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金元北曲,元曲里面的艳曲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散曲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现在我们来具体看看“杂剧”和“散曲”这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散曲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现在我们来具体看看“杂剧”和“散曲”这两个概念。

杂剧可分为宋杂剧、金院本和元杂剧。就其音乐—北曲来说,则是一种早期的以曲牌体为特色的重要声腔系统。它吸收、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的优秀成果,对当时的南戏和明代以来南北各种地方声腔剧种给予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杂剧最早见于唐代,泛指歌舞以外诸如杂技等各色节目。到了宋代逐渐成为一种新表演形式的专称,包括有歌舞、音乐、调笑、杂技。北宋以后,杂剧既有随宋室南迁的,也有为金所继承的,元曲里面的艳曲,金继承的宋杂剧也称原本,性质上与宋杂剧却没有区别。北宋末至南宋初,南方也产生了一种与宋杂剧不同的戏曲南戏,又叫戏文,又因为产生地在浙江温州,所以又叫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南戏重故事情节,结构可调整,而宋杂剧基本由三段构成。南戏虽不讲究宫调,后来才形成集曲成套,曲牌连接有一定次序。

13世纪后半期,元杂剧雄踞剧坛。它的结构呈显著的四折一楔子结构,一人主唱,曲白相连。“折”相当于一场戏,一折当中场景可有所变换。“楔子”的篇幅比较短小,通常放在第一折前作为序幕,偶尔也会放在两折之间作为剧情的过渡。个别杂剧亦有突破四折一本的形式的,创如《赵氏孤儿》,其为五折。一般说来,一本为一剧,但《西厢记》则是以五本为一剧,看来故事的内容对剧本也甚有影响。元代杂剧剧本注重舞台性,角色分工类型化,漠视生活外部形态真实,以类型化、象征化的手法,表现剧作的内在情绪。内容多为民间传唱的故事,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

元曲又称夹心,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

元杂剧的音乐北曲,是形成于北方的一种曲牌联套体声腔系统。它继承了唐宋以来的歌舞音乐(如大曲和转踏)、说唱音乐(如鼓子词、唱赚和诸宫调)、歌曲(如曲子词、汉族和北方兄弟民族的民间歌曲)等音乐元素。

首先,元代的社会现实是元曲兴起的基础,元朝疆域辽阔,城市经济繁荣,宏大的剧场,活跃的书会和日夜不绝的观众,为元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其次,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化,促进元曲的形成;再次,元曲是诗歌本身的内在规律。

元曲金元北曲

散曲被元人称为“乐府”或“今乐府”。其名最早见于明初期朱有敦的《诚斋乐府》,它指出散曲只含小令,不包括套数。明代中叶以后,散曲的范围逐渐扩大,把套数也包括了进来。至20世纪初,吴梅、任讷等曲学家等人确认,散曲包含小令和套数。

元杂剧: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北曲、元曲。元曲包括元杂剧和元代散曲两个部分,它在金院本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而形成的,正当南戏盛行之际,北杂剧走向成熟。13世纪后半期是元杂剧雄踞剧坛最繁盛的时期。四折一楔子的结构形式是。

元曲金元北曲

散曲产生于民间的俗谣俚曲。是一种同音乐结合的长短句歌词,在宋金时期又吸收了一些民间流行的曲词。尤其是少数民族的乐曲进入中原之后,与中原正乐融合,许多传统词曲不能适应新的音乐形式,散曲即应运而生。金元时散曲于北方起源,故又称北曲。它包括小令、套数和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主要形式。

元曲金元北曲

小令又叫“叶儿”,其名称源自唐代的酒令。单片只曲,调短字少。还有一种联章体又称“重头小令”,则是由数支小令联合而成,题同调,内容相连,首尾句法相同,每首小令可以单独成韵,多的可达百支。

套数又称“套曲”“散套”或“大令”,是从唐宋大曲、宋金诸宫调发展而来。有三个特征:全套必须押韵相同;需有尾声;同官宫调的两个以上的单曲连级而成。套曲篇幅相对大,内容复杂,或抒情,或叙事,或二者兼而有之。

带过曲是由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组成,如[雁儿落带得胜令]【骂玉郎带感皇恩采茶歌】等,曲牌最多不超过三首。带过曲属于小型曲组,容量较小,没有尾声。

散曲从结构上还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它之所以称为“散”,是相对元杂剧的整套剧曲相对而言的。但它是一种可以独立存在的文体。其特性有三点:语言有一定格律,同时吸收口语自由灵活的特点,因此呈现口语化以及曲体某一部分音节散漫化的状态;艺术表现上比近体诗和词更多地采用“赋”的方式,加以铺陈;散曲押韵比较灵活,可以平仄通压,句中还可以衬字。北曲衬字可多可少,南曲有“衬不过三”的说法。

上一篇 2023年05月18 22:31
下一篇 2023年04月23 13:31

相关推荐

  • 红的诗句,红字飞花令100句

    花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孟浩然《春晓》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唐·王维《鸟鸣涧》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春望》杜甫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清·曹雪芹《葬花吟》春花秋

    2023年05月25 268
  • 会当凌绝顶下一句,会当凌绝顶下一句搞笑

    一、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上期答案)《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企业回真力时,名士,尊达手表维修服务热线:400-185-6077,江苏省手表维修服务地址位

    2023年04月23 298
  • 元曲300首pdf,元曲大全300首

    宋词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它始于梁代,形

    2023年04月10 217
  • 海棠花诗句李清照,赞美海棠花的千古名句

    她是“藕花神”;她曾“词压江南,文盖塞北”;她被誉为“词国皇后”;她是柔情与豪气并重的千古第一才女......她,就是号称易安居士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她还是个酒道中人,她的的酒

    2023年06月06 220
  • 点面结合元曲,点面结合写一个场面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答题术语解读第一节、表达方式一、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秋绪,常常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

    2023年04月18 223
  • 咏志的诗句,咏志诗二十首

    《易经》里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生命靠什么而存活?除了必备的物质条件,恐怕就是一口“气”了——浩然正气,坦荡于世。《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

    2023年04月20 282
  • 清明诗句古诗,清明最好的十首诗

    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历书》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时节,杨柳初绿,草长莺飞,

    2023年05月04 287
  • 三行情诗怎么写,三行情诗要求格式

    最近好像很多人都不更新三行情书了,还记得之前那首很火的三行情诗吗?这个三行诗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反过来读的意思,即我在剥螃蟹壳,在写笔记本,漫天雪花枫叶落在我身上,我在想你。第二层是说这些都是和现实对

    2023年05月24 282
  • 抚今追昔下一句,抚今追昔话衷肠

    时光漂逝抚今追昔不但有如烟往事还有难忘的回忆那温馨的笑靥那曼妙的影子哪一瞬不动人哪一霎不怜惜幸福的时光太多甜蜜上一句说:抚今追昔忆当年下一句对:好汉不提当年勇那清妙的旋律那芳香的气息哪一刻不陶醉哪一时

    2023年04月30 296
  • 无限风光在险峰全诗,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含义

    毛泽东有一首七绝诗曰:“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这首诗既颂扬了“定力”,也颂扬了“磨砺”。其中“乱云飞渡仍从容”颂扬的就是“定力”。这个定力,伴随着毛泽东的革

    2023年04月20 291
  • 关于要下雪的元曲作文结尾,关于下雪了的作文结尾

    冬至后,地球开始寒冷的模式,各地大雪飘飘,银装素裹,可惜,从小雪开始就盼望的雪花却久久不能亲眼见到,只有读有关大雪的诗歌,想象雪花漫天的情景。而古诗词中的雪永远洁白清凉在我们心底。虽然冬至已过,而雪花

    2023年04月17 250
  • 上坟的诗句,上坟祭祖的诗词

    [闽南网]上坟祭祖的诗词,翘首以盼,2018年清明小长假即将来临,此时正值春光大好的时节,利用这几天假期外出踏春岂不是非常好,那么大家知道从古至今关于清明节的诗词有哪些吗,你又会背多少?下面小编分享一

    2023年05月09 217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