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元曲的专家,性研究的专家

1987年9月,李先生调入北师大古籍所。结合国家教委、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1986年杭州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建设意见,北师大古籍所确定以元代文史和元代古籍整理为科研重点,并提出编纂《全元文》的计

1987年9月,李先生调入北师大古籍所。结合国家教委、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1986年杭州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建设意见,北师大古籍所确定以元代文史和元代古籍整理为科研重点,并提出编纂《全元文》的计划。这成为先生学术生涯的一个转折点。

1988年,古籍所正式向古委会提出《全元文》编纂立项申请,评审专家建议先期对元人文集进行全面普查,完成《国内所藏元人文集版本目录》。在此基础上,1990年12月,性研究的专家,《全元文》获批古委会“八五”重点资助项目,此后又列入古委会“九五”“十五”重点项目、教育部“九五”重点资助项目、国家《中国古籍整理出版十年规划(1991-2000年)》等。

研究元曲的专家

《全元文》是对元文的全面总结与汇集。由于元代文化的特殊性,编纂工作对语言、地理、民族等有关知识所需甚广,难度极大,而且当时还没有广泛使用电脑,基本上是靠复印、剪贴。李先生殚精竭虑,一步步推进《全元文》的编纂工作,尤其是与负责出版《全元文》的江苏古籍出版社反复交换意见,随时纠谬补缺。譬如,在返还第二、三册校样时,先生致信卞歧,增补前三册元太宗、李志常、元世祖文共4篇,又提及希望将原在第三、二批书稿中的初期重要人物王鹗、陈时中提至第二册开始部分。

在《全元文》的编纂过程中,学界诸位前辈同人自始至终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支持和期待。钟敬文先生专门让李先生到家中,希望他不畏艰难,坐上多年冷板凳,把这项工作完成,并多次对工作安排提出意见。2002年,李先生拜望《全元文》顾问启功先生时,启功先生高兴地指着书架表示,《全元文》1至25册已经摆在书架上了,现在还空着几许地方,等待全书的完成。

研究元曲的专家

《全元文》是李先生及其团队馈赠学界的不朽财富,为当世提供方便,为后世存一代文献。教育部原副部长、原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副组长周林为其题词“多民族共造元代辉煌,众学者合纂鸿篇巨著”,恰如其分地评价了这部皇皇巨著。钟敬文先生则在95岁高龄时为其题写“蒐辑一代散佚,增强故国文明”,成为这部总集意义的最好注脚。

《全元文》奠定了元代文史研究的文献基础,极大地推动了相关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李铁映先生主编《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前沿报告(2000年卷)》时,盛赞这部总集的修撰“在一定程度上使元代文学研究提前走完了艰难的准备时期”。

《全元文》问世之际,李先生已届古稀之年,但他老骥伏枥,开始和《全元文》部分编委会成员谋划补编和修订工作。在多年文献准备的基础上,2017年12月10日,“《全元文补编》编纂工作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学部委员陈高华及文史专家谭家健、刘晓,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廖可斌及元史学会副会长张帆,长江学者杜桂萍、査洪德,复旦大学陈广宏,浙江大学徐永明,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总编辑李梦生、凤凰出版社社长姜小青等诸位先生共襄盛事,标志着《全元文》补编工作正式展开。2018年12月23日召开第二次会议,补编普查工作告一段落,进入校点阶段,预计辑补佚文5000篇左右,文集50余部。这又是学界翘首以待的一项重要成果。

元代情怀

研究元曲的专家

元朝的历史评价在部分学者书写的著作中有意或无意地被遮蔽曲解,变得难以辨识。譬如,“九儒十丐”的牢骚话则成为元代儒士地位空前低落的论据,而这些话语在世人的记忆里根深蒂固。正确评价元代与元代文学,有待实事求是的研究工作,而作为专攻元代文史的学者,李先生在多种场合呼吁对元代文学与文化的再认识。

首先,李先生特别关注各种文献资料对于元朝起讫点的界定。明朝修元史、新中国诸多得奖史著、中国国家博物馆均将元朝定为1206年—1368年,即始于铁木真统一漠北建立蒙古帝国,终于明军入踞大都。但目前研究著作和部分博物馆众说纷纭:有的从1271年忽必烈采谋士刘秉忠建议将国号改为“大元”算起,有的以1276年南宋向元廷递交降表或1279年宋军崖山大败为起点,有的则从1234年金亡时算起。这些说法大多要先讲一段大蒙古国的历史,但如何讲述亦是莫衷一是,有的认为这是中国史的一部分,有的不认为这是中国内部。

起讫点的界定代表了一种历史观。李先生并不认同诸如杨维桢《三史正统辨》所谓“一日之命未绝,一日之统未集”治统、道统因袭相续的正统观,也极为反对基于中原文化本位的王朝史观。他认为,无论是将元朝的起点定在宋元鼎革,抑或是入踞中原之后,都不符合元朝自身兴盛衰亡的实际。因此,他呼吁,在世界史的视域下观照王朝史,正视蒙元兴于大漠、多民族政权并立与统一的事实。换言之,一方面,先生强调,大蒙古国的历史亦是元朝史,不应站在中原文化本位的立场上将其人为割裂;另一方面,元朝入踞中原、代金宋而兴,这个政权依然是中国史的一部分。

其次,李先生带着强烈的使命感,撰文向大众介绍元代文化的成绩,借坚实的论据重新评价元代。如在《元代文化四人谈》一文中,他模拟司马相如的“子虚”“乌有”,借吴君、徐君、乌君、许君之口,一件一件摆元代文化成绩,标举元代曲学、书画、教育、天文、地理等方面的成就,诚如陈垣先生《元西域人华化考》所谓中国之

最后,李先生从事元代文学研究,始终坚守世界视野和中国立场。在《全元文》前言里,他写道:“元代是一个多民族相互融合、又与外界有着广泛交流的时代,文化具有多民族性和世界性这两个特点。”他以全球视角审视蒙元统治下的中国,始终强调中原文化、草原文化及西域文化三者碰撞与融合的事实,并从13、14世纪世界格局变迁的角度思考过元朝的地位以及元代文学嬗变的趋势。所谓中国立场,则是在基于元朝史亦是中国史的认知上,用中国思维研究包括元代文学在内的中国文学。先生极力反对理论上的西方中心论和实践中的西方典型论,反对牵强附会的比附,主张从中国文学自身发展史的角度思考元代文学的历史地位。譬如,先生近年修订的《中国文学史纲》及参与主编的《中国分体文学史》,都主张回归文学本体,以文体嬗变与作家创作为具体内容,注重各体文学演变的历史脉络和文体批评,力图寻绎中国文学发展路径。

李修生(左)与启功先生(中)、郭预衡先生在一起。

师道传承

李先生时常与我们后学坐而论道,言必称前辈学人的师德风范。先生告诉我们,他的导师李长之先生诚朴敦厚,读研一时,李长之先生指导他点读《诗经》《楚辞》,第二年点读李白、杜甫全集,一步一步引领其进入学术殿堂。李长之先生长于德国古典哲学研究,曾经准备翻译黑格尔全集,他主张研究应从文献资料出发,又要从宏观角度进行理论思考,而不是引用外国理论家语录。

王季思(1906—1996),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戏曲专家之一,原名王起,字季思,笔名小米、之操、梦甘、在陈、齐人,祖籍浙江温州龙湾区永中街道永昌堡。1906年1月7日生于永嘉梧埏上田村(今属瓯海区)一书香家庭。自幼熟读经史。

钟敬文先生是民俗学权威,也是古典文学研究名家。钟先生特别强调坐冷板凳,他从“五四”开始一直从事民俗研究,终生坚持未变。

隋树森(1906—1989),字育楠,原籍山东省招远县东良村人,元曲研究专家。生平 1906年出生于北京。他的父亲曾在前清政府做过军机处抄缮「供事」(办事员)的小官,后弃政从商。1928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

章黄学派传人、训诂学大家陆宗达先生讲“说文”很是风趣,课下与学生交谈也多。他的社会活动也很多,又多才多艺,能唱昆曲,也能吹笛子伴奏。

贤俊慕而自附,日浸淫而合同。前辈师者的道德文章指引李先生成长,他也以此自立,并言传身教。于道德气度而言,先生恭逊谦让,不与人相争。于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而言,先生谋篇布局,一手打造北师大中国古典文献学国家重点学科以及当下国内元代文学研究团队。

编纂《全元文》之际,北师大古籍所首任所长白寿彝先生忠告李先生:“要注意整理与研究结合,只整理不研究,整理也做不好,每个研究人员可以选择合适自己的题目。”先生以此为契机,布局发展,北师大古籍所随后成为国内元代文史研究重镇,中国古典文献学最终获批国家重点学科。

同时,李先生注重与学界的交流,提携后进,培养元代文学研究人才。仅以《全元文》编纂之初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为例,他先后请元史研究专家蔡美彪、邱树森、杨讷、陈高华、周良霄、周清澍、亦邻真等先生,文献学专家黄永年、安平秋、孙钦善、严绍璗等先生,元代文学专家邓绍基、张燕瑾、黄克、吕薇芬、么书仪等先生举办多期元代文学与文化、古籍整理与传统文化助教进修班、研究生班、高级研讨班,与《全元文》编纂工作相始终。

李先生一方面借机探讨《全元文》编纂问题,为这项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另一方面也旨在培养古籍整理与元代文史研究人才,包括元代文学学会副会长査洪德及黄仁生、国家图书馆卓连营、全国高校王星汉、邱瑞中、张大新、王忠阁、王齐洲、赵义山、王树林等教授都曾在这里得到师长的亲炙。

所创学术新观点为同行专家多所称引,在国内外同行中有很高知名度。,现为河北师范大学文学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学术带头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献学硕士生导师,中国散曲研究会副会长、河北省元曲研究会。

李先生高屋建瓴,规划诸位学者的科研方向,査洪德专攻元代诗文与文论、原先从事六朝文研究的张大新转型元代戏曲研究、原先从事词学研究的赵义山转向元代散曲研究……诸位各执一领域,悉心耕耘,有条不紊,最终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专家学者。

于学术生涯而言,李先生始终以实学精神对待学术研究,著作等身,晚年仍孜孜不倦、笔耕不辍。陈垣先生有言:“考寻史源,有二句金言:毋信人言,人实诳汝。”李先生奉之为圭臬,为学必以论据说话,而寻绎文献必追寻其史源,因其考证而考证之,从而在第一手资料中发现并解决问题。

如今,李先生已80余岁高龄,仍志于此道,近年来,他选取词学大家夏承焘、叶嘉莹两位先生关于王沂孙的大著以及治元史大家萧启庆先生《元代的儒户:儒士地位演进史上的一章》一文等,一一追溯史源、考证辨析,于史料的细微处发现新问题,重新审视元初士人的出处。

分科主编)、《中国戏曲·曲艺辞典》(分科主编)、《元曲鉴赏辞典》、《十大名伶》,改编戏剧剧本《南包公海瑞》、《李世民与魏征》、《司马迁》、《陆绩还乡》、《海瑞巧办胡公子》,。

李先生终其一生潜心黄卷,旨在传道。道者为何?一为道学,道德学问;一为师道,薪火相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先生和他的后继者们重新认知元代社会发展、民族关系与文学成就,正是志在继承和传播文化遗产,知古鉴今,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光明日报》( 2020年01月13日11版)

上一篇 2023年04月20 13:24
下一篇 2023年05月15 11:25

相关推荐

  • 琼花诗句,琼花盛开的诗句

    《观雪二首》[宋代]杨万里坐看深来尺许强,偏於薄暮发寒光。半空舞倦居然嬾,一点风来特地忙。落尽琼花天不惜,封它梅蕊玉无香。倩谁细橪成汤饼,换却人间烟火肠。《紫宸殿拜表贺雪二首其一》[宋代]杨万里怪来腊

    2023年06月06 309
  • 珍惜亲情的诗句,形容珍惜家人的诗句

    有部电影中曾说: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陪着走完。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人这一生,总在遇见与被遇见的路上。每个人都可能陪我

    2023年05月20 215
  • 对死去的人的思念诗句,思念已逝故人的诗句

    欢迎关注陇上诗书,这里有沉香千年的古诗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示儿》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

    2023年05月11 238
  • 春天刮大风的诗句,春天刮大风的七绝诗

    春景,一直是古今中外诗家吟咏的一个重要题材。春风化雨,大地解冻,春归大地,花开鸟鸣,万物皆温柔。每一个诗人笔下的春天都各有性格。在毛主席的眼里,却赋予了春景一个新的生命,一个新的立意,一个别开生面的洞

    2023年05月24 289
  • 青翠挺拔的竹子的诗句,形容青翠挺拔的竹子的诗句有哪些

    竹子是生长迅速的禾草类植物,茎为木质,高直挺拔,中空有节,四季常青。竹子,被人们认为是高雅、虚心、正直、有节的代表性植物,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竹子是“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松竹梅”岁寒三友之一,形容

    2023年05月10 228
  • 元曲一共有多少首具体,元曲一共有多少首

    元曲作家中留有姓名、曲作的共二百二十多人,流传至今的作品有四千五百多首(套、部),其中小令三千八百多首(含带过曲),套数四百七十余套,元曲一共有多少首,杂剧一百六十余部(本)。,|元·赵孟頫《窠木竹石

    2023年04月19 252
  • 艳阳天的诗句,人间艳阳天的诗句

    诗文|韩有典一、七律.冬至1.形容艳阳天的诗句有哪些1.艳阳天气,烟细风暖,芳郊澄朗闲凝伫。渐妆点亭台,参差佳树。舞腰困力,垂杨绿映,浅桃秾李夭夭,嫩红无数。度绮燕、流莺斗双语。——出自宋代柳永《夜半

    2023年05月24 216
  • 描写西湖景色的诗句,描写西湖的10首诗

    郭祥正(1035~1113)北宋诗人。字功父,一作功甫,自号谢公山人、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

    2023年04月30 226
  • 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下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幽默回答

    ‘’醉翁之意不在酒‘’这句话经常被引用于生活各种场景中,意指背后另有心思的意思。其实这句话出自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旷世之作《醉翁亭记》。欧阳修,公元1007年出生在北宋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一个小吏家庭

    2023年04月25 223
  • 赞美桂花香的诗句,描写桂花香的诗句大全

    秋意渐深,桂花飘香!桂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她清可绝尘,描写桂花香的诗句大全,浓能远溢,幽香而不露,秀丽而不娇,堪称一绝。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那一簇簇、一串串金黄色的桂花缀满枝头,微风

    2023年05月23 295
  • 形容风景如画的诗句,赞美风景如画的诗句

    春天来了,站在阳光下,一阵风吹来,没有寒意,只有清凉,那是春风的模样。当春天吹拂大地的时候,带来了希望,带来了生机。春风吹过你的耳边,似乎在低低地说:快醒来吧,春天来了。在田野上,在山岗上,春风催开了

    2023年05月01 294
  • 带天字的诗句,第三个字是天字的诗句有哪些

    1.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2.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4.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023年04月18 229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