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庐山的诗句,庐山最好的十首诗

李白先后五次来到庐山,写下40余篇诗词。他在走遍千山万水之后,评价庐山说,“予行天下,所游览山水甚富,俊伟诡特,鲜有能过之者,真天下壮观也”。生性豪放的李白喜爱庐山是不言而喻的,但他抱负远大,不甘归隐

李白先后五次来到庐山,写下40余篇诗词。他在走遍千山万水之后,评价庐山说,“予行天下,所游览山水甚富,俊伟诡特,鲜有能过之者,真天下壮观也”。生性豪放的李白喜爱庐山是不言而喻的,但他抱负远大,不甘归隐于山间,所以他的一生都在“隐”与“仕”之间苦苦挣扎,而五到庐山的经历恰恰是他这种挣扎的真实体现。每当他在仕途中受到挫折,庐山总会用宽容温柔的胸怀接受他,抚慰他的伤口,帮助他重拾自信,抖擞精神,再度出发。或许,李白的命运早已同庐山纠缠在一起。

仗剑去国,豪情万丈

关于庐山的诗句 1.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彭蠡湖中望庐山》2. 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庐山诗》3.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题西林壁》4. 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

李白五岁发蒙读书,十五岁已赋有多首诗词,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二十四岁的李白离开四川,开始了他的游历生涯。他带着一腔热血仗剑而行,路过成都、重庆、湖北,经洞庭湖顺长江而下,二十六岁(公元726年)初次来到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李白到此的目的,其一是看望在江州做买卖的兄长,其二是游览庐山。

关于庐山的诗句(一)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常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题。

“庐山”这个名字,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河渠书》里的“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但没有对庐山作过多解释,也许那时庐山已是一座众所周知的名山。庐山的美景吸引了历代文人骚客,它的吸引力也是李白无法抗拒的。他第一次登上庐山香炉峰就被眼前美景所惊艳,并留下了《望庐山瀑布二首》千古绝句,特别是第二首七言绝句广为流传。“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在这首诗里,开篇就营造了一个梦境或者说是仙境。他在头七个字里对瀑布一字未提,只告诉人们,阳光照在香炉峰上,朦胧的紫色烟雾笼罩了整个世界,仿佛山峰真的就是香炉,而云雾就是这香炉散出的轻烟。简单七字,瀑布的神韵尽在其中。然后才点出自己的位置和吟咏的对象:遥看瀑布挂前川。由“遥看”二字领出的这句,仿佛是一声惊叹,就像是李白不经意抬起头来,壮观的瀑布突然映入眼帘。“遥看”不仅将瀑布的空间感描写了出来,也显示了自然的伟岸和人的渺小。在这两句的铺垫下,李白在最后两句诗里完全飞了起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将庐山瀑布的雄伟绮丽表达得淋漓尽致。

另一首《望庐山五老峰》虽不比《望庐山瀑布》的知名度高,但也极有神韵。“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五老峰是庐山最高峰之一,也是庐山知名景点之一,因远眺山峰形状像五位老人并肩席坐而得名。正因为五老峰奇形怪状,容易使人产生想象,这对于极富浪漫主义精神的诗人李白来说,无疑是一次极佳的发挥想象的机会。特别是“青天削出金芙蓉”一句,让人不禁要问,青翠葱茏的五老峰怎么会有“金芙蓉”呢?原来,当夕阳西下,只要站在五老峰东南,纵眼眺望,落日的余晖照在五老峰上,众峰突兀,仿佛一朵巨大的金色芙蓉,在天空下尽情绽放。

44.庐山依旧,凄凉处、无限江南风物。——文天祥《酹江月·庐山依旧》 45.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苏轼《初入庐山三首》 46.庐山山南刷铜绿,黄金锯解纯苍玉。——杨万里《过江州岸,回望庐山》 47.早霞,晚霞,妆点庐山画。仙。

李白首次上庐山所写的诗,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颇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风采。但庐山并不是李白此行的目的,他的目光放在遥远的东海之滨,放在了富庶的东南一带,那里有极度繁荣的大城市。离开庐山后不久,李白先是到了金陵,后又游扬州,并在这座风花雪月的城市“散金三十余万”。但这仍不是李白的终点,他的终极目标是大唐王朝的中心长安。

描写庐山的诗句

求仙问道,韬光养晦

李白于庐山天宝九年(750)第二次再访庐山,距首次来已过了24年。这时候的李白不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他已经做过了翰林学士,虽然仅有两年,但亲见了朝廷的腐败和仕途的艰险。李白曾得到唐玄宗的赏识和宠信,令同僚不胜艳羡,也因自由豪放无拘无束的性格得罪了当朝权贵。

李白生活在崇尚道教的时代,求仙问道已不仅是一种宗教狂热行为,庐山最好的十首诗,甚至变成了获得声誉、进入朝廷的一条“终南捷径”。这次李白来庐山,是求仙问道,更是韬光养晦、等待时机。

虽然庐山并非道教名山,但是因为它灵澈幽静,自古以来就吸引着求道之士在这里隐居。这也使得庐山拥有非常深厚的道教基础。三国末年,道士董奉曾隐居庐山,《神仙传》里说:“董奉,字君异,侯官人。或云三国时人,或云晋宋间人。隐庐山,有道术,为人治病不取钱,病愈者使种杏五株,轻者一株。数年所种杏,郁然成林。”杏林日后成为中医医术高明者的别称,就来源于此。今天庐山莲花峰和般若峰下均有杏林故迹。

到了道教氛围浓厚的唐代,更多的求道之士在庐山筑庐栖隐,甚至还有不少女道士。天宝年间,在庐山五老峰旁的屏风叠,住着两位女真人,一位是在屏风叠北咏真洞天里修行的蔡寻真,另一位是在屏风叠南修行的李腾空。李腾空在唐代拥有盛名,因为她的父亲就是声名狼藉的奸相李林甫。但是李腾空的名声比其父要好很多,也许正是因为她很早就离家修行的缘故吧。

天宝九年(公元750年),五十岁的李白再次与庐山结缘,多少和李腾空有关。在他来到庐山之前,他已经送自己的妻子宗氏到庐山拜李腾空为师。为此,他还专门写了《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在第二首里李白想象自己的妻子在庐山“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一往屏风叠,乘鸾着玉鞭”。“紫烟”的意象再一次出现了,它将二十多年前李白初到庐山时的情感与经历联系了起来。李腾空所在的屏风叠,也成为了日后李白的卜居之地。在送妻求道后不久,李白也于这一年的秋天来到了庐山。六年前, 他已经接受了道教符箓,正式成为了一名道士。这次在庐山所写的诗歌也多是与道教有关。但庐山仍然只是李白漫漫长途的一个中转站。他那“经时济世”的雄心壮志,也并没有随年龄的增长和现实的打击而逐渐消灭,他仍然试图寻找机会,一展自己的胸襟与抱负。正如李长之在《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所评价的那样:“像李白这样的人物求仙学道,是因为太爱现世使然的,所以他们在离去人间之际,并不能忘了人间,也不能忘了不得志于人间的寂寞的。”于是,李白很快便离开庐山,踏上了北上之路。

辗转乱世,失望归隐

描写庐山的诗句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京都危在旦夕。面临灾难,唐玄宗惶恐不安,奔逃到川蜀。李白当时正在安徽、越中一带避难,尽管他深知朝廷腐败不堪,但也没想到会崩溃得如此之快。当唐玄宗逃亡蜀中的消息传到李白耳中后,他带着失望继续向南奔逃,带着宗氏夫人又一次来到了适合休憩疗养、能为他抚慰心灵的庐山隐居。

这是李白第三次到庐山,也许,这次他是真的想把庐山当作他后半生的栖居地。这次他在庐山居住长达半年之久,并修建了读书草堂,其间写下《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昔别黄鹤楼,蹉跎淮海秋。俱飘零落叶,各散洞庭流。中年不相见,蹭蹬游吴越。何处我思君?天台绿萝月。会稽风月好,却绕剡溪回。云山海上出,人物镜中来。一度浙江北,十年醉楚台。荆门倒屈宋,梁苑倾邹枚。苦笑我夸诞,知音安在哉?大盗割鸿沟,如风扫秋叶。吾非济代人,且隐屏风叠。中夜天中望,忆君思见君。明朝拂衣去,永与海鸥群。”李白此诗,实际上是对自己的前半生作了一个总结,并表达了当此国家危急存亡之秋,自己却无从用力的悲愤失望情绪。此时的李白虽在庐山避难,仍有一颗爱国之心,无奈中还存有对国家山河抱负的向往。

应邀出山,梦断浔阳

就在李白隐居庐山不久,唐玄宗之子永王李璘,时任镇守江陵的四道节度使向李白发出了盛情邀请。李璘的幕僚曾三次上山来代表李璘聘请李白,这让李白不禁想起了“三顾茅庐”的典故。李白动了心,决定再次出山,这也是他第三次离开庐山。

唐代:张九龄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注释 ⑴湖口:即鄱阳湖口,当时归洪州大都督府管辖。湖口遥对庐山,能见山头云雾变幻及瀑布在日光映照下。

李白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应邀入永王李璘幕府。在李白看来,天下乱局已现,唐朝将被割据。因此,他赞同永王攻占金陵,在江南立足,便于称帝,并随李璘军队一路东下,其间写下了《永王东巡歌》十一首。虽然这些诗歌才气纵横、意气风发,但它们却成为李白附逆的罪证。即位不久的唐肃宗发现李璘的目标并非是安禄山的叛军,他不允许手握南方兵权的永王与自己分庭抗礼。至德二年初,肃宗下诏,命令永王回蜀中,永王拒绝,兄弟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最终,永王战败被捕。而李白因为追随永王,还背上了附逆之罪。永王被杀以后,肃宗开始清除余党,李白逃至彭泽时被捕,以“附逆作乱”的罪名被投入了浔阳(今江西九江)狱。对于这个天才诗人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和摧残。而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囚禁他的地方,正是在庐山脚下的浔阳。当他看到庐山的时候,会不会这样想:如果当时能够一直隐居在那里,他的人生又会是怎样的呢?历史没有假设。在浔阳狱中的李白,遭受了此生最大的痛苦和耻辱。他写下了大量的诗歌,每一首都感人至深,每一首都充满了苦难对一位诗人折磨所留下的伤痕。

获赦而归,永别庐山

乾元二年(759)春,关中地区遭遇大规模旱情,朝廷颁布了一条特赦令:天下现禁囚徒,死罪从流,流罪以下一切放免。获赦的李白,立即欢喜而归,在白帝城,他乘舟顺流而下,写下著名的《朝发白帝城》一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突如其来的自由,让李白无比兴奋,笔下满是意气风发,依稀之间,他仍是从前鲜衣怒马的少年。途中遇赦得归,时已59岁。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李白再登庐山,这一次更像是一次告别。在李白的一生中,庐山与他始终有着不解之缘,每当仕途受挫时,他被庐山召唤而来,而庐山的宁静给了他最好的安慰。现在李白老了,他似乎预见了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他要向这座山告别了。在《过彭蠡湖》一诗中他伤感地说道:“青嶂忆遥月,绿萝愁鸣猿。水碧或可采,金膏秘莫言。余将振衣去,羽化出嚣烦。”在另一首《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诗中,李白写道:“石镜挂遥月,香炉灭彩虹。”从“青嶂忆遥月”到“石镜挂遥月”,这“遥月”究竟是山中之月,还是李白的化身呢?“香炉灭彩虹”,这句诗再次将他二十六岁那年的庐山之行连接了起来,只不过那时的彩虹,现在已经消散、熄灭了。李白离开庐山的第二年冬天,逝世于安徽,享年六十二岁。

李白一生中留给庐山的诗歌并不算多,其中大部分都是在浔阳狱中写下的。尽管如此,李白还是用他天才的情思给庐山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在他的笔下,庐山是战云密布的:“楼船若鲸飞,波荡落星湾”(《豫章行》)、“风高初选将,月满欲平胡”(《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余之囚参谋幕府因赠之》)。但更多的是空灵:“霜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天香生虚空,天乐鸣不歇”(《庐山东林寺夜怀》),是可以洗去内心污浊的明净:“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无论漱琼液,且得洗尘颜”(《望庐山瀑布二首》其一),还有他人无法领略的壮观:“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这首写于李白最后一次来到庐山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是所有写庐山的最好的篇章之一,1959年,毛泽东曾书写此诗赠庐山管理局诸同志。人们对于庐山的感观,多是秀丽空灵,而李白用他宽广的胸襟,给庐山注入了一股宏阔壮观的气象,这气象包容万物,延绵不绝。正是这位过客给庐山写下的五色斑斓的诗句,为庐山留下了瑰丽篇章,使秀丽的庐山从此有了蔚为壮观的解读和丰富内涵。

李白离开了庐山,但这里人们始终没有忘记着这位翩若惊鸿的诗人。五老峰下李白曾隐居的山谷被命名为青莲谷,谷中有李太白书堂,明代还曾在附近建过青莲寺。今天这些建筑都随着时间远去,但他的伟大诗歌必然万载流芳。有了那些雕刻在人们心中的名句,对于庐山来说,已经足够了。

上一篇 2023年04月10 11:20
下一篇 2023年05月26 07:48

相关推荐

  •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上一句话,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上一句是什么

    生子当如孙仲谋,前面还有一句,后人再续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读过中学语文的,大都知道这句话,主要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有“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在历史上,

    2023年04月22 261
  • 志存高远的诗句,远大抱负且霸气的古诗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神宗时,他任宰相,实行变法,力图富国强兵。后因保守

    2023年05月03 265
  • 元曲什么时候产生,教会什么时候产生的

    说起元曲,我们自然想起“唐诗宋词元曲”,其实元曲和唐诗宋词的发展略有些不同。诗发展千年,在盛唐达到高峰,教会什么时候产生的,而词大致发源于唐,几百年后在宋朝达到巅峰。我们习惯性使用巅峰时期来形容这两种

    2023年04月18 283
  • 翻手为云下一句是什么,翻手为云的下一句歇后语

    撰文/温莎设计/师瑜超“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出自唐·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译文及注释译文有些人交友,翻手覆手之间,一会儿像云的趋

    2023年05月04 246
  • 关于鬼的诗句,关于鬼的诗句凄美

    《哭宣城善酿纪叟》唐·李白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晓日,沽酒与何人。《苏小小墓》唐·李贺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珮。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

    2023年05月14 232
  • 娇儿恶卧踏里裂上一句,骄傲恶卧踏里裂前一句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

    2023年05月02 256
  • 什么不打笑脸人的上一句,谚语什么不打笑脸的

    窗口单位是政府的“门头”和“脸面”,窗口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新形势下,窗口服务工作不再是简单的问与答,而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这对窗口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上下齐动、

    2023年05月29 284
  • 元曲有哪些学习头像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元·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这是一副美丽的秋景图

    2023年04月11 249
  • 表达母爱的诗句,名人写的表达母爱的诗句

    妈妈,是我们呀呀学语时学会的第一个词。一声妈妈,是无限的爱、付出和责任。女子本弱,为母则强,从养育孩子的那一刻起,每一个母亲都是超人,她们无所不能,只为抚育好自己的孩子。今天是母亲节,对于母亲的爱,让

    2023年04月22 212
  • 怒发冲冠为红颜下一句,怒发冲冠为红颜全诗

    捌肆柒吴伟业《圆圆曲》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词章吴伟业《圆圆曲》“怒发冲冠为红颜”,应该是“冲冠—怒为红颜”,出自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所作的《圆圆曲》,意思应该是当年清军入关之际,吴三桂怒发冲

    2023年04月10 241
  • 关于祖国的诗句,赞美祖国的诗句霸气

    为什么爱国?爱她有无数个理由。但相信每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国。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来自于它。我们融于国。而国就是每一个我们。爱你,在今日,更在每日。愿我们,不负国望;愿国,因我们骄傲。今天,用20

    2023年04月10 257
  • 持之以恒下一句是什么,持之以恒下一句押韵

    【光明论坛·温故】干事创业好比钉钉子,唯有持之以恒、一锤一锤地接着敲,才能大有成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引用古语“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意在告

    2023年05月21 245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