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到万”的浅尝辄止真不行,“外行指导内行”的闹剧何时停?
昨晚闹肚子,今天早上起的有些晚,出门的时候已经快八点。幸运的是,刚到公交站牌,公交车就来了。我一边上车,一边庆幸,来的早不如来的巧。车上只剩下司机后面的一个座位,我坐了上去,虽然颠簸,总不用站着创作。
上班高峰期,路上车来人往,拥挤得非常厉害,在第一个红绿灯的地方,就堵了好几分钟。甚至等了一个红绿灯,车都没有过得去。只听到司机骂骂咧咧,埋怨前面的车开得太磨叽,耽误自己没有过去。
宁等三分,不夺一秒。显然,在城市的高峰期不太适用。发展的快节奏让每个人都等不起,曾几何时对仗什么,逼着每个人效率效率再效率。,
也许是急着赶路,公交车司机一直嘟囔个不停,但凡遇到开得慢的挡道车,司机就会发上一通脾气。对于司机的坏脾气,我并不意外。
所以,对于这个司机的坏脾气,我并不在意,只是暗暗祈祷,司机师傅不要因为生气而妨碍了安全驾驶。我不在意,并不代表所有人都理解。在一个公交站台,上来两位颤颤巍巍的老夫妻。大妈一边上车,一边抱怨,今天这班车怎么这么慢?前面都过去了4辆47路,你这趟车才过来。
曾几何时下一句:故山疑梦还非 、新荷叶、[作者]赵彦端、、欲暑还凉,如春有意重归。春若归来,任他莺老花飞。轻雷淡雨,似晚风、欺得单衣。檐声惊醉,起来新绿成围。
听完老人的抱怨,司机也大倒苦水:你们都应该去公交公司投诉!我到了终点站,跟前车的间隔刚好4分钟,本来能正常发车。可是,调度一直不让我发车,足足等了9分钟才出去。而且,后面还压着三趟车,也不让超车。高峰期,天这么热,能让大家伙在外面等这么长时间吗?!
听完司机的解释,大妈的气一下子消了,劝慰道:这调度真是不行,咋能瞎指挥,你该跟他说说。
1、曾几何时下一句:它也是一直在期盼对我的采访。这句话出自《一千零一夜的故事·长诗节选》。2、曾几何时意思就是,“时间还没过多久”,曾是“曾经”的意思,几何就是“若干、多少”的意思,曾几何时的近义词是“。
也许是怕司机情绪太激动,老人没有再接话,司机发泄完,也慢慢平复了心情,车开得也平稳了许多。
曾几何时下一句是故山疑梦还非。欲暑还凉,如春有意重归。春若归来,任他莺老花飞。轻雷澹雨,似晚风、欺得单衣。檐声惊醉,起来新缘成围。回首分携。光风冉冉菲菲。曾几何时,故山疑梦还非。鸣琴再抚,将清恨。
听到司机说“外行指导内行”,我想到的是另外一句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曾几何时,我总觉得这句话是贬义词,但是今天的事情,让我第一次觉得,这句话也许有正向的意义。
生活中,很多掌权的上位者,并不是真正的内行,却对内行事务指手画脚,出了成绩,都是领导有方。有了失误,那就是下级背锅。
外行指导内行的闹剧胡搞,总会出现这样的人间“喜剧”:一边鼓着掌,高喊着“高、实在是高”,一边又吃着草,弯着腰,喊着“饱、饱得吃不了!”
当然,很多外行并不觉得自己外行,都是“从三到万”式的不懂装懂。学会了“一、二、三”的皮毛,就觉得自己掌握了妙窍,自信满满的辞退了老师,接下来写“万”姓请帖的大活。等到一上午只写上五百画,才摸得酸疼的胳膊,抱怨这家伙的姓氏就是给自己找事!实际上,“万”者,尚且有写完的可能。如果遇到姓“亿”的,只能写到天荒地老!
曾几何时下一句是:1、曾几何时,我们还是好朋友,现在却形同陌路。2、曾几何时,我们兴高采烈,童心未泯,不管世事无常,没心没肺。3、曾几何时,我们垂头丧气,一脸迷茫,不管期许几何,停滞不前。4、曾几何时,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