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人怎么看,是别人的事
《庄子》里有个叫士成绮的人,自认学识渊博,听到时人常常夸赞老子的智慧,于是跋山涉水,来拜访老子。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到了老子的住处之后,却发现老子家里乱七八糟,像个老鼠洞一样。于是他愤愤然地说:“别人都说您是有超凡智慧的圣人,我慕名而来,却发现你跟老鼠差不多”。老子就像没听到一样,完全没有反应。士成绮只好走了。
第二天,士成绮觉得自己昨天做得有些过分,于是来找老子道歉。
谁知道老子对他说:“我如果有获得大道的实质,你骂我是猪、狗、老鼠又有什么关系,我还是我。”
你说什么,是你说什么,并不能影响我,也不能改变我。
庄子有句名言:“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一个人,全社会的人都称赞他,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勤勉,全社会的人都责难他,他也并不因此而更为沮丧。他就是他,所有的荣辱是非,在他眼里都是身外之物,这样的人才能守住内心的安宁。
人生在世,我们是活给自己看的,不是活给别人看的,别人怎么看我们,是别人的事,安心做好自己,就是最大的修行。
二 、专注自己,才能更优秀
庄子在《田子方》篇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54),举世非之而不加沮(55),定乎内外之分(56),辩乎荣辱之境(57),斯已矣。原文如下:北冥有鱼①,其名为鲲②。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③。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④,其翼。
只有一个画师迟到了,行礼作揖之后,慢慢悠悠地走进画室,解开衣襟,坦露上身,盘腿坐下,不顾及别人的目光,自顾自地调墨。宋元君看到之后,选择让他为自己作画。
下一句是“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出自《庄子内篇·逍遥游》!,7,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1,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0,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0,
俗话说:有本事的,一般都有脾气。这个脾气,就是他们的真性情。
三、人生在世,各有各的修行
惠子是庄子的好友,也是辩论的对手。
原句: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翻译:再说全社会的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奋勉,全社会的人都责难他,他也并不因此而更为沮丧。他能认清自我。
有一次,惠子对庄子说,有一颗大树,树干歪七扭八,还有很多疙瘩,完全不能用来建造房屋,这种树大而无用,生长在路边,木匠也不会多看他一眼。
楚国的大王听说庄子很有才,派两个人去聘请他为相,庄子说,和被供奉在庙堂之上的枯骨龟甲相比,自己更愿意在烂泥里摇尾巴。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修行,各有各的活法。
一个人真正的智慧,是用积极的心态,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情。不为功名富贵,不为和别人攀比。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意为:世上的人们都赞誉他,他不会因此越发努力,世上的人们都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他清楚地划定自身与物外的区别,辩别荣誉与。
别人怎么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坚持活出自己。
按照自己的意愿,洒脱而又真实的一生,才不算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