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计算是根据图纸中“直线及曲线转角一览表”提供的数据计算道路中桩坐标,然后和图纸提供的“逐桩坐标表”比对,如果一样则说明输入平曲线参数输入正确,可以计算边桩坐标和其他结构物坐标了;如果中桩坐标不一样,一般是平曲线参数输入有误,需要重新检查输入,另一种结果是图纸有错,曲线超高计算公式,这种情况少见,但不代表没有。
直线及曲线转角一览表:
逐桩坐标表:
①交点法
教学提供软件(轻松测量、双心软件、测量工具)交点法曲线要素输入说明:
1、QD起点坐标:
起点坐标必须在直线段上,或填写前一交点的坐标。
企业回公路路基高边坡稳定分析是公路路基高边坡设计的前提,公路高边坡稳定性问题可分解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某路段高边坡的整体稳定性问题,另一方面是针对高边坡某一具体薄弱部位的局部稳定性问题。公路高边坡整体稳定性分析是从整体上、宏观上把握某一。
2、JD交点曲线要素:
(1)交点桩号
(3)曲线半径R
(4)第一缓和曲线长度LS1,若为0,输入0,不能为空。
(5)第二缓和曲线长度LS2,若为0,输入0,不能为空。
3、ZD终点坐标:
终点坐标也必须在直线段上,或填写后一交点的坐标。
检核数据是否输入正确的方法:
软件生成的圆曲线要素中切线长、外距、交点里程:注意校正起点里程、等与设计图纸是否一致。如果上述数据和图纸不一样,请认真检查有错误的交点处的数据输入是否正确,如果输入没有错误,请考虑是否包含不完整缓和曲线,使用公式A²=R*Ls检查是否包含不完整缓和曲线。如果包含不完整缓和曲线,那就需要用线元法也叫积木法计算了。
有的设计院给出的直曲表是整条设计线路的直曲表的一部分,以其中某个交点作为起始点的话,起始里程有时候需要校正,当然,并不是每个图纸给出的起点里程都需要校正,大多数图纸的起点里程已经被设计院校正过,我们输入平曲线的时候需要验证一下。如果我们按照图纸给出的起点里程输入,发现后面的交点里程都和图纸相差一个相同的值,这就表明我们输入的起点里程需要校正。
注意:交点法计算坐标适用的平曲线为对称或不对称缓和曲线、圆曲线。对于非普通的三单元曲线,交点法不适用。非普通的三单曲线例如下页的JD18及JD19处的平曲线,为非普通的三单元曲线,交点法不适用该类曲线的坐标计算,故只能采用线元法进行坐标计算。
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线元长度计算是,直段段算一个线元,起点半径是10^45,终点半径是10^45,直缓点到缓圆点算一个线元,起点半径是10^45,终点是圆曲线半径。缓圆点到圆缓点算一段线元,起终半径都是圆曲。
②线元法
曲线超高计算公式为 :h=11.8*V ⒉ /R h ——外轨超高量 .V ——通过曲线时的列车速度 (km / h);R ——曲线半径 (m)。实际设置超高时,取其整数到 5 毫米,最大超高为 150 毫米 .单线上下行速度悬殊时,。
线元法特点:线型随意组合、里程可间断。
线元法参数:开始里程、结束里程、起始坐标、起始方位角、半径、转向。
在300km/h的速度下,一等座基价大概是0.74元/公里,二等座基价大概是0.46元/公里;如果线路等级低于200km/h,一般情况下按200km/h计算。如果线路等级是300km/h(如京沪、京广高铁),G车跑300km/h的速度,二。
当添加下一个线元的时候,软件会自动将上一线元的结束点作为下一线元的开始点,因此添加下一线元时,软件会自动显示起始里程、起始坐标、起始方位角,当然这些数据你可以自己修改。有时候软件自动生成的起始坐标、起始方位角和图纸上有稍微差别,你可以手动修改成和图纸一样的数据,这样便于减小累计误差,增大计算精度。
数据检验方法:可以根据下一线元自动生成的起始坐标、起始方位角来判断上一线元的输入是否正确,有的图纸给的方位角数据较少,需要每隔几个线元才能检验方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