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既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又是才华横溢的诗人。他戎马倥偬,倚马可待,创作了大量记录革命岁月的诗词,被誉为“元帅诗人”。毛泽东评价陈毅诗词“大气磅礴”,郭沫若赞誉陈毅“将军本色是诗人”。
陈毅元帅
1901年,陈毅出生于四川乐至。他自幼天资聪慧,绝笔诗周文雍翻释,喜好古文诗词,写得一手好文章,被同学誉为“陈刷把”(比喻写文章如油印一般快捷清正)。陈毅诗词灵活运用白话诗与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古诗、格律诗、长短句等形式,体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这些诗如江河奔流,风云激荡,大气磅礴,具有不可阻隔的气势。
1901年,陈毅出生于四川乐至。他自幼天资聪慧,喜好古文诗词,写得一手好文章,被同学誉为“陈刷把”(比喻写文章如油印一般快捷清正)。陈毅诗词灵活运用白话诗与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古诗、格律诗、长短句等形式,体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这些诗如江河奔流,风云激荡,大气磅礴,具有不可阻隔的气势。
企业回法穆兰,名士,尊达手表维修服务热线:400-185-6077,江苏省手表维修服务地址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汉中路1号新街口国际金融中心10楼H;苏州市工业园区苏州中心办公楼C座22层08室;无锡市梁溪区人民中路139号恒隆广场写字楼1座11层1104室。服务时间。
1923年春节,有感于国事艰难、家道中落,陈毅夜里辗转反侧起床作七绝一首:“年年难过啼饥寒,处处环境亦皆然。待到一朝风雷动,谁说苦尽不生甜。”反映出陈毅哀民生之多艰的悲悯情怀,立誓铲除人间不平事的远大抱负。
1923年11月,陈毅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他在文章中写道:“以前我觉人生无望,世界是灰暗无色,现在我找着了红光,这是一支烛炬,引导人类跳出自我、家族的狭窄牢笼,到达极自由的乐园。”表达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立场。
在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中,陈毅拄着拐棍、拖着伤腿奔走于各游击区。他坦言,那是他“在革命斗争中,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其《赣南游击词》中“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便是那时的一段真实写照。
1936年冬,陈毅在江西梅山被围,敌人以5个营的兵力日夜不停展开搜索。因伤病缠身,他埋伏草莽丛中20余日,有好几次,敌人的脚步近在眼前。
梅岭三章
陈毅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原诗没有题目,诗题是后人代拟的。就义,是为了正义而付出生命的意思。作者在诗中表示,自己报国之心不但至死不变,即使死后也不会改变。杨继盛(1516年[7] -1555年)明代著名谏臣。字仲芳,号椒山,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岳飞绝笔诗是指写给他儿子的诗。岳飞绝笔是写给他儿子的诗,是诗人的绝笔。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
从湘南暴动到井冈山会师,从转战赣南闽西开辟中央苏区到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从江南抗日到淮海战役,陈毅用诗词对我们党领导的武装斗争、人民战争作了形象记录和热情歌颂,用火热的战斗激情谱写火热的战斗生活,把斗争的艰苦性与英雄的大无畏精神完美融合。
陈毅打太极拳 新华社资料图
绝笔诗可以理解为诗人生前留下的最后一首诗,如:李白(701~762)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铭》中说: “(李白)赋临 终歌而卒”。《临终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