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是社会主流文学体系逐渐变化的脉络。
每个朝代都诞生了适应当时时代背景的主流文学艺术,并成为朝代历史的代名词。
所以只从朝代的文学代表体系,就能推断当时社会的时代背景。
我们来一个一个分析下。
大唐盛世——诗
大唐是我们国家历史上最耀眼的时代,汉族唐人是我们的自豪称呼。
唐朝繁花似锦,盛世如歌,在那个年代生活的人都是抱着一种自豪民族感生活。
在他们眼中大唐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大唐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民。
不看后唐时代纷乱下的诗文,整个大唐除了悲叹自己的诗篇外,只要是描述大唐的就是盛世繁华。
盛世如歌,以诗做歌。
盛世大唐,因为繁荣所以开放,因为开放而豪气,因为豪气而气盛,气盛则鸣,豪情万丈。
二、与当时的人文因素有关。元曲原本是番邦所谓的番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忽必烈建大元后,北方属于大杂居状态,汉人大部南迁后,留在淮河以北的汉人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经济、政治地位上,都不复北宋时期。元曲这种。
大唐的诗传承的是汉乐府,因为魏晋的散文太过娇气,唯有强汉才是他们认同的。
但是汉乐府又多是柔美之音,大唐不需要,大唐傲立四方之上,自然要冠盖天下,宋词元曲流行的原因,所以无论是什么样的诗文,在描绘中虽然不缺柔美之句,但是格局都不会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诗中不缺这种积极向上,傲视群英的霸气。但是也不缺平和而宏大之诗。
1)工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元曲兴盛的物质基础;2)市民阶层的扩大及其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有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3)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正是有着大唐这样的盛世繁华,才造就了大唐诗人的豪情弥漫,才让大唐的诗文明耀古今。
没有那个朝代能够超越大唐的诗文成就。
大宋繁荣——词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句诗是唐朝诗人杜牧所写,可是它却实实在在的写出了大宋的兴衰。
大宋朝是我们历史上唯一没有完全统一天下的王朝,可是却是最繁华的一朝。
它的繁华建立在有钱上,这是商业气氛很浓重的朝代,做生意几乎囊括了方方面面。
应酬,享乐,贪欢,这种种欲望造就了大宋盛世下的腐朽。
大宋是文人真正崛起的一朝,文人的势力第一次彻底压制了武将。
于是文人成为权力的核心,这也就影响到整个社会风气的变化,人们不再追求洒脱豪放。
重礼守节的思想开始蔓延,但是这种压抑下,自然要有发泄的途径。
青楼妓院在大宋成为时尚的名词,文人雅客前去青楼寻欢不再是羞惭,反而成了风流。
宋词繁荣的八大原因包括:1、歌舞升平的世风2、特殊的社会心理3、士举制度的影响4、经济的发展和市井的繁荣5、文体观念的偏差6、道统理学的影响7、诗文革新的反面推动8、前朝废主降臣流风余韵的影响~。
于是听曲赏舞成为文人雅士的必备项目,词曲开始盛行。
词,通常用来配曲,而青楼之中自然需求词来应曲,写一手好词在青楼中自然是最受欢迎的客人,辞藻华丽间尽显大宋的奢华。
所以这时候的文学名词,分成了两个部分,北宋的华丽,南宋的悲悯。
因为这是个并不统一的时代,在国外还有着威胁,对峙,战争也成为了常态。
青楼传唱着婉约动人的词,边关确实悲天悯人的哀叹之词。
配曲者词,配北宋者华,配南宋者悲。
这个时代荣与辱并存,所以最能体现这种状态的文学就是词,可喜可悲,可唱可吟。
大元悲情——元曲
元朝是中国最苦难的时代,统治者不懂得治理,奉行着强者为尊的欺压之策。
社会动荡不平,民众困苦不堪,诗词无法表达民众心声,他们需要口口相传的去倾诉。
宋词是按照一定的曲牌填词,是用来说唱的,若北宋的都城东京有许多娱乐场所叫瓦肆,就是一个说唱场所,就如同现在北京的:德云社。像郭德纲这样的说唱艺人当时的东京多得是,这样就带动了宋词的繁荣。此外还有说书的话本,成为。
于是戏曲成为了文学的主流。
曲作家们编制着故事,成为戏曲,然后在舞台上演绎,去引起民众的共鸣。
汉人被欺压成最底层,他们想要反抗,想要崛起,可是不是一个两个能够做到的。
他们需要希望,需要出路,需要信仰,最重要的是他们需要理解。
平易近人的戏曲是最能触动普通人的心的,通过台上戏曲直观演绎,台下词曲的传唱,民众的心活了。
这个悲情的时代,是文人无力,武人无向的年代,文人读书无用,武人有力难伸。
文人只能走上街头融入生活,诗词没了观众,词曲才能被人接受,为了生活,戏曲创作成为文人的选择。
于是在这悲情的时代影响下,《窦娥冤》这类极具代表性的悲剧戏曲登上了舞台。
它们在唤醒民众的精神,激活人们的心态,给与人们对于未来的希望。
所以在大元高压的施政下,底层文学更多的受众需要简单易懂的文学体系,戏曲成为主选。
明清禁锢——小说
明朝和清朝的时代,对读书人是最好的时代,但是也是最不友好的时代。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滋润了宋词元曲;二,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为宋词元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三,思想上不断解放,各民族不断融合,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进而推动了宋词元曲的灿烂辉煌.
读书可以当官,但是过不了科举也是枉然。
但是百无一用是书生也是这个时代的烙印,因为双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他们对读书写文自然是很熟悉,但是却也让自己活成了生活的残废。
当他们遇到困苦时,他们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卖弄自己文字功底,或书或画。
可是在这个时代,上层人物有那个不是读书出身,文人相轻,除非真的出彩,又有哪一个连科举都难过的人,可以入了他们的眼。
为了吃饱饭,吸引人,更是为了保命,毕竟明清时代的监管很严,尤其是文字狱更是让人胆惊,话本小说这种上不了顶层,但是底层却盛行的文学样式成为他们的选择。
在那个时代,文人匿名而发文,出版话本小说,有的是为了维持生计,有的是为了好玩儿,有的赚个闲钱。
话本小说开始盛行起来,中国古代四大小说就是这个时代来的,而他们的作者没一位是在朝堂之上的,都是因为生活所迫才开始进行创作,最终留下这传世佳作。
正因为那个时代的影响,我们现在才能有了这么多优秀小说作品。
神怪有西游,战场有三国,江湖有水浒,宅院有红楼。
文学是时代的缩影,社会造就了格式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一个时代的文学,是受到当时社会环境影响的。
中国文明是一代代传承的结晶,中国文化是一辈辈祖先流传的珍宝,中国文学是一位位文人知识的传递,我们要保护这来之不易的宝物,为我们,为先祖,更为了我们的国家。
历史滚滚向前,我们的时代需要我们去创造:我们的时代,我们的文学,我们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