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甲诗句,满城尽带黄金甲全诗解析

《全唐诗》卷七三三收黄巢诗三首又两句,其中绝对可判伪者,即《自题像》: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着尽着僧衣。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此诗宋人多次引及。其一是南宋王明清《挥麈后录》卷五引陶谷《五代乱纪

《全唐诗》卷七三三收黄巢诗三首又两句,其中绝对可判伪者,即《自题像》: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着尽着僧衣。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此诗宋人多次引及。其一是南宋王明清《挥麈后录》卷五引陶谷《五代乱纪》:“巢既遁免,祝发为浮屠,有诗云:三十年前草上飞,铁衣着尽着僧衣。天津桥上无人问,独倚危栏看落晖。”

黄金甲诗句

陶谷(903—970),《宋史》卷二六九有传,是唐末诗人唐彦谦之孙,避晋高祖讳改姓陶,入宋官至户部尚书。陶谷出生唐末,距离黄巢时代很近,其说曾有多人相信。

1、《不第后赋菊》作者: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2、《从军行二首·其一》作者:唐代王昌龄 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3、《咏菊。

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更据以说明陈与义诗之因袭:“陈去非《衡岳道中》诗:客子山行不觉风,龙吟虎啸满山松。纶巾一幅无人识,胜业门前听午钟。按唐黄巢既败为僧,投张全义,舍于南禅寺,有写真绢本,巢题诗其上云:犹忆当年草上飞,铁衣脱尽挂僧衣。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去非诗意同。”他对黄巢作诗的叙述,与邵博所见为同一来源。从陈诗来说,雷同痕迹确很清楚。

邵、吴两人时代均早于王明清,明清见到陶谷的记载则早至五代时。王说甫出,赵与时即在《宾退录》卷四指出,传为黄巢的此诗,虽文字颇有不同,“殊不知此乃以元微之《智度师》诗,窜易磔裂,合二为一,元集可考也。”两诗见元稹《元氏长庆集》卷一六(宋蜀本为卷二○,今不存,清人卢文弨《群书拾补》曾据录校记):“四十年前马上飞,功名藏尽拥禅衣。石榴园下擒生处,独自闲行独自归。”“三陷思明三突围,铁衣抛尽衲禅衣。天津桥上无人识,闲凭栏干望落晖。”元稹写一位曾参加平定安史乱的战将,晚年出家为僧,不为世知之景况。天津桥在洛阳。从元稹《智度师》传讹为黄巢诗的过程,读者不难覆案,这里不展开了。

一首半之半首为《菊花联句》,存两句:

堪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赭黄衣。

赭黄衣为古代皇帝袍服之颜色。

一首为《再赋菊花》: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出塞作》唐代:武元衡 夙驾逾人境,长驱出塞垣。边风引去骑,胡沙拂征辕。 奏笳山月白,结阵瘴云昏。虽云风景异华夏, 亦喜地理通楼烦。白羽。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移共桃花一处开。

还有一首《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此两首半咏菊诗,今日几乎传遍天下,然而不能无疑。一位曾领导席卷南北并建立金统王朝的起义领袖,如此成熟且具开创气象的诗篇,为何经历唐末五代、北宋及南宋前期之三百多年,从未有人道及,到南宋末突然出现,两位叙述者似乎也并未掌握特别的唐末或宋初的秘笈。张端义的叙述涉及细节,乃至黄巢翁、父的反映都细节清楚。就目前来说,我还无法作出准确考定,只能提出一种猜想,即为南宋讲史说书艺人所编造,且因黄姓而连带说菊花,更见其野心跋扈之早有渊源。

企业回舍井酒代理加盟当选大品牌舍井白酒加盟免费退换货!舍井酒代理加盟舍井酱酒利润高,免费退换货,上千家门店,一对一扶持,小投资!滞销包退,专业酱酒多年,白酒创业加盟大品牌!白酒加盟更有保障!

南宋讲史,讲五代是比讲三国更热门的话题,讲五代必然要从黄巢之乱说起。今存《五代史平话》中的《梁史平话》卷上所载黄巢,就是一位热衷写诗的落第举子,述及五首诗。说他“见金榜无名,闷闷不乐,拈笔写着四句:拈起笔来书个字,多应门里又安心。囊箧枵然途路远,恓皇何日返家门。”前两句用离合字说闷。还说他曾投诗于朱温之父朱九经:百步穿杨箭羽疎,踌躇难返旧山居。鲰生欲立师门雪,乞授黄公一卷书。黄公书指兵书。说他见尚让诗后,也题诗一首:秋光不见旧亭台,四面荒凉瓦砾堆。火力不能烧尽地,乱生黄菊眼前开。瓦砾堆用杨凝式诗,后半也出现了黄菊。

还说他被唐廷招降后,大喜设宴,赋诗一首:落叶潇潇庭树红,晓杨枝畔带金风。君子位重邦家宠,小人得道琅琊穷。问鼎昔时观楚子,舞鸡夜畔笑刘公。他时端拱麒麟殿,暂借扶桑挂旧弓。这些诗当然全出南宋讲史艺人之虚构,今人从未据此研究黄巢的诗学思想,是为有识。如果仔细分析,这些书会艺人的写诗能力并不弱,写黄巢的身口有几分近似。认为那两首半黄巢咏菊诗出今已失传的某种讲唐末五代史平话,应是合理的推测,当然也确实没有可靠书证,仅属推测。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译文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盛开的菊花香气弥漫整个长安,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注释不第:科举落第。九月八。

上一篇 2023年04月23 00:44
下一篇 2023年05月13 01:28

相关推荐

  • 三人成虎下一句,三人成虎明白什么道理

    文|儒风君真正的聪明人从来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而是知道自己不应该做什么。苏东坡在《贺欧阳少帅致仕启》中道:“大勇若怯,大智若愚。”三人成虎,五人成章;再后面是:众口铄金,积销毁骨。真正的聪明人凤毛麟角

    2023年05月18 273
  • 屈原的经典诗句,屈原最出名的一句

    1、原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处:《离骚》译文:在追寻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2、原文: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浊我足。

    2023年04月16 241
  • 久练成钢上一句是什么,淬炼成钢的上一句

    名句俗语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3.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4.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5.一寸光阴一寸金,寸光难买寸光阴.6.好好学习,天天向上.7.少壮

    2023年06月04 206
  • 元曲的平仄怎么哼,元曲的平仄押韵规律

    第五讲:元曲对仗的种类及特点上节课我们交流了“元曲的韵律,律句的形式”下面请朋友们回答几个问;1、曲牌规定了曲子的句数、字数、平仄、押韵格式。那么元曲韵律对平仄的要求如何,(平仄严格)主要表现在韵脚最

    2023年04月17 262
  • 唐诗宋词元曲知识梳理,唐诗宋词元曲

    唐诗宋词元曲:(文末有领取方式)每个时代的人都有不同的抒情方式,唐诗起于韵律,唐诗宋词元曲,宋词重于感情,元曲颂于舞台。中国四大名著都产生于明清时期,成为古典小说的经典代表。然而说起诗词,恐怕无人可深

    2023年04月18 280
  • 元曲作家的简介,元曲的重要作家

    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文化艺术成就当是唐诗宋词元曲了,对于唐诗宋词大家耳熟能详大都能背诵几首,唐宋八大家几乎是家喻户晓,而对于元曲就有些陌生了,今天我就聊一聊元曲四大名家。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

    2023年04月14 211
  • 关于明月的诗句,关于明月的古诗词100首

    诗词是我们最熟悉和喜爱的古代文学载体,诗词中描写得最多的元素,非明月莫属,无论是浪漫主义诗人还是现实主义诗人,不管是豪放派词人还是婉约派词人,面对同一轮明月,他们都抒发着各自不同的情感。一、《把酒问月

    2023年04月22 286
  • 百合的诗句,赞美百合花的古诗

    百合花,洁白如玉,馥郁芬芳,与众不同的散发出一股清纯高雅的气息,百合花素有“云裳仙子”之称。自古以来,百合的美,赞美百合花的古诗,常是诗人墨客和歌者吟咏的对象。,​咏百合诗南北朝-萧察接叶有多种,开花

    2023年04月13 299
  • 描写西施的诗句,描写西施的诗句秀色

    西施,词牌名,调见北宋柳永《乐章集》,注“仙吕调”。以其词《西施·柳街灯市好花多》为正体,双调七十一字,前段七句四平韵,后段七句三平韵。另有双调七十三字,前段七句四平韵,后段七句三平韵的变体。代表词作

    2023年04月10 253
  • 元曲历史论文,关于元曲的论文

    元曲是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它的出现或许是与当时的统治阶级有关,又或许是与汉语的语言发展演变有关。它的写作语言特的不同于宋词,不同于唐诗,更与生涩难懂的上古汉语有着莫大的区别,它是一种语言上的过渡形式。

    2023年04月19 212
  • 带林的诗句,楚辞中带林的名字

    话不多说,重点看正文。14首含“林”的古诗词名句回顾,都是经典熟悉的。于以求之?于林之下。——《诗经》《击鼓》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2023年04月20 302
  • 带赵字的诗句,关于赵姓最美的诗句

    《赵孟頫自画像》清代汪恭摹□周长风“第一泉”之“第一诗”元代天才的艺术家、文学家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于至元二十九年(1292)十一月七日来到济南,任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元贞元年(1295)春

    2023年05月15 237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