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州歌》
——[唐代]高适
营州少年厌原野。
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
胡儿十岁能骑马。
【译文】
营州一带的少年习惯在旷野草原上生活,穿着狐皮袍子在城外打猎。
他们即使喝上千杯酒也不会醉倒,这些少数民族的孩子10岁就能骑马奔跑。
温庭筠 《相和歌辞·江南曲》 10、游市慵骑马 唐 李廓 《杂曲歌辞·长安少年行十首》 11、胡儿十岁能骑马 唐 高适 《营州歌》 12、玉人骑马待 唐 李端 《杂诗》 13、归路骑马踏残红 宋 蔡伸 《水调歌头·相逢非草草》 14。
【注释】
营州:唐代东北边塞,治所在今辽宁朝阳。
厌(yàn):同“餍”,饱。这里作饱经、习惯于之意。
狐裘(qiú):用狐狸皮毛做的比较珍贵的大衣,毛向外。
蒙茸(róng):裘毛纷乱的样子。语出《诗经·邶风·旌丘》:“狐裘蒙戎”。“茸”通“戎”。
营州歌全诗拼音如下:营州歌原文:营州少年厌原野, 孤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 胡儿十岁能骑马。营州歌拼音解读:yíng zhōu shǎo nián yàn yuán yě , gū qiú méng róng liè chéng xià 。 lǔ 。
城下(xià):郊野。
虏(lǔ)酒:指营州当地出产的酒。
千钟(zhōng):极言其多;钟,酒器。
《饮中八仙歌》8、山公醉后能骑马唐李白 《江夏赠韦南陵冰》9、岸傍骑马郎唐温庭筠 《相和歌辞·江南曲》10、游市慵骑马唐李廓 《杂曲歌辞·长安少年行十首》11、胡儿十岁能骑马唐高适 《营州歌》12、玉人骑马待唐李端 《。
胡儿:指居住在营州一带的奚、契丹少年。
【作者简介】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古诗营州歌带拼音,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天下谁人不识君。 tian xia shui ren bu shi jun <<营州歌>> 营州少年厌原野, ying zhou shao nian yan yuan ye 孤裘蒙茸猎城下。 gu qiu meng rong lie cheng xia 虏酒千钟不醉人, lu jiu qian zhong b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