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元杂剧
1、元曲:杂剧+散曲。散曲=小令+套曲(又叫套数,由多支曲子连贯组成,可供配乐歌唱,是元杂剧的主体部分)
2、元杂剧:
①概念及产生:元代戏曲形式,语言以北方民间口语为基础,融歌曲、宾白、舞蹈、表演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②结构特点:①一般每本四折,有时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元曲有哪三部分组成,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不受时空限制,一折相当于话剧的一幕,大多包括较多场次,四折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②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的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
③剧本组成:
A)曲词:剧中人的唱词,杂剧的主体部分,是在诗词、民间说唱文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是按曲牌规定的字数、平仄、句法、韵脚等填写的唱词。除楔子可同由次要人物唱以外,一剧四折通常由主角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有白无唱。特点是:
a)有严格韵律,以符合演唱要求;
b)可衬字或增句,以利自由地表情达意;
c)语言通俗凝练;
d)每折唱词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B)宾白:指人物对白、独白、旁白、带白等,由白话或部分韵文组成,因杂剧以“唱为主,白为宾”故称“宾白”。
C)动作名称:科、介,是关于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等的舞台说明。
D)角色名:旦(女角,正旦即指女主角,另有花旦、老旦、刀马旦等),末(男角,正末即指男主角,另有外末、副末、大末、小末等),净(俗称花脸,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子),丑(滑稽角色),卜儿(扮演老年妇女),洁郎(扮演和尚)
元曲分为散曲和杂剧,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数,元代涌现了一大批名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被誉为元曲四大家.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
元杂剧正是通过曲词、宾白、演员的表演来推动剧情发展,刻画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主旨的。
二、元曲四大悲剧:
《窦娥冤》关汉卿
《梧桐雨》白朴
元曲分为散曲和杂剧两部分。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为元代儒客文人智慧精髓,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
《汉宫秋》马致远
《赵氏孤儿》纪君祥
元曲四大爱情剧:
《拜月亭》关汉卿
《西厢记》王实甫
《墙头马上》白朴
《倩女离魂》郑光祖
三、元曲四大家
1、关汉卿
2、马致远
大都(今北京)人,马致远以字“千里”,晚年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代表作《汉宫秋》、《青衫泪》。
3、郑光祖
字德辉。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所作杂剧在当时“名闻天下,声振闺阁”。所作杂剧可考者十八种,现存《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塩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三战吕布》等八种;其中,《倩女离魂》最著名,后三种被质疑并非郑光祖作品。除杂剧外,郑光祖写散曲,有小令六首、套数二套流传。
4、白朴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杂剧家。 代表作《墙头马上》。
四、元曲代表作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元曲分为元杂剧和元散曲。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散曲和元杂剧):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散曲”是和“剧曲”相对存在的。剧曲是用于表。
《卖花声·怀古 》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元曲是由两类文体组成的,一个是散曲,还有一个就是杂剧,散曲又包含了小令和套数。散曲和杂剧属于相对的存在,散曲是应用于表演的剧本,适用于各种角色的唱词、动作、台词等;而杂剧属于将歌曲、舞蹈、宾白等三者结合起来的。
《窦娥冤(节选)》 关汉卿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南吕一枝花》 关汉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