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有一首写相思的诗。
感人至深,家喻户晓。
几乎人人会背。
《相思》
唐 ·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首诗曲折婉转,意味深长。
是不少人的爱情启蒙诗。
但你可知。
这首诗,又名《江上赠李龟年》。
并非写给爱人,而是写给王维的好友。
也是大唐第一乐师,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出自唐代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此诗作于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
说起李龟年,不少人会想起。
杜甫那首《江南逢李龟年》。
作为送给朋友的诗。
其知名度不低于李白的《赠汪伦》。
《江南逢李龟年》
唐 ·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位李龟年,究竟何许人也?
他与王维、杜甫,有着怎样的故事?
这要从1000多年前的盛世长安说起。
天宝初年,暮春时节。
百花凋零,唯有牡丹,独揽群芳。
此时的大唐还沉浸在盛世的梦幻中。
香烟馥郁,箫鼓喧阗。
灯火盈门,笙歌迭奏。
那天唐玄宗兴致正好。
携杨贵妃在沉香亭赏花。
急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
李白大笔一挥,即兴写下三首《清平调》。
清平调·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清平调·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槛杆。
词已毕,歌者谁?
正是乐圣,李龟年。
李龟年一曲引吭高歌。
倾世之音,余音绕梁。
李白和李龟年。
企业回法穆兰,名士,尊达手表维修服务热线:400-185-6077,江苏省手表维修服务地址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汉中路1号新街口国际金融中心10楼H;苏州市工业园区苏州中心办公楼C座22层08室;无锡市梁溪区人民中路139号恒隆广场写字楼1座11层1104室。服务时间。
一人诗词惊艳浪漫,一人曲调婉转缠绵。
两者结合,如痴如醉,如梦如幻。
歌舞升平的大唐盛景,达到极致。
李龟年出身官宦世家。
名字取神龟长寿之意。
是大唐王朝最声名显赫的音乐家。
也是那个年代,名副其实的顶流。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前二句是诗人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表达了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之情,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李龟。
李龟年有两个兄弟。
李彭年善舞,李鹤年善歌。
三人共同创作了《渭川曲》。
深得玄宗喜爱。
而他本人,音乐造诣极高。
除了会唱歌作曲,还会筚篥、羯鼓。
是个精通声乐、乐器、作曲的音乐全才。
被尊称为乐圣。
可以与当时在诗坛号称仙圣的李杜齐名。
身居诗坛主流的大历十才子之首的李端。
也曾作过一首《赠李龟年》——
《赠李龟年》
唐 · 李端
青春事汉主,白首入秦城。
遍识才人字,多知旧曲名。
风流随故事,语笑合新声。
独有垂杨树,偏伤日暮情。
按理说,李龟年的职业是低贱的。
卖唱这行仅仅略高于卖身。
可恰巧他生在了一个重视诗歌文化的年代。
玄宗本身就是艺术界的奇才。
遇到李龟年惺惺相惜,为他僭越了礼制。
送了东都通远里一座大宅。
规制甚至超过了公侯。
大唐风华,极尽绚烂。
李龟年出入达官贵人的宅邸。
为盛世演绎歌舞升平。
他的歌声,承载着盛唐的气象。
他的演奏,凝聚着繁荣的缩影。
与他同时期的王维。
不仅精通诗画,参禅悟理。
也是个难得的音乐天才。
相传,有人发现一幅奏乐图。
但不知为何题名。
王维见后回答说:
“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一拍。”
请来乐师演奏,果然分毫不差。
能诗擅乐的王维。
与李龟年是好友。
二人年龄相仿,志趣相投。
何况两人都是性情中人。
而非沽名钓誉之徒。
就算深受皇家重视。
也没有迷失本心。
一来二往,便成了知音好友。
李龟年擅长将唐诗谱曲歌唱。
他对王维的诗则格外偏爱。
清平时期。
两人饮酒作诗,以乐会友。
徜徉在音乐和诗歌的殿堂。
纵享诗意、繁华和太平。
无奈,渔阳的战鼓声扰乱了这份平静。
号角声起,换了人间。
安史之乱后。
二人分隔两地,许久相见。
正是一年春来红豆生。
两人在江上久别重逢。
忆起曾经在南国见过的红豆。
王维情到深处,悲从中来。
便以诗相赠,以表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红豆本是最普通的红豆。
但加了情谊,便与众不同。
相传,汉代有位女子。
苦苦等候征战的夫君。
直把眼泪流尽,只剩颗颗血滴。
一颗将大树的根部染红。
一颗竟结出殷红的豆子。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从此人们唤它“相思豆”。
那乱世之中,命如飘萍。
一别很可能会成永别。
每一寸思念,都是泣血的残泪。
每一个春天,也就越发珍贵。
这一粒粒红豆。
仿佛生命的无奈。
都是你我无能为力的心事。
和此生难以言说的眷恋。
两人短暂相逢,又天各一方。
李龟年辗转江南,以卖唱为生。
王维历经波折,又重回长安。
两人再未相见。
公元770年。
距离安史之乱结束,已经7年。
距离王维离世,已经9年。
朝野动荡,盛世不再。
山河破碎,百姓流离。
又是暮春,垂暮之年的杜甫。
从江南一带,流落漂泊到潭州。
那天在走在石板路上。
忽然,听到了熟悉的歌声: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岐王宅里寻常见出处:江南逢李龟年 江南逢李龟年 作者:杜甫 (唐)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寻常往事忽然涌上心头。
他循声望去,只见人群围拢中。
一位两鬓斑白、衣衫褴褛的老者。
正在弹唱王维的《相思》。
那不是别人。
正是曾经的宫廷第一乐师。
李龟年。
而李龟年也认出了站在人群中的杜甫。
两人虽然没有深交。
但在长安有数面之缘。
物是人非,相顾无言。
沉默过后,不禁抚掌大笑。
往事已如过眼云烟。
被称为“乐圣”的大唐第一乐师。
被称为“诗圣”的壮志第一青年。
没有悲伤的泪水。
也没有失意的抱怨。
《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翻译:当年我经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你。注释:李龟年。
两个看透了兴衰荣辱的老人。
只有重逢的喜悦,和豪迈的感慨。
杜甫提笔写道: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与杜甫短暂相会后。
李龟年又流落到了湖南湘潭。
在受邀参加湘中采访使举办的宴会中。
他再次忘情演唱唱了起这首《相思》。
还有王维另一首《伊州歌》。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燕来时数附书。
满座皆感,泫然泪下。
一幕幕往事在歌声中重现。
一代人的青春与衰老。
命运的无常,皆系于此间。
李龟年悲从中来,突然晕倒。
四天后苏醒,又郁郁而终。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 1、李龟年:唐代着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后流落江南。 2、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隆范,以好学爱才着称,雅善音律。 3、寻常:经常。 。
极盛时期的李龟年。
一曲引吭高歌,皇帝伴奏。
贵妃伴舞,李白作词。
到头来沧桑巨变。
只有王维的诗,还相伴在他的左右。
只有王维的情谊,还陪在他的身边。
史书上没有两个人相知相交的记载。
但从只言片语中,我们能窥探一二。
一颗红豆,遥寄相思。
所谓知己,莫过如是。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小时候读《相思》。
它只是一首诗。
二十个字,一口气便读完。
哪怕心中觉得很美。
亦只是一首情窦初开的诗而已。
现如今,再读《相思》。
才发现已是刻骨铭心。
生命是往前走的一个路程。
再多的怅憾,也抵不过似水流年。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仍记得,贾宝玉唱《红豆词》的时候。
有诉不尽的哀伤和留恋。
你是否有相思的人?
或许是那些错过的,或许是得到的。
或许早已各分天涯、杳无音讯……
曾经的繁花似锦。
曾经的对酒当歌。
终归只是一场梦。
当繁华落尽,流光散去。
多少回灯花挑尽不成眠。
多少次高楼望断人不见。
孑然一人最终还是尝尽离殇。
曲终人散,青山归远。
徒留一颗相思豆。
遥遥相寄。
静默相思。
部分图片来源:电影《妖猫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