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概括:
一、智伯家臣豫让决心刺杀赵无恤,结果会如何?
二、历史上关于豫让的记载各种各样,你会喜欢那种版本呢?
全文一共约2800字,约9分钟即读完。
上回说到了赵无恤派出张孟谈成功策反韩家、魏家,放水截杀打败智家,灭其全家,智伯一脉已经没有后人,接下来:
《资治通鉴》原文将标为黑色、斜体、下划线(下同):
三家分智氏之田。赵襄子漆智伯之头,以为饮器。智伯之臣豫让欲为之报仇。
赵韩魏三家把智家的地都分了,赵无恤非常恨智伯,显然还觉得不够解恨,把智伯的头颅作为饮酒的杯子。然而,智伯也有自己的忠臣---豫让,他决心为智伯报仇,这一回主要说说豫让。由于豫让已经是几千年文明的文化符号之一,记载到他的史书多达几十本,《资治通鉴》几乎是描述最为简略的,为了相对丰满的复原豫让的形象,下面综合了《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淮南子》、《吕氏春秋》的故事,讲解豫让同志的一生:
一、豫让的前世今生:
豫让是晋国毕阳的孙子,原来并不是智伯家臣,而是晋国八大家族中行氏、范氏的家臣,但是,他在这两家都没有混出名声来。这两家被赵、智这些家族灭掉以后,豫让成为了智伯的家臣,智伯这个人性格不好,对谁都不客气,得罪人无数,偏偏呢,对豫让非常好。智伯死后,豫让决心报仇。
二、第一回复仇
乃诈为刑人,悦己经典语录,挟匕首,入襄子宫中涂厕。襄子如厕心动,索之,获豫让。左右欲杀之,襄子曰:“智伯死无后,而此人欲为报仇,真义士也!吾谨避之耳。”乃舍之。
豫让应该怎么报仇呢?当时的情况是,赵家守卫非常森严,根本无法靠近赵无恤,豫让又没有手枪,怎么办?豫让当时想到的办法潜入厕所,如厕的时候卫士肯定无法跟随,因此是最好的下手机会了。但是怎么能够进去厕所呢?“
乃诈为刑人,挟匕首,入襄子宫中涂厕。”
这句话可是大有深意,春秋战国之际有“刑不上士大夫”的说法,这个"邢“并不是说士大夫所有的刑罚都不用,而是特指“肉刑”,针对脸、手脚等实施的邢,由于施行了这样的刑罚以后,人就很难看了,士大夫以上都比较看重面子,因此,宁愿死也不愿意接受,这就是“士可杀,不可辱”。所以“肉刑”就只是针对庶人;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被施行了肉刑的庶人总是被人鄙视,到了后面就发展成为连被鄙视的工作,也必须是经过了肉刑的人去干了。这样,一个经过了肉刑的人,也比较容易申请到被鄙视的工作。所以,“乃诈为刑人”,其实豫让是对自己实施了肉刑或者乔装成为邢人,还是下了一番苦工的。
豫让洗厕所,果然,赵无恤真的来了,但是,这家伙居然有心灵感应,那天就是感觉不对,让人一找,果然捉住了豫让。士兵想杀了豫让,赵无恤说,“智伯也死了,没有后代,这个人居然还能够为了他报仇,是一个忠义之士。放了他吧,今后我小心一点就行了。”
三、第二回复仇
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智氏之雠矣。”意思是志士为了理解自己的人而放弃生命,女子为了欣赏喜欢自己的人而打扮,我做这一切只是为了报答姓知的人对我的恩情罢了。
豫让又漆身为癞,吞炭为哑,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为之泣曰:“以子之才,臣事赵孟,必得近幸。子乃为所欲为,顾不易邪?何乃自苦如此!求以报仇,不亦难乎?”豫让曰:“不可!既已委质为臣,而又求杀之,是二心也。凡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者也。”襄子出,豫让伏于桥下。襄子至桥,马惊,索之,得豫让,遂杀之。
第一次行刺失败,还好命还在。
豫让没有任何放弃的意思,现在大家都看到自己了,不要说洗厕所,就是靠近赵家都不可能了。必须进一步伪装。
于是豫让又用漆涂了自己一身,像长满了恶心的癞疮一样;吞下了火红的碳,让自己成了哑巴,在街市上乞讨为生,老婆也不认得。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这句话出自《战国策·赵策一》: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智氏之雠(chóu)矣。河北邢台至今还有豫让桥和豫让公园,千百年来传颂着他的故事。豫让的主公被别人杀死还拿。
但是,他的朋友认得他(是不是发现朋友比老婆了解老公啊?),朋友哭着说,“你这是何苦呢?以你的能力,如果去做赵的家臣,必然得到宠幸。到时候你就可以为所欲为了(这里贡献了一个成语:为所欲为)你何苦这样呢?现在这样报仇,难道不是太难了吗?”
豫让一番回答掷地有声,“不能这样。我如果已经做了赵的臣子,转而又杀他,这就是二心了。我要做的事情,确实很难,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要用这样的方式,让天下的二心之臣都感到羞愧!”
四、不同的历史
上面是《资治通鉴》的描述,其他史书更加精彩:
(二)《战国策》里面,豫让先是涂了面,在街市乞讨,碰到他老婆,他老婆给了他一点东西,然后流着泪自言自语说,“你的相貌和我老公一点不像,但是声音很像”。豫让黯然神伤,本来打算相认,但是觉得这样风险太高,就马上吞了一块烧红的碳,几乎成了哑巴。
(三)《史记》、《战国策》都记录了豫让被从桥下抓出来,赵无恤忍不住说了,“豫让啊豫让,你原来就不是智伯的家臣,而是范家、中行家的,他们灭亡了,你为什么不为他们报仇?你也不是忠臣!”
原以为这个时候豫让会张口结舌,没有想到豫让是理直气壮:“中行、范家待我只是一般人,我当然就以一般人来回报;智伯待我如知己,我当然要以知己回报!”
赵无恤听了这个,也是深受感动,豫让于是提了一个匪夷所思的要求,他让赵无恤解下衣服放在地上,然后自己拉满架势,拔剑三跃,砍了赵无恤的衣服几剑,说了一句“我现在可以下报智伯了”,于是自杀了。
*“Nv为悦己者容”的下一句是:吾其报智氏之雠Yi。*【释义】:“女为悦己Zhe容”指的是女人愿意为欣赏自己、喜欢自己De人精心妆扮,使得自己更显得容光焕发。*【Quan句】: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Zhe死,女为。
从豫让的性格来看,我们倾向于认为豫让应该是自杀的。
(五)还有玄幻版本:在《史记索隐》提到《战国策》一开始有记载(后面删除了),在豫让用剑砍赵无恤衣服时,突然,衣服砍出了血,这时赵无恤的马车想回头跑,结果还没有转过一圈,赵无恤就死了!!
玄幻的版本显然不是真实的,然而,故事更加贴合了人类的想象大脑,这个砍衣出血的版本反而流传的更广!
五、豫让桥
豫让刺杀赵无恤的地方,数千年来因为各种文人骚客的诗书,已经成为名胜古迹,但是,像很多名胜一样,豫让桥有两座:一座为邢台豫让桥,在城北5里,为春秋时期豫让刺杀赵襄子处,现已毁于战火;另一处为赤桥,原名豫让桥,在太原市西南24公里的赤桥村。有兴趣可以去看看哦。
2、女为悦己者容下一句 3、没有下一句。它的完整句子应该是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意思是男人愿意为赏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人献身,女人愿意为欣赏自己、喜欢自己的人精心妆扮。4、历史典故 5、豫让是春秋四大刺客之一。
六、怎么看豫让
在春秋以前,社会是身份社会,每个人都被固定的身份规定着自己的行为,比如说,一个家臣,不管你的主公怎么对你,作为家臣就要尽到家臣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