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一三五押韵,押韵还是押韵

一、中国古诗词文体常识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按形式分为:(一)古体诗3、曲韵:元曲在押韵方面严守《中原音韵》十九部的要求而分平、上、去,用韵上有以下特点:平仄通押,不避重韵,一韵到底,借韵、暗韵、赘

一、中国古诗词文体常识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按形式分为:

(一) 古体诗

3、曲韵:元曲在押韵方面严守《中原音韵》十九部的要求而分平、上、去,用韵上有以下特点:平仄通押,不避重韵,一韵到底,借韵、暗韵、赘韵、失韵。 4、平仄:曲在用字的平仄上比诗词更严,而特别注重每首末句的平仄。 5、对仗:曲。

押韵还是押韵,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形式上较自由。

如:《陌上桑》《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迢迢牵牛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李白《蜀道难》白居易《琵琶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二)近体诗

包括律诗和绝句。

1.绝句:五言或七言,全诗四句,五言绝句首句一般不入韵,七言绝句首句入韵较多;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五言绝句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柳宗元《江雪》等。

七言绝句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杜牧《泊秦淮》等。

2.律诗:五言或七言,全诗八句;押韵、对仗(对偶):三、四句对仗,五、六句对仗。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五言律诗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杜甫《春望》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七言律诗如:杜甫《望岳》王湾《次北固山下》李商隐《无题》等。

律诗第一、二句叫首联,第三、四句叫颔联,第五、六句叫颈联,第七、八句叫尾联。

(三)词

1.词的名称: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如《稼轩长短句》。

词形成于唐,盛行于宋。其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2.词的分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3.词的分类:按字数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到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落分: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4.词的牌与题:词牌与词的形式有关,规定词的调、字数、平仄等;词的题目与内容有关。如辛弃疾《江城子 ·密州出猎 》“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

(四)曲

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这种就是首句入韵格式的,“空”、“同”、“风”的韵母为“ong”、“eng”,视为同韵,在平水韵中同属于“一东”部,所以是押韵的。近体诗一般是平声押韵,不允许邻韵通押,不允许转韵(律诗、排律),但是像这种首。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二、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

(一)树木类

1.松柏

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高洁的品质。

2.竹子

3.杨柳

“柳”谐音“留”,常作留客之意,又因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将别情用柳化成形象语句的是柳永,他在《雨霖铃》中写道:“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以杨柳岸配合晓风、残月等意象,把自己与情人分别的凄惨之意描绘得淋漓尽致。

4.梧桐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如李煜《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缺月”、“梧桐”、“庭院”渲染了一种凄凉的境界,词人内心充满孤寂之感。

(二)花草类

1.黄叶秋风萧瑟,落叶飘零,常给人凄凉孤独之感,故古典诗歌中黄叶常常指凋零或美人迟暮之意。最为著名的是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流。”

2.采薇

借指隐居生活。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诗中用伯夷、叔齐指责周武王代商为“以暴易暴”,因而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采薇而食,以至饿死的故事(见《史记·伯夷列传》),表示了蓄不投降的决心。

3.红豆

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4.芳草

“芳草”是一种香草。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唐宋时期,“芳草”在唐宋诗词中,漫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寄托了多少文人的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

5.落花

“落花”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诗人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6.菊花

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以来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7.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8.莲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莲子”即“怜子”,“清如水”象征爱情的纯洁。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莲还常用来象征高洁的品行。如: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三)鸟兽类

1.杜鹃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

2.燕子

燕子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如: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元曲一三五押韵

3.鹧鸪

鹧鸪的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愁绪。如: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4.寒蝉

寒蝉(秋蝉)是悲凉的同义词。唐人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头,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5.雁

雁是候鸟 ,随季节变换而迁移, 春天北飞,秋日南归。季节更替之时,大雁都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特点常常唤起人们逆旅乡思、离恨别愁的情感。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和天荒地老永不褪色的亲情。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疆场征战,物换星移,雁能归家,人几时回?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夜深人静,思乡情切,秋雁无情,为何啼断人肠?雁还代指书信、音信。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乡音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6.青鸟

青鸟是传书的信使。传说西王母有三只青鸟,一只先被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7.沙鸥

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

8.乌鸦

9.猿

猿源于大自然对人的影响而积淀下来,内涵是哀愁凄厉。这种悲愁常与思乡、怀人或迁谪的痛苦相联系。如:郦道元《三峡》:“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黄莺

黄莺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用黄莺歌唱写出江南美丽的春景;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用黄莺鸣啼、燕子轻飞来说明春天的来到。

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 所以读者可发现。

(四)自然现象

1.残阳

夕阳残照,能引起无穷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往往错综交织,感慨万千。诗人笔下的夕阳(包括斜阳、残阳等)多给人以失落凄凉、漂泊沧桑之感。李商隐的《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古人常用“夕阳”发思古之幽情。

2.月亮

4、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脱布衫—小梁州—么篇—二(煞)—一(煞)—煞尾5、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倘秀才—塞鸿秋—耍孩儿(借般涉)—四—三—二—一—煞尾6、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滚。

月亮是诗人抒情达意争相选取的一种意象。它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李白的《静夜思》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已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思乡的意象。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游子流浪在外,思念家乡,总觉得无论什么事物都是故乡的好,连天上的月亮也是故乡的又圆又亮。“月是故乡明”是异乡游子对家乡深切思念的外现。

3.流水

流水常常能引起人对时光流逝 ,愁绪绵长,历史变迁的感叹。《乐府诗集·相和歌辞》:“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诗人见流水思年华易逝;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水流的持续不断而给人以无奈。

4. 细雨、烟雾

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托诗人无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无边丝雨细如愁”,细雨绵绵,愁也弥漫。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归家不得,或者漂泊他乡,不知家在何处,渐渐升起的烟雾使人生出诸多愁绪。

上一篇 2023年05月02 19:19
下一篇 2023年05月29 04:35

相关推荐

  • 荷笠带斜阳下一句,千古佳人荷笠斜阳意思

    他被称为“五言长城”。他性格刚烈,多得罪权贵。他每每写诗,不言姓,但书“长卿”,天下无人不知。企业回法穆兰,名士,尊达手表维修服务热线:400-185-6077,江苏省手表维修服务地址位于:南京市秦淮

    2023年04月12 254
  • 柳树的诗句,赞美河边垂柳的诗句

    柳在诗词中,代表着离情别意。人们在送别时,会折柳相赠。当春天来临时,柳条抽芽,点点青翠,喻示着春天的到来,赞美河边垂柳的诗句,而那随风飘荡的柳条,又何尝不是离人的点点思念呢。30首柳的诗词,其中,有美

    2023年05月03 284
  • 芭蕉一点愁元曲,一点芭蕉一点愁上一句

    元曲是文学中的一朵艳丽的花。无数的曲作家们给大家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今天,诗词要介绍十首优美的元曲。意境美,语言美,词句美。读了一遍就会爱上。《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

    2023年04月19 271
  • 谨记于心下一句,谨记于心下句怎么接

    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人民警察群体是一个英雄的集体,也是一个奉献的集体,感谢他们的负重前行换来我们的岁月静好,谨记于心下句怎么接,在镇巴县人民法院也有一群默默奉献的队伍,他们甘当绿叶

    2023年05月10 261
  • 关于春天的优美诗句,赞美春天景色的诗句

    春风浩荡满目春!春风是春天的使者,初春的美好,离不开春风的吹拂。在古诗词里,春风是诗人们钟爱的一个意象。她是王安石笔下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思乡情怀,她是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赞美

    2023年04月23 215
  • 乡愁的诗句余光中,余光中的思乡诗

    一、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

    2023年05月10 303
  • 喜结连理下一句,恭喜一对新人喜结连理的意思

    集体婚礼上,新人们携手走过献花拱门。韩章云摄当天,恭喜一对新人喜结连理的意思,平日里庄严肃穆的军营被大红喜字、花球彩带装扮得格外喜庆,营区内处处张灯结彩、披红挂绿,官兵们里里外外都在为一件事忙活——1

    2023年05月04 248
  • 修仙不成反堕魔上一句

    假如您问小伙伴五一准备去哪里玩?相信他一定回复你:别闹!五一还去旅游?您是准备去看人还是看车?正所谓,不到长城非好汉,到了长城一身汗呐~相信去过长城的人都知道,长城已经变成介锅样子:小编看着这人挤人的

    2023年06月04 240
  • 茶的诗句,品茶人生金句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众多好诗流传在人间。而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很多诗人都写了有关茶的古诗,表达了对茶的喜爱和赞美。我是猫猫,今天我给大家讲述5首描写茶的古诗,文采飞扬,令人拍案叫绝。第1首

    2023年04月18 282
  • 唐诗宋词元曲古文观止,唐诗宋词元曲

    以下唐诗和宋词十大名作排行榜,是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兆鹏面向海量作品,根据历代选本、评点资料等数据,定量分析而来的结果,反映的是千年跨度、大浪淘沙之下最受欢迎的作品。元曲十大名作排行榜,则是对元曲颇为

    2023年04月14 294
  • 以德服人下一句是什么,以德服人怎么怼回去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孟子提出的王道精神,是中国政治哲学的一个大原则。自孟子提出这个观念以后,中国历代的政治思想均以此作为政治的大原则。孟子说“以力假仁者霸”,以权势及武力为手段,而又

    2023年04月19 278
  • 元曲三百首译注评,宋词三百首译注评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

    2023年04月18 226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