蝉声清脆响亮,回荡树林之间。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视群虫,不用借助秋风,传声依然遥远。
唐太宗还夸赞他: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忧不理!
就算是这样,虞世南也从不骄傲,从不以鲲鹏自居,而以小小的蝉来类比自己,可见其胸中格局。
29、何必雍门弹一曲,蝉声极意说凄凉。——宋刘克庄《三月二十五日饮方校书园》30、山蝉秋晚妨人语,客子惊心马亦嘶。能阅几时新碧树,不知何日寂金闺。若逢海月明千里,莫忘何郎寄一题。——《晚山蝉》。
冰心有一句小诗:墙角的花儿,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 小了。
1、《霜月》——【作者】李商隐【朝代】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译文:刚开始听到远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鸣叫声,蝉鸣就已经销声匿迹了。我登上百尺高楼,极目远眺,水天连成。
心地宽大,天地自然大,心胸不能放开阔,只能看见自己身边有限的天地,那自然小了!当我们自大时,看到的只有自己,当我们自谦时,会看到一片更广阔的天地。虞世南就是如此。
《蝉》
唐·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这是诗人怀才不遇,而作的“牢骚语”。
这首咏蝉诗,诗人抓住蝉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情思,“为情而造文”。诗中的蝉,也就是诗人自己的影子。
你栖息在树的高枝上,餐风饮露,本来就难以饱腹,何必哀婉地发出恨怨之声?
此句寓意诗人自己品性高洁,因此像蝉一样,难以饱腹 ,发出怨恨的声音。
官职卑微,四处飘泊,而故乡的田园却已荒芜。烦请你用鸣叫之声给我敲响警钟,我的家境同样贫寒而又凄清。
诗人,以蝉起,以蝉结尾,句句说蝉,句句影射自己。
1、蝉[唐代] 雍陶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何时各得身无事,每到闻时似不闻。2、蝉[唐代] 李郢饮蝉惊雨落高槐,山蚁移将入石阶。若使秦楼美人见,还应一为拔金钗。3、蝉[清代] 周馨桂水清山暮听蝉鸣。
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