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
看完话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以下简称《救风尘》),一朋友道:谢幕时,制片人介绍此剧的原作者是关汉卿,杂剧四大家和元曲四大家的区别,我身边有人问,关汉卿是谁?很有名吗?众人皆笑。笑后,我禁不住想:今天,还有多少人知道关汉卿?
看完话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以下简称《救风尘》),一朋友道:谢幕时,制片人介绍此剧的原作者是关汉卿,我身边有人问,关汉卿是谁?很有名吗?众人皆笑。笑后,我禁不住想:今天,还有多少人知道关汉卿?
元曲四大家代表作是什么?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以杂剧的成就最大,最著名的是《窦娥冤》。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白朴的代表作是《墙头马上》。郑光祖的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救风尘》一开始,不是话剧。关汉卿写它时,是700多年前,形式是元杂剧。关汉卿,当然有名,他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代表作是《窦娥冤》,写过《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单刀会》等剧目60余种,存世仅10余种。但这并不影响今人将他遗忘;事实上,记得元杂剧的人也不多了。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品如下:1、关汉卿,代表作品:《窦娥冤》、《救风尘》。2、郑光祖:《迷青琐倩女离魂》、《虎牢关三战吕布》等。3、马致远:《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4、白朴:《天籁集》。关汉卿。
究其原因,自然与元杂剧难以舞台再现有关。虽然杂剧曲牌有许多被后代沿用,但唱法、行当、表演范式等并未保留下来。今天舞台上最古老的、被称作“百戏之祖”的昆剧,尚比它晚了近百年;至于京剧、越剧等更是“后生晚辈”。元杂剧的剧目,有些被后代曲家改编为昆剧、京剧等,并因此获得舞台生命的延续。至于大量未曾改编的,便逃不脱散佚、失传的命运了。
元曲四大家分别是: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他们是元代杂曲作家,代表着不同的杂剧创作流派,所以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关汉卿一生共创作杂剧60多首,散曲加上小令40首,代表作有很多,如《窦娥冤》、《单刀会》等。
我们不难看到:脱胎于元杂剧的话剧《救风尘》,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歌姬宋引章本已许婚给“穷秀才”安秀实,却又毫不犹豫地移情于“富二代”兼“官二代”周舍;姐姐赵盼儿则神奇地预言了“花言巧语的男人不可靠”。这样的一幕幕是何等熟悉?细思量,我们不由得感叹:宋引章、周舍其实正生活在我们当中,只不过换了脸孔而已。
自话剧《救风尘》首演以来,收获了不少肯定,但也不乏质疑声,如有网友认为它“不今不古”。个人觉得,大可不必如此苛责,毕竟今古有别、形式不同,既然时过境迁,就要包容现代观念和话剧元素。大荧幕上,罗密欧不也曾作为“美国牛仔”在街头火拼吗?而许多老戏都有登上话剧舞台的潜力,如《墙头马上》《拜月亭》《风筝误》,看过《救风尘》,有理由相信,它们的话剧效果或也值得期待。
元朝杂剧四大家是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关汉卿,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珠帘秀,他的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