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把13岁的少女称作豆蔻年华,正巧,娉娉袅袅十三余全诗翻译,有一种豆蔻花长得很“形象”,让人看到后不免产生很污的印象,好像古人每天都在开车似的,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咱们先搞清楚这个比喻的来源
《赠别》
唐朝诗人杜牧《赠别二首·其一》原文: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注释:娉娉袅袅:身姿轻盈柔美的样子。十三余:十三四岁。豆蔻句:豆蔻至初夏开花,二月初尚未开花,故用喻处女,后。
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全句:赠别二首·其一 杜牧 〔唐代〕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译文:十三四岁的少女姿态袅娜,举止轻盈美好,就像二月里含苞待放,初现梢头的豆蔻花。十里扬州路的春风骀荡,珠帘。
把13岁女孩称作豆蔻年华,就来自于唐朝诗人杜牧的这首诗。
杜牧这个人,风流成性,曾经自嘲: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说自己在扬州纵情声色十余年,宛如一场春梦,猛然回头,发现自己除了在青楼小姐姐那里留下了一个薄幸郎的名声之外,毫无成就。
《赠别·其一》作者: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注解】:1、豆蔻句:喻处女,后因称十三四岁女子为豆蔻年华。【韵译】: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象二月初含苞待。
接着搞清楚什么是豆蔻
后世或因误会,或因玩笑,说到豆蔻的时候都喜欢丢下这么一张图,顺带说一句杜牧你个老流氓。
为什么把13岁的少女称为豆蔻年华?
站在“梢头”的少女张好好,随着二月春风摇曳着裙摆,轻歌曼舞,杜牧才会赞美她是“娉娉袅袅”。
13岁的少女,正如那豆蔻花未开之时,具有未经人事的单纯可爱,美,且娇羞,洋溢着青春气息的粉嫩小脸蛋儿上,好像要滴出水儿来,正如这含胎花一般让人心疼。
《赠别二首.其一》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 杜牧(公元803-公元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