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此情此景,杜甫曾在《春望》中亦有类似描绘: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虽然,一个是秋天之景,一个是春天之景,而其哀婉沉痛之情,却可称颉颃。战乱,不止是国家破。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重阳节登高是古已有之的风俗。
王维说&34;。因登高而引发出深沉的乡思,遥怜故人菊后面一句,写得诚挚感人,但这单纯的思亲情绪毕竟围绕一己的身世,境界算不得宽阔。
岑参这首诗则不然。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强,是勉强,是不愿为之而又不得不为之的心态体现。
&34;,结合题目&34;来看,是流露出浓郁的思乡情绪,但&34;不仅是故园,更是诗人生活了多年的帝都。而它,竟被安、史乱军所占领。
遥怜故园菊下一句是应傍战场开。全文如下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朝代:唐朝 作者: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重阳节登高是古已有之的风俗。王维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因登高而引发出深沉的乡。
在这种特定情境之下,诗人又怎能有心思去过重阳节,去登高胜赏呢?
企业回法穆兰,名士,尊达手表维修服务热线:400-185-6077,江苏省手表维修服务地址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汉中路1号新街口国际金融中心10楼H;苏州市工业园区苏州中心办公楼C座22层08室;无锡市梁溪区人民中路139号恒隆广场写字楼1座11层1104室。服务时间。
所以,&34;句,实际上是在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
他想到故园今日黄花堆积的情景,只能遥遥寄去一片深沉的乡情。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34;字,渲染出诗人与长安的相距之远。
&34;字,不仅写出诗人对故乡之菊的眷恋,更写出诗人对故园之菊开在战场上的长长叹息,百般怜惜。
&34;,沈德潜说&34;。
残垣断壁,战血涂地,黄花开在被乱军糟踏得不成样子的帝都长安岂不可悲可叹!
结句把惜花、思乡、感时伤乱的情绪包容在一起加以抒发,所以最为&34;。
岑参(718年?-769年?),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岑参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因聪颖早慧而五岁读书、九岁属文。
天宝三载(744年),岑参进士及第,守选三年后获授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在天宝末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译文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时候,我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但是在这战乱的旅行途中,再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我心情沉重地遥望。
唐代宗时,岑参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市)刺史,故世称“岑嘉州”。
约大历四年(769年)秋冬之际,岑参卒于成都,享年约五十二岁。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边塞诗尤多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