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采斐然下一句是什么,夸人文采好的成语

白化文先生(1930.8.27—2021.7.6)【追忆】白化文,北京大学教授。曾兼任中华书局《文史知识》杂志编委、兰州大学《敦煌学辑刊》编委、《敦煌学大辞典》编委、中国楹联学会顾问、中国俗文学学会常

白化文先生(1930.8.27—2021.7.6)

【追 忆】

白化文,北京大学教授。曾兼任中华书局《文史知识》杂志编委、兰州大学《敦煌学辑刊》编委、《敦煌学大辞典》编委、中国楹联学会顾问、中国俗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和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语言文学研究分会副秘书长。此外,夸人文采好的成语,他还曾担任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编纂出版委员会委员、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工程委员会委员等职。,

“不能不佩服李清照。李清照就是李清照。”在一次讲解古汉语的对偶结构时,白化文先生曾举李清照词为范例,这样称赞其精妙。此刻追忆先生之时,我要借用他的话:“不能不佩服白化文。白化文就是白化文。”

知识广博,在这一点上,我尤为佩服白化文先生。在我认识的学人中,博学多识、治学领域宽广者不少,不过如白化文先生这样对社会文化知识几乎“照单全收”者,真的稀见。我这用词毫无夸张,因为他的学识涉及领域,远非我等一般专业工作者可以比拟:从古代汉语、书法到敦煌学,从《昭明文选》到《红楼梦》《西游记》,从《大藏经》到《明代版画》,从宗教庙宇建构到法器服饰演变,从六经典籍到历代出版和手书篇章,从高雅的皇家秘藏到底层民众的生活细节,从佛学、儒学、道学到民间信仰和习俗,当然还有上千年的诗词小说纪传各体文学,几乎全都成为他的知识库存。至此,你大概可以设想这里面的丰富性、复杂性,达到了何种程度吧。

《文史知识》的老一届编委来自北京各大学和学术出版机构,都是文史领域和教育界的学者。记得编委会开会时,凡讨论种种学术问题或者教育问题,自有各路专家发言应对,高见迭出,但对诸多问题都能提出中肯意见的,白先生当数第一人。有时候开会遇到一个有点复杂或者比较陌生的问题,大家态度持重,陷入凝思,一时无人发言,主持人杨牧之就会说:“那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先请白先生谈谈吧?”于是他就以很平静的聊天语调开腔说起来。记得有一次他是这样说的:“啊啊,惭愧啊!我先来个投石问路吧。不过我可能胡说一气,把大家引入歧途,各位就当我是反面教员吧。”会场上,一下子气氛就轻松起来。接着他就从清理题目开始,把问题捋出一个大体的思路,再逐步分析演绎,说出他个人的意见。就这样,众人的思路也被渐次引发开来,而真正的问题讨论也就由此开始了。这种场面并非个别。正因此,有时正逢他偶然有事难以分身,未能出席《文史知识》会议,这会尽管照样开得下去,问题照样得以解决,但总是少了一点特别的活跃氛围,感觉上好像总有一点不够意思。每次众人皆感慨,有白化文与没有白化文,是不一样的。

1、行云流水,妙笔生花。2、写得真深入人心,让人身临其境。3、这篇散文构思独特,结构新颖,文笔流畅,如行云流水般洒脱豪放。4、这篇文章可称得上是闳中肆外,不仅内容丰富,文笔也十分流畅。5、姐姐的文笔非常好,她。

文采斐然下一句是什么

开会需要他,活动需要他,即使平时闲谈之际,他的存在也是不可替代的。主要就是他出于广博知识和活跃思路,使得话题可以朝你意想不到的方向展开,令人意外受益。对此,我体会殊深。有一次我们俩闲谈,他忽然问我:“徐公,您是搞建安文学的专家,我请教您:建安七子为什么是七个人不能是六个或者八个人呢?”面对问题,我当时回答说:“白先生我不敢妄称专家。不过您老的问题呢,我是这样理解的:大概正好有这么七个人吧?在曹丕心目中,当时写作水平最高的人就是这七位了。”“可是问题来了:您《魏晋文学史》里说了这七人中第一位是孔融吧?孔融固然名气很大,但他与其他几位特别是王粲,并没有一起待过呀!王粲是建安十三年才从袁绍手下来到曹操幕中的,孔融在此前好几年就被曹操杀了,应该说他们连互相认识的机会都没有,怎么可以把他们强按在一起,说成是建安七子呢?说建安六子,不是更符合实情吗?”至此,我认可他说得有道理,但一时也说不清曹丕为何就不考虑这一点。我就反问他:“那白先生您认为这是怎么回事呢?”“那我就班门弄斧啦——我觉得,曹丕的七子说法是有点儿勉强。他为什么要勉强呢?我觉得他就是为了凑一个‘七’,为什么要凑七?就因为孔子说过‘作者七人’嘛!他凑成了‘七’,那岂不就可以向孔子那里靠了吗?要是被他靠成了,他曹丕不也就成了第二个孔夫子、孔圣人吗?这有多光荣伟大啊!所以他要说‘七子’,而不愿意说‘六子’或‘八子’。至于孔融与王粲他们是否在一起待过,是否互相认识,那不重要,可以不管。——我这是瞎说啊!”

听到这里,我真的深受启发。此前我也曾对曹丕“七子”之说,有过怀疑看法。但我怀疑的重点是“七子”应该包括哪些人,特别是为何有孔融而没有杨修。杨修聪明异常,文采斐然,而且与王粲、刘桢等人年龄接近,同处一时,他显然更合适进入“今之文人”的“七子”中;我思考的结论是只因杨修与曹丕关系不睦,曹丕要排斥他,于是拿孔融来填补。但是我这思路是在“七”的数目之内挑毛病、做文章,而白先生则是要对“七”这数字本身开刀。他这是另起炉灶,在“问题意识”上要高出一筹,而且所说颇有道理。白先生并不是专门研究魏晋文学的,这段偶然谈话印证了他学问的广博性,当然还有他思维的精细灵活和触类旁通的本事。

文采斐然上一句是妙语如珠。妙语如珠,文采斐然.才华横溢,文采斐然

类似情形我遇到不止一次。在他与别人谈话中,我作为“旁听生”也曾有过好几次,而对方也与我一样,对他的高论,开始往往是愕然,结果则一定是由衷佩服。

在此需要说明一点,博学多识的白先生,与人说话总是“您”“您”的。先生比我大十岁整,我内心视他为师友,他这种尊称口气我怎么受得了啊!为此我曾多次请求他不要这样称呼我,但是他不改变,而且解释说:“我这是老北京的习惯了”,我一听是这样,心想我受不了也得受着呗。不过后来我学他每次也必称他为“您”,甚至还要在后面增加一个“老”字,这似乎有点儿像“以其人之道”,结果他也有些难受了,提出希望我不用“您老”,我当即回答说:“这也是我的习惯啊。”二人相视,哈哈大笑。白先生为人谦逊,本质上拥有真正学问家待人接物的宏大气度。

我佩服白先生的第二点,是他对问题的诠释和表白能力。白先生谈论问题,哪怕是一个很冷僻很专门的问题,只要从他嘴里说出来,那一定会拉近与你的距离,变成平易而有趣,让你尽量理解,充分感动,并且接受它。在《文史知识》会议上,他每次的发言都会冒出几句幽默话语,引发哄堂,瞬间能提高会议室的“气温”。在他的字里行间也是如此。他的十大册“文集”,里面论及的问题有的很深奥,很偏僻,例如关于佛教印度原始含义和来华后的变化形态,是公认的冷僻问题,懂行专家稀见,一般人更是接触不到。而他对此就做了成功的梳理和解释,让一般读者也能窥知其大略门径,同时还能品尝到或浓或淡的阅读趣味。有一段他是这样写的:

第二十位是阎摩罗王。中国人在他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十殿阎王”,并热热闹闹地把地狱变成中国式衙门,有判官和牛头、马面等鬼卒,有灌黄汤即迷魂汤的黄婆等等。佛教怕他们过分脱离因而独立化,派出地藏王菩萨掌管。南亚地狱原分男女两处,由阎魔王和他的妹妹(一说是妻子)阎蜜分管,因不合中国国情,阎蜜被暗中取消,这都是中国人的汉化发展……

文采斐然下一句如下:1、文采斐然, 才华横溢。2、文采斐然, 随便一些便是满分的文章。3、文采斐然, 学冠东西,堪称双绝。4、文采斐然, 其笔下文字,或晓畅清爽,或雄深雅健,或生动妥帖。5、文采斐然,好一个翩翩公。

这里的叙述内容,是关于“地狱”之说在中国的传播和变化,所述完全符合印度佛教的原始教义和落地华夏以后的真实状况。但是如果把相关佛典经籍里的原文摆出来,恐怕一般人根本看不明白,因为光是里面的许多专门名词术语,就会把你立即弄迷糊了。例如,与“阎摩罗王”有关的典籍文字就有:“道名闪多为阎摩罗王名闪多故其生与王同类故闪多复说此道与余往还善恶相通故名闪多……”(《法苑珠林》卷九“阿修罗部”)诸如此类,连断句都很困难,还怎么去理解它的本义?别说中学生,就是大学里的文科生也未必能读懂。但是经白先生的笔写出来,就很明白顺畅了,而且富含生动幽默的情趣。他使用诸多通俗话语,来阐释“佛教汉化”这个深奥的话题,连“不合中国国情”这样的当代语词也用上了,叫你在“热热闹闹”的阅读气氛中,不费劲地领悟一种深奥知识。这样的本事非同小可,就我所知,在学界白先生是做得极好的。这种化繁为简、深浅转换的功夫,本质上是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自然结果,这也正是他的功力所在。

文采斐然下一句是才华横溢,意思是指文章中表现出来的典雅艳丽和令人赏心悦目的色彩和风格,说一个人文采好。才华横溢原指才华充分显露;现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很有才华。文采斐然意思是文章中表现出来的典雅艳丽和令人赏心。

朱熹曾说:“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晦庵集》卷五十二)这话用在白化文先生这里,挺合适。

1、文采斐然的下一句是下笔万言倚马可待。2、文采斐然意思是文章中表现出来的典雅艳丽和令人赏心悦目的色彩和风格,说一个人文采好。斐然:有文采的样子;卓越。才华横溢、文采斐然二者为近义词,都是褒义词,赞叹人很有。

上一篇 2023年04月11 22:11
下一篇 2023年05月04 15:31

相关推荐

  • 望天门山古诗意思,望天门山的诗意注释

    天门山:位于今安徽当涂长江两岸。东为东梁山,西为西梁山。两座小山隔江相望,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插图作者:贺慕洲这是李白行舟沿长江顺流而下经过安徽天门山时根据自己所见

    2023年05月14 224
  • 的诗句冬天,20句描写冬天的诗句

    寒冷的冬日,最惬意的时光大概是一家人围坐在暖气旁煮一壶香喷喷的热茶赏着窗外的雪,读着古人的诗诗词里的冬天,那么冷,那么美1、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冬夜答客》【唐】鲍溶冬日诚可爱,不如夜漏多。幸君霜

    2023年05月31 262
  • 带四的诗句,含有四的优美诗句

    1、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唐·杜牧2、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乡村四月》宋·翁卷3、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行路难三首》唐·李白4、人间四月芳菲

    2023年05月23 238
  • 禅城区南庄上元曲艺社,佛山禅城南庄上元小学

    佛山禅城南庄上元小学,9月12日晚,“舞动禅城歌唱祖国”——禅城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化惠民系列活动之文艺下基层巡演活动(南庄镇曲艺专场)在霍氏大宗祠广场举行。本次活动由禅城区文化馆总馆、

    2023年04月20 260
  • 元曲有关梅花的句子,关于梅花的元曲

    今年,北方的雪迟迟不来,南方却是大雪飘飞,直让人感叹要到南方去看雪。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雪情有独钟,文人墨客借雪抒情,感怀天地,古人笔下的雪,或唯美浪漫、或凄凉孤寂、或肃杀悲壮、或感伤温情。雪梅唐诗宋词

    2023年04月20 241
  • 业精于勤的下一句是什么,业精于勤的后半句是什么

    韩愈的《劝学解》有言道“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也是我们最常引用的一句话,告诉我们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学业的精深在于勤奋,而荒废在于贪玩,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能把事情做好,是因为经过了思考研

    2023年05月31 307
  • 死而后已上一句,死而后已上一句古诗

    【讲话原文】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

    2023年05月10 222
  • 含有风雪雨露的诗句,含有风雪的诗句古诗

    冬,就这样着一身素衣缓缓而来天地间失去了姹紫嫣红的喧嚣却多了一份纯洁通透宁静安然的诱惑冬雪,不只在唐诗的意境中美丽在或婉约或豪放的宋词中亦是楚楚动人清平乐·年年雪里/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

    2023年04月16 233
  • 卧看牵牛织女星全诗,坐看还是卧看牵牛织女星

    秋夕唐代: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出自唐代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此诗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前两句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在

    2023年05月30 230
  • 忽复乘舟梦日边的上一句,忽复乘舟梦日边典故

    译典2021.7.26第463期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停杯投箸不能食,

    2023年05月01 271
  • 神州行我看行下一句,神州行我看行幽默回复

    忠肝义胆我舅妈,小暴脾气一顶仨薄情寡义不会停,残忍爱恨又分明此女霸道闻十里,风卷残云只有你舅妈若要温柔起,百眉春光在怀里侠骨柔情为一身,怎能让人不动心一生只爱一个你,我泪早已湿眼底神州行我看行选网络就

    2023年05月10 312
  • 浅草才能没马蹄的上一句,青草才能没马蹄上一句

    唐代: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

    2023年05月26 309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