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序》中曾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由此可见,元曲的文学地位还是很高的,可是纵观前朝文学,名家颇多,历史上留名者不胜凡几,唯元曲知名者甚少,只有四大家被人在文学史上留名,但还颇有争议,其实这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有关。
1.元朝统治时间短暂,元曲发展时间有限
忽必烈
2.知识分子处境艰难,心态多放任自己隐迹江湖。
谢枋得在《叠山集》中记录当时的知识分子地位“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导致文人地位低下的原因又是为何呢?一是科举制度时兴时废,文人墨客空有学识,却不能改变布衣之身。二是报名与科举录取又按照不同民族来分比例录取。三是有专门的达鲁花赤来监督汉人。这里的达鲁花赤是一个官职名,即元代少数民族统治者来监督汉人官员所设置的官位。知识分子长期处于这样歧视监督压迫的生活环境下,心态向往隐逸,无心功名和创作,便是创作也只是大多为谋生,在当时的背景下,部分文人为求安稳,也不愿署名。
肯定包括,一般唐诗,宋诗,还有其他的诗都包括,元曲也包括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3.内容为民间文学,非传统正统文学,不被政府收录
“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是王国维对元曲的评价,的确,元曲为叙事性文学,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包括参军,公案等类型,讽刺和揭露社会现实,与明清后期倡导的儒家正统文学有出入,不被政府认可和编著,只能由元曲爱好者口口相传,抄录流传,宣传和发展困难。
首先,元曲简单易懂,用词也较多诙谐的日常用语,很像流行歌曲,过去了就没人想起。而诗词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更适合庙堂。由此,唐诗宋词更为知识分子所喜欢,传播推广的人群知识水平较高,流传广度也就更大。当然元。
白朴
唐诗的地位最高,宋词其次,元曲最低。诗词曲诞生时间、编选先后、学习时间、阅读人数、引用次数的顺序,都是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元曲三百首中,众所周知的只有《天净沙·秋思》。蒙学经典中,有《千家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