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标 收听朗读音频
文京博国学
只有观世界才会有全面的世界观,观人生才会有立体的人生观。
周国平说:哲学就是要让你有一个好的心态,大事不糊涂,小事不纠结,活得更明白也更超脱。
凡事拎得清,方显大智慧。
大事不糊涂
提起郑板桥,广为人知的是他那句“难得糊涂”。
所谓“难得糊涂”,难就难在大是大非上面不糊涂。
人云亦云下一句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下一句是随波逐流。就是盲目的追随他人,比喻自己没有一定的立场和主见,随大流,别人怎么说,自己就怎么做,别人干什么,自己也跟着干什么,毫无主见。我们做人不要总是随波逐流,人。
人云亦云上一句是什么,郑板桥担任县令期间,正逢大饥荒,他怜惜百姓疾苦,开仓放粮救活了数万灾民,自己却因此被罢官还乡,以卖画为生。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郑板桥以百姓的生死为重,看轻个人利益,守住了做人做事的底线,才被后世所称颂。
一个人只有在重要的事上不犯糊涂,才能事有所成。然而却总有人曲解“难得糊涂”,把意气用事当成做事准则,结果往往是一错再错,损失惨重。
人的一生会做很多事,最基本的是要能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守原则。小事出错还有弥补的机会,大事糊涂就只能悔恨自责。
人云亦云下一句是随波逐流。随波逐流 【拼音】[ suí bō zhú liú ]【解释】随:追随。逐:追逐。随着波浪起伏,顺着流水飘荡。比喻没有原则或主见,只是随大流,跟着别人走。【近义词】随声附和、见风使舵、与世浮沉。
明代思想家李贽曾自题联语:“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大事不糊涂,需有成熟的心智,能明辨是非,从不意气用事,能够着眼全局,不被眼前利益所诱惑。
若如此,人生才能迎风破浪,善始善终。
小事不纠结
生活中,总会有人在小事上纠结不已。穿衣纠结哪件好,吃饭纠结吃啥好,凡此种种都拿不定主意。
在一件事上过于纠结,实际上不是跟事过不去,而是跟自己过不去。
作家契诃夫的名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就讲述了一个关于纠结的故事。
然而,将军并没有把这件小事放在心上,是他自己无法释然。
很多人都是如此,做事经常犹豫不决,只要听到别人有不同意见,自己就焦虑不安。
一个人如果把精力耗费在无益的小事上,就没有时间来提升自己。做事犹豫不决爱纠结,就会错失良机,难成大事。
人云亦云本身就是个成语,没有下一句。释义:云:说;亦:也。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指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形容只会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出自:金·蔡松年《槽声同彦高赋》:“他日人云吾亦云。
凡事有主见
《笑林广记》中记载,汉朝时有个叫鲍坚的人,他第一次去拜见司徒崔烈,怕有失礼节礼,向先到的人请教。
那个人说“随典仪口倡”,意思是典礼官怎么说你就怎么办。可鲍坚误会了,以为要他跟着典礼官说。拜见的时候,典礼官说什么,他都重复一遍,人云亦云授人笑柄。
“人云亦云”本身就是个成语,没有下一句。人 云 亦 云 【拼音】: rén yún yì yún 【解释】: 云:说;亦:也。人 家 怎 么 说,自 己 也 跟 着 怎 么 说。指 没 有 主 见,只 会 随 声 附 和。
我们都会有被误导,从而不知所措的时候。一时盲从还可挽救,若凡事都人云亦云,只会迷失本心,一事无成。
国学大师梁漱溟说:“有了主见,才得有自己;有自己,才得有旁人。”
一个人有主见,并不是说我行我素,做事不听取他人意见;也不是说刚愎自用,错了也不接受批评,而是在于坚持真理,活出自我。
一个人做事很难皆大欢喜,有时候,越想周全时,往往就越难周全。旁人都是从自己的主观想法出发,最终结果的对错成败,还是需要自己承担。
生活不是糊涂账,心中有数才不慌。大事不糊涂在于有原则,小事不纠结在于大格局。
一个做事有原则,遇事大格局,凡事有主见的人,才真正拥有了人生大智慧。
主播:宋彧
媒体人,配音员,知见文化创始人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部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样的“人民”国货,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