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相信这首元曲大家应该很熟悉吧。这是元代马致远的一首作品,它短小精悍,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也许,我们从小学或初中就开始接触这首元曲,但当时年幼无知,只读懂其字面的意思,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并无从得知。
企业回电子画册可以使用FLBOOK在线制作,您可以通过上传PDF、word、PPT等文档转换为电子画册,也可以在线通过空白页排版设计电子画册,电子画册具有可以发朋友圈,可以嵌入网站,可以群发、打开速度快等特点。如果你需要制作电子画册,可以试试FLBOOK!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汉族人,从小出生于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他的作品大多数不出名,但因为《天净沙・秋思》而被世人所知,同时也被后人称为秋思之祖。
第一,抒情性强,反复渲染人物的感情。元杂剧中的曲词普遍具有抒情性强的特点,并且对人物的感情反复渲染,务尽务透,这一点和诗词作品强调含蓄蕴藉、点到为止大不相同。如窦娥冤第一折里的“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
马致远年轻的时候,做官的路很坎坷,元曲是什么和什么的总称,可谓历经磨难。直到中年时,才勉强考中进士,做了一个浙江省官吏,后来由于某种原因迁去大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做了一个工部主事。
马致远与关汉卿(写《窦娥冤》那个)、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这四个人中,马致远名气最大,有“曲状元”之誉。
写元曲也是要先查询曲牌,弄懂曲牌的格式,按照曲牌规定的平仄格式押韵方式把字填进去。所以写宋词古人称作填词,就是这个意思。学会了初步的写法(还是以宋词为例),你就要学会布局谋篇,就像老师叫我们写作文一样,开头怎么提。
好了,介绍完作者,我们来看一下这首元曲。题目叫《秋思》(天净沙是一个词牌名,古代人填词所用的模板,具有严格的押韵平仄要求),顾名思义就是一篇写悲秋的作品。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文人很喜欢吐槽秋天。例如屈原的《离骚》中的“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又或者宋玉的《九辩》里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所以又叫长短句.曲和词类似,要按曲牌填写.所以唐人作诗可以叫写诗,宋人作词和元人作曲则叫填词、填曲.宋词的词牌是中原地区的曲调,元曲则是来源于北方草原民族的曲调,
试问一下,流浪在外的游子,面对如此萧瑟的景色,心头是怎样一番感觉?怎么能不断肠呢?
小小的桥、潺潺的流水、安详的村落人家是那么地宁静温馨。但这些美好的景象,对作者来说,却是刺痛心头的针。作者多年在外,他的家乡、亲人现在在哪里呢?会不会想我呢?他们还好吗?这一切的一切,让作者悲伤不已。
读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不仅是一首悲秋作品,更有浓浓的思乡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