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曲?
答:曲,一般称作“散曲”。散曲是继词之后而兴起的一种诗歌新形式。广义的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杂剧就是诗剧,他有人物、故事,它的唱词就是一首一首的散曲。例如《董西厢》、《拜月记》、《桃花扇》等就是杂剧(诗剧)。 狭义的曲则专指散曲,也可以简称曲,它没有人物和故事,是一首一首的供清唱的歌。也是诗的有一种形式。以下只说散曲,不说杂剧。
二、散曲是怎样分类的?
又称套曲、散套、大令,是从宋大曲、宋曲诸宫调发展而来的。体制特点有三。 1、 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首曲牌相连而成。 2、 各曲同押一韵。 3、通常在结尾部分还有[尾声] (三)带过曲 由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组成。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答:散曲分为小令和散套两种。小令还可以分为寻常小令、重头、带过曲、集曲四种。散套还可以分为北曲散套、南曲散套、南北合套三种。 散曲这个名称,是对戏曲说的。戏曲有曲子(歌曲)、宾白(对话和旁白)、科介(动作),是用来在舞台上表演故事的。 散曲只有曲子,没有宾白,没有科介,只用来清唱,所以又叫清曲。
㈠小令
散曲包括小令和散套两大类。小令的体制比较短小,一般以一支曲子(也就是一个曲牌)为独立单位。
重头和带过曲虽然是两支以上的曲子,但也不是成套的曲子,所以称小令。 曲的小令,和词的小令不同,词的小令,是指体制短小的词;曲的小令是相对成套的曲子而言。 小令也称作“叶儿”。“叶儿”是当时民间曲调的“时行小令”、“街市小令”、“时尚小令”。还有,小令被称作“叶儿”,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小令体制短小,象一片叶子;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小令不属于套曲,是单支曲子,像树叶儿不附在枝干上。
⒈寻常小令。
寻常小令,就是通常的小令,是指单支的曲子,大都一韵到底。它是小令中最简单的形式,其体制相当于诗的一首,词的一阕。
⒉重头。
词中上下两片声调格律完全相同的,也就是说后一片重叠前一片的,叫重头。曲中的重头,就是把声调格律完全相同的曲调,重复填写。至于填写多少?没有规定。有的只有两首,有的多至白首。重头的用韵可以每首不同,题目也可以每首不同。
⒊带过曲。带过曲或称带过头,也是小令中一种体式。寻常小令是以一支曲子为单位;带过曲子是以二支或三支不同的曲子组成的一曲。这两支或三支曲子,他们之间的音律必须衔接。带过曲一般填写到三支为止。如果还要填写,就不如改作套曲。 带过曲可以用“带过”两字,如〔雁儿落带过得胜令〕;还可以用一个“带”字或者“过”字或者“兼”字,如〔雁儿落带得胜令〕、〔雁儿落过得胜令〕、〔雁儿落兼得胜令〕;但也有的带过曲不用“带过”、“兼带”、“带”、“过”、“兼”等字。
⒋集曲。集曲就是将几支甚至几十支不同的曲调,在每一个曲词中截取一句或数句,组成一支新的曲调,另外取一新曲调名。集曲也叫“犯调”,就像词中有“犯”与“摊破”一样。集曲集词一宫调的曲调,叫“犯本宫”;集不同宫调的曲调,叫“犯别宫”。由于集曲也叫“犯调”,就像词中有“犯”和“摊破”一样,所以有的集曲的曲调名就加上“犯”和“摊破”字样。
㈡散套 曲中的套曲,又叫套数。是指散曲中的套曲和戏曲中的套曲而言。套曲必须有两支以上同一宫调的不同曲子相联,如果宫调不同但笛色(即笛子的调高,如正宫调、小宫调之类)相同,一般也可以互借入套。套曲必须首尾一韵到底,不能换韵。不能以支计算,只能以套计算,所以称为套曲或套数。 散套是散曲中套曲的别称。有人称它为“套数”或“杂套”,还有人称它为“大令”或“乐府”。
元曲是什么和什么的合称,⒈北曲散套。北曲散套由支曲和尾声两个部分组成,用两支或两支以上同一宫调或宫调不同而笛色相同的曲子相联,末尾加上尾声,就成为一套北曲散套。北曲散套的尾声又称为“煞”、“尾”、“结音”、“余音”等,它常和别的曲调混合在一起。
⒉南曲散套。南曲散套由引子、正曲(过曲)和尾声三个部分组成。散套除引子和尾声外,统称过曲。用两支或两支以上的同一宫调或宫调不同而笛色相同的南曲曲子相联,前面加引子,后面加尾声,就成为一套南曲散套。南曲散套也有不用引子,由正曲和尾声组成的。还有不用引子,由重头和尾声组成的。
南北合套。本来,北曲散套是由北曲组成,南曲散套是由南曲组成,在曲牌连套的形式上各成体系。但是,有了南北合套以后,这种界限就打破了,南北曲牌就可以组合在一起联成一套。
2、套曲:又称“套数”,“散套”,或者“大令”,它是从宋、金时期的唱赚、诸宫调等发展而来的。其特点是:把同一宫调的若干支不同曲牌的曲子连缀在一起,少则数首。多则十几首,甚至几十首,构成一个庞大的整体。这。
三、什么是宫调?
四、散曲与词有哪些异同?
答:散曲是词发展至鼎盛时期产生的一种新诗体。它深受词的影响。和词有不少相同之处。但它和词是两种诗体,因此,有同有异。
㈠名称相同。单首散曲名叫“小令”,和词名“小令”相同。散曲也称“乐府”,这点也和词相同。散曲又称“词余”,也和词名“诗余”同理而设,实际上是从“诗余”演化而来的。
㈡句式相同。散曲和词都是长短句,散曲一句短到一字,长至十一字的都有。
㈢同是歌词。散曲和词都是配乐的歌词,都入宫调。例如散曲《人月圆》和词《人月圆》都入“黄钟宫”。不过,词的宫调不须标明,慢慢的人们也就忘记了。散曲的宫调必须在曲牌前面标出来。
㈣词有词牌,散曲有曲牌,这点相同。曲牌还有个特点,就是引入词牌作为曲牌,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将词牌及其字数、句数、平仄、宫调全部照搬过来,于是一首词同时又是散曲,如《人月圆》、《秦楼月》、《太常引》等。另一种情况是词牌和曲牌名称相同,但字数、句数、平仄、宫调不完全相同,或者完全不同。
㈤词和曲雅俗共赏。词从民间进入文人创作圈子以后,变成高雅的艺术;脱离乐曲而独立后,便成了高雅的文学品种,是“阳春白雪”。散曲虽然也进入文人创作的范围,但多民间性,因此,是“阳春白雪”,也是“下里巴人”,雅俗共赏。
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令",是从唐宋大曲、宋金诸宫调中发展衍生而来,套数的体式特征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即它由同一宫调的若干首曲牌联缀而生,每个曲目同押一部韵,而且在结尾部分还有尾声,如关汉卿的《南吕&mi。
五、散曲有哪些特点?
答:将散曲与诗词做一比较,可以看出以下特点:
㈡从语言上。散曲打破格律诗词主要以文言词语为基础来遣词构句的规范。以当时的北方方言为准,押韵可以用“阴平、阳平、上升、去声”四声混押。同时大量口语入曲,因而将传统诗词质素、民歌风韵以及俚词俗语揉为一体,形成一种新的文体的语言风格。
㈢从修辞语法上。散曲最突出的是使用叠词、重句,以及象声、摹形、拟态等形容词语,增强了语言效果。
至于"套数",又称“套曲”、“散套”或“大令”,是从唐宋大曲,宋金诸宫调发展而来。其定制一般有三个特征:一是全套必须押韵相同;二是有【尾声】;三是同宫调的两个以上的只曲连缀而成。套曲以其较长的篇幅表达相对。
㈣从对仗形式上。诗词通常仅用“偶对”,即二句一对。而散曲除偶对外,还可以三句成对的“鼎足对”;四句对仗的“连对”;多,什么曲牌写什么内容,例如:《正宫·黑漆弩》宜表达惆怅雄壮情感。《中吕·喜春来》宜于表达欢快情绪,多用于对景抒怀的短篇《南吕·四块玉》宜于抒发感叹情怀。《仙侣·一半儿》宜于表达清新绵邈之情感。《黄钟·昼夜乐》宜于表达缠绵情感。《双调·折桂令》宜于表达健捷激昂之情感。《越调·小桃红》宜于表达宣泄忧郁心情。
它是以“套”计数的曲子,不同于以“支”计数的一支曲的“小令”,故称为“套数”。“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令,是从宋大曲、宋曲诸宫调发展而来的。套数特点有三大特点:1、 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首曲牌连缀而成。2。
六、南北曲有何区别?
答:曲有南曲、北曲之分。南曲是宋元时期南方散曲、戏曲所用的各种曲调的统称。北曲是宋元时期北方散曲、戏曲所咏各种曲调的统称。 因为南北地区的音乐存在着显著差别,各有其不同特色,就是在这种社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南曲和北曲有什么区别呢?简而言之,南北曲在腔调、板眼、衬字和伴奏乐器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