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调·紫花儿序》
元·王实甫
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采,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
也不学刘伶荷锸,元曲,也不学屈子投江,且做个范蠡归湖。绕一滩红蓼,过两岸青蒲。渔夫,将我这小小船儿棹将过去。惊起那几行鸥鹭。似这等乐以忘忧,胡必归欤。
也不学刘伶荷锸,也不学屈子投江,且做个范蠡归湖。绕一滩红蓼,过两岸青蒲。渔夫,将我这小小船儿棹将过去。惊起那几行鸥鹭。似这等乐以忘忧,胡必归欤。
1、 斗鹌鹑——紫花儿序——小桃红——调笑令——秃厮儿——圣药王——尾声2、 斗鹌鹑——紫花儿序——小桃红——金蕉叶——尾声3、 斗鹌鹑——紫花儿序——小桃红——天净沙——尾声4、 斗鹌鹑——紫花儿序——小桃红——天。
古今多少人,在权力和财富中迷失了自我,从人生的巅峰急转而下,成了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在适当的时候急流勇退,并没那么容易。元人王实甫曾在朝为官,晚年选择像范螽一样,荡舟于五湖之上,逍遥自在,写成元曲《紫花儿》,诉说自己的理想。在李祥霆大师的《元曲古韵》中,让我们重新感受那一抹淡泊之意。
范螽深受越王宠幸,但他没有恃宠而骄,而是在功成名就之时,归隐山林,一叶小舟,一壶浊酒,携美游于五湖之上,浪迹天涯。王实甫羡慕着这样的生活,也选择在官运亨通的时候,毅然辞官归隐,不想学刘伶死了就地埋葬,也不想学屈原毅然投江,就想在灿烂至极时归于平淡,安静度余生。
乐曲一开始,便以飘逸的泛音使人进入一种隐居山林的意境。自第二段从中音区展开,并贯穿全曲。古琴特有的吟、揉手法,反复围绕着骨干音变化发展,在接下来的低音区层层递升出清幽的旋律。
划船的渔夫,就请将我这只小船轻轻划过去,惊起那几行鸥鹭鸟儿,就像这样快乐地忘记了烦恼。前半生已经够受万众瞩目,现在选择在人生最高处归去,是一种洒脱,更是一种智慧。这种淡泊和洒脱在伏羲琴院里,随着琴声渺渺,传递到每个人的心里。
5、 斗鹌鹑—紫花儿序—调笑令—秃厮儿—圣药王—尾声 6、 斗鹌鹑—紫花儿序—调笑令—小桃红—天净沙—尾声 7、 斗鹌鹑—紫花儿序—金蕉叶—调笑令—秃厮儿—圣药王—尾声 8、 斗鹌鹑—紫花儿序—金蕉叶—调笑令—秃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