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诗词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后台回复“日历”可获取诗词日历和免费图书
今日优课,点击收听→张大春品三国
元曲作家中留有姓名、曲作的共二百二十多人,流传至今的作品有四千五百多首(套、部),其中小令三千八百多首(含带过曲),套数四百七十余套,杂剧一百六十余部(本)。
| 元 · 赵孟頫《窠木竹石图》
元曲之佳,贵在朴实自然。
于辞藻本色中,蕴世态酣畅。
元代文学,从1234年蒙古灭金。
统一北方,至1368年元朝灭亡。
历时134年。
蒙古的铁骑,未能踏碎文人的乡梦。
儒生之不幸,反成就了曲剧的繁荣。
元好问
| 元 ·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双调·小圣乐】《骤雨打新荷》
【元】元好问
绿叶阴浓。
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
海榴初绽,朵朵簇红罗。
乳燕雏莺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
骤雨过,琼珠乱撒,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几。
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
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
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
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
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
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
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
他擅作诗、文、词、曲。
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
其"丧乱诗"尤为有名;
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
可与两宋名家媲美;
其散曲虽传世不多。
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
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
初期:关汉卿
| 元 · 刘贯道《元世祖出猎图》
《感天动地窦娥冤》(节选)
【元】关汉卿
【滚绣球】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
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
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
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双调·沉醉东风】《送别》
【元】关汉卿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
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
刚道得声保重将息。
痛煞煞教人舍不得。
好去者前程万里。
忧则忧鸾孤凤单,愁则愁月缺花残。
为则为俏冤家,害则害谁曾惯。
瘦则瘦不似今番。
恨则恨孤帏绣衾寒。
怕则怕黄昏到晚。
【大德歌】《四季》(节选)
【元】关汉卿
1、《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 【朝代】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白话翻译: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
【春】子规啼,不如归。
道是春归人未归。
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
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夏】俏冤家,在天涯。
偏那里绿杨堪系马。
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
蛾眉淡了教谁画。
瘦岩岩羞带石榴花。
【秋】风飘飘,雨潇潇。
便做陈抟睡不着。
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
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
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
【冬】雪纷纷,掩重门。
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
那里是清江江上村。
香闺里冷落谁瞅问?
好一个憔悴的凭栏人。
关汉卿是一位熟悉勾栏伎艺的戏曲家。
《析津志》说他
“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
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明代臧晋叔《元曲选·序》说他
“躬践排场,面敷粉墨。
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
关汉卿生性倜傥,博学能文。
而且为人幽默,聪慧冠绝一时。
他曾在太医院做医生。
由金入元后。
到戏剧繁荣的杭州客居。
作《一枝花·杭州景》。
留有句子
“大元朝新附国,亡宋家旧华夷”
由于性喜自由,常流连勾栏瓦舍。
与倡优之辈往来密切。
为一代梨园之领袖。
关汉卿塑造的
“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
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
被誉“曲家圣人”,简称“曲圣”。
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
享有 “中国的莎士比亚”之称。
初期:石君宝
| 元 ·张中 《 枯荷鸳鸯图》
《李亚仙花酒曲江池》
【元】石君宝
雨后有人耕绿野,月明无犬吠黄昏。
【混江龙】
东君堪羡,买春光满地撒榆钱。
你看那王孙蹴鞠,仕女秋千。
画屧踏残红杏雨,绛裙拂散绿杨烟。
我逐朝席上,每日尊前。
可临郊外,乍到城边。
据此景好着人无意相留恋。
词云:
郑元和风流学士,李亚仙绝代婵娟。
曲池前偶逢情赏,杏园后益显心坚。
早遂了跳龙门桂枝高折。
空余下莲花落乐府流传。
石君宝以家庭、爱情剧见长。
著有杂剧10种,现仅存3种:
《鲁大夫秋胡戏妻》
《李亚仙花酒曲江池》
《诸宫调风月紫云亭》
部部皆是上乘之作。
《秋胡戏妻》是石君宝代表作。
故事本出自刘向《列女传》。
但作了很大改造。
写军户秋胡新婚三天,即被迫从军。
其妻梅英采桑度日。
奉养公婆,抗拒诱惑,坚不改嫁。
10年后,秋胡作官返乡路经桑园。
调戏已不相识的妻子。
被梅英痛加斥责。梅英回家后。
得知此人即是丈夫秋胡。
立即要求离异,宁肯长街讨饭。
也不屑一顾冠帔官诰。
墙头马上》白朴《阳春曲·题情》白朴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元曲四大悲剧:《窦娥冤》关汉卿 《梧桐雨》白朴 《汉宫秋》马致远 《赵氏孤儿》纪君祥 元曲四大爱情剧: 《拜月亭》关汉卿 《西厢记》。
由于婆婆说情,并以死相挟。
她才勉强认了秋胡。
《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罗浮梅雪”。
初期:白朴
| 元 · 钱选《扶醉图》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节选)
【元】白朴
常记得碧梧桐阴下立,红牙箸手中敲。
他笑整缕金衣,舞按霓裳乐。到如今翠盘中荒草满,芳树下暗香消。
空对井梧阴,不见倾城貌。
窗儿外梧桐上雨潇潇。一声声洒残叶。
一点点滴寒梢,会把愁人定虐。
当初妃子舞翠盘时,在此树下。
寡人与妃子盟誓时,亦对此树。
今日梦境相寻,又被他惊觉了。
《裴少俊墙头马上》(节选)
我若还招得个风流女婿。
怎肯教费工夫学画远山眉。
宁可教银缸高照,锦帐低垂;
菡萏花深鸳并宿,梧桐枝隐凤双栖。
【寄生草】
柳暗青烟密,花残红雨飞。
人和柳浑相类,花心吹得人心碎。
柳眉不转蛾眉系。
为甚西园陡恁景狼籍?
正是东君不管人憔悴!
与关汉卿相比。
白朴的生活圈子比较局限。
他不可能从社会下层提炼素材。
写出像关汉卿那样
感天动地的《窦娥冤》。
然而,他善于利用历史题材。
敷演故事,因旧题,创新意。
词采优美,情意深切绵长。
又是关汉卿所不及的。
他在文学史和戏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以及他的剧作的艺术成就。
早已成为文学艺术上的重要研究课题。
他擅写词曲,寄情高远,笔调严谨。
清丽朴素却不失文采。
满心志向皆入曲。
多成傲世之作,为后人传颂。
初期:王实甫
|《西厢记》插图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节选)
【元】王实甫
【仙吕·赏花时】
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
门掩重关萧寺中;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
无语怨东风。
【混江龙】
落红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
池塘梦晓,阑槛辞春;
蝶粉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尘;
系春心情短柳丝长。
隔花阴人远天涯近。
香消了六朝金粉,清减了三楚精神。
王实甫与关汉卿齐名。
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
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
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
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
成为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的杰出代表。
王实甫活跃于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
是杂居的鼎盛时期,他的生平记载不详。
似曾为官,与当时大多数读书人一样。
为梨园常客。
醉心“风月营”和“翠红乡”。
熟悉才子佳人式的风韵格调。
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三种:
《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
《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
悲欢离合的故事。
亦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
他的作品《西厢记》
被誉为“杂剧之冠”。
共有五本二十折。
每本之间都有情节的起承转合。
丰富了艺术力和戏剧性。
并在强烈的情感中。
表达了对人性本善和自由的炽热渴望。
初期:马致远
| 元 · 颜辉《李仙像》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破幽梦孤雁汉宫秋》(节选)
【元】马致远
他、他、他伤心辞汉主。
我、我、我携手上河梁。
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
返咸阳,过宫墙;
过宫墙,绕回廊;
绕回廊,近椒房;
近椒房,月昏黄;
月昏黄,夜生凉;
夜生凉,泣寒螀,绿纱窗;
绿纱窗,不量思!
马致远乃梨园名士。
有“曲状元”的美誉。
他的散曲,亦雅亦俗。
在当时乃至后世都备受推崇。
杂剧中融入对时代的感悟。
以古托今,伤时局,叹命运。
但往往劝人超然物外。
寻求生命的升华。
是四大家中比较洒脱的一位。
马致远在杂剧创作上
擅长用叹世超世的形式,虚掩其外。
而愤世抗世的内容,则深寓其中。
虽其大多数杂剧的戏剧效果不是很强的。
但前人对他的杂剧评价很高。
元末明初贾仲明在诗中说:
“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
"姓名香贯满梨园"。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剧中所抒发的人生情绪
容易引起旧时代文人的共鸣。
二是语言艺术的高超。
中期:张可久
| 元 ·赵孟頫 《 幽篁戴胜图》
【黄钟·人月圆】《春晚次韵》
【元】张可久
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
短亭别酒,平湖画舫,垂柳骄骢。
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
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
【蟾宫曲】《九日》
【元】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
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卖花声】《怀古》
【元】张可久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
隋堤古柳缆龙舟。
不堪回首,东风还又。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其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元曲是根据宋代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发展形成的。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
野花开暮春时候。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
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
读书人一声长叹。
张可久字小山,是元后期的散曲大家。
他仕途失意,诗酒消磨,徜徉山水。
作品大多记游怀古、赠答唱和。
擅长写景状物,刻意于炼字断句。
讲求对仗协律,使他的作品
形成了一种清丽典雅的风格。
可以说,元曲到张可久。
已经完成了文人化的历程。
李开仙评价他
“瑶天笙鹤,不食烟火气”。
中期:郑光祖
| 元 ·赵雍 《 人马图》
《迷青琐倩女离魂》(节选)
【元】郑光祖
【醉春风】
空服遍?面眩药不能痊。
知他这腌臜病何日起。
要好时直等的见他时。
也只为这症候因他上得、得。
一会家缥缈呵忘了魂灵。
元曲又称夹心,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
一会家精细呵使着躯壳。
一会家混沌呵不知天地。
【迎仙客】
日长也愁更长,红稀也信尤稀。
1、《窦娥冤》关汉卿 《感天动地窦娥冤》(简称《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这出戏展示了下层人民任人宰割,有苦无处诉的悲惨处境,控诉了贪官草菅人命的黑暗现实,生动刻画出窦娥这个女性形象。该剧同时。
春归也奄然人未归。
我则道相别也数十年。
我则道相隔著数万里。
为数归期,则那竹院里刻遍琅玕翠。
【正宫】《塞鸿秋》(节选)
【元】郑光祖
频将浊酒沽,识破兴亡数。
醉时节笑捻着黄花去。
雨余梨雪开香玉,风和柳线摇新绿。
日融桃锦堆红树,烟迷苔色铺青褥。
王维旧画图,杜甫新诗句。
怎相逢不饮空归去。
郑光祖从小就受到戏剧艺术的熏陶。
青年时期置身于杂剧活动,享有盛誉。
但他的主要活动在南方。
成为南方戏剧圈中的巨擘。
他的代表作《倩女离魂》
王国维曾评价:
“此种词为弹丸脱手,后人无能为役”。
清人梁廷柟在《曲话》中称赞
此剧曲辞是"灵心慧舌,其妙无对"。
这一作品中的"离魂"情节。
对明人汤显祖的传奇《牡丹亭》
也有一定影响。
中期:姚燧
| 元·刘贯道《消夏图》
【中吕·醉高歌】
《感怀》(节选)
【元】姚燧
十年燕月歌声,几点吴霜鬓影。
西风吹起鲈鱼兴,已在桑榆暮景。
十年书剑长吁,一曲琵琶暗许。
月明江上别湓浦,愁听兰舟夜雨。
【越调·凭栏人】《寄征衣》
【元】姚燧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姚燧字端甫,号牧庵
他的父亲为忽必烈幕府。
元代最早的汉儒大士。
受到家庭影响。
姚燧十三岁拜理学家许衡为师。
终生学养深厚,官运亨通。
姚燧散曲内容主要写男女风情。
风格以风流蕴藉为主。
反映着他风流洒脱的个性。
可以其一组小令为代表。
〔越调〕《凭阑人》
语言浅白,笔致流畅,富有情趣。
最为人熟悉的小令莫过于
〔越调〕《寄征衣》: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他所作碑志甚多,大都为歌颂应酬之作。
原有集,已散失,清人辑有《牧庵集》
末期:张养浩
| 元 ·任仁发《 张果老见明皇图》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双调】《雁儿落兼清江引》
【元】张养浩
喜山林眼界高,嫌市井人烟闹。
过中年便退官,再不想长安道。
绰然一亭尘世表,不许俗人到。
四面桑麻深,一带云山妙。
这一塔儿快活直到老。
张养浩出生于富裕之家。
少有才学,作《白云楼赋》。
被地方官赏识,入仕为东平学正。
他是元代重要的政治、文化人物。
其个人品行、政事文章
皆为当代及后世称扬。
是元代名臣之一。
与清河元明善,汶上曹元用
并称为"三俊"。
他的散曲文风豪放。
气势恢弘,感情沉郁。
多以济世爱民为题材。
襟怀高远,寓意深刻。
赋闲期间,他纵情诗酒。
寄傲林泉,目之所及,皆成文章。
留下很多清丽自然的篇幅。
双调·碧玉箫 正宫·白鹤子 仙吕·一半儿 南吕·一枝花·不服老 南吕·一枝花·赠珠帘秀 白 朴 仙吕·寄生草·饮 中吕·阳春曲·知几 中吕·阳春曲·题情 越调·天净沙 双调·沉醉东风·渔父 双调·得胜乐·夏 双调·。
纪君祥
| 元 ·吴镇《 墨竹谱》
《冤报冤赵氏孤儿》(节选)
【元】纪君祥
【仙吕·赏花时】
枉了我报主的忠良一旦休。
只他那蠹国的奸臣权在手;
他平白地使机谋,将俺云阳市斩首。
兀的是出气力的下场头。
【煞尾】
凭着赵家枝叶千年永。
晋国山河百二雄。
显耀英材统军众,威压诸邦尽伏拱;
遍拜公卿诉苦衷。
提起冤仇泪如涌,要请甚旗牌下九重。
早拿出奸臣帅府中,断首分骸祭祖宗。
九族全诛不宽纵。
恁时节才不负你冒死存孤报主公。
诗云:
甘将自己亲生子,偷换他家赵氏孤;
这本程婴义分应该得。
只可惜遗累公孙老大夫。
纪君祥生平无考。
只知他与李寿卿、郑廷玉为同时代人。
其代表作《赵氏孤儿》
与元杂剧《赵氏孤儿》同一题材的作品。
还有南戏《赵氏孤儿记》
及其后的明代传奇《八义记》
和清代地方戏的《八义图》等。
《赵氏孤儿》的轰动是元曲最后的辉煌。
公元1367年,朱元璋领导起义军北伐。
次年攻陷大都,元顺帝北遁。
国运不足百年的元朝,结束了统治。
起自金元之际,兴于瓦舍勾栏的元曲。
有书生意气,有世态人情。
随斗转星移,家国梦醒。
它的余音仍凌空绕梁。
历数百年而回响不绝。
元曲小知识
散曲从体式分两类:“小令”和“散套”。
小令又叫叶儿,体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独立的曲子(少数包含二三支曲子)。
散套则由多支曲子组成,而且要求始终用一个韵。散曲的曲牌也有各式各样的名称,如《叨叨令》、《刮地风》、《喜春来》、《山坡羊》、《红绣鞋》之类,这些名称多很俚俗,这也说明散曲比词更接近民歌。
散曲释名:
散曲之名最早见于文献,是明代朱有墩《诚斋乐府》,此书所说的散曲专指小令,不包括套数。
明代中叶以后,散曲的范围逐渐扩大,把套数也包括进来。
20世纪以来的学者的论文,把小令、套数都看作散曲。散曲作为文体概念做终被确定下来。
曲的体制具体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3、曲韵:元曲在押韵方面严守《中原音韵》十九部的要求而分平、上、去,用韵上有以下特点:平仄通押,不避重韵,一韵到底,借韵、暗韵、赘韵、失韵。
4、平仄:曲在用字的平仄上比诗词更严,而特别注重每首末句的平仄。
5、对仗:曲的对仗要求比较自由,可平仄相对,也可平声相对,即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声。
【版权
· 亿课精品课程推荐 ·
《古谱琴歌,你未曾领略的美》
20首诗词,遴选经典篇目
20首古老的谱曲,王迪先生发掘整理
弹奏、歌唱、吟诵相结合
三位当代艺术家为您呈现“最美”琴歌
收听更多好课,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