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是不是宋诗,元曲是什么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这种特有文学形式的音乐性直到今天还在世界文化之林中闪耀着无可比拟的光辉,原因之一是它们有着严格的格律。这种格律的本质是什么?应该说,除了它们丰富的内涵,还有汉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这种特有文学形式的音乐性直到今天还在世界文化之林中闪耀着无可比拟的光辉,原因之一是它们有着严格的格律。这种格律的本质是什么?应该说,除了它们丰富的内涵,还有汉语语言的韵律美。同是格律,词宽于诗,曲宽于词,应该是有共识的。本文就词曲的格律做一点粗浅的探讨。

1.词始于唐代或更早。清人毛先舒谓:“填词缘起于六朝,显于唐,盛于宋,微于金元。”

作为一种文学形式,词是怎样产生的呢?笔者认为,词脱胎于诗,就是长短句的诗,但它最早产生于民间,词是可以“唱”的。现在多认为李白的《菩萨蛮》是最早的词。实际上,《竹枝词》的产生远早于李白。劳动者在田野里一边干活,一边随口哼唱着“口唱山歌手插秧”之类的“自来腔”。这种形式感动了文化人(城市人),于是,他们也学着寻这种乐子,“词”便应运而生。

词牌是什么?词牌是演唱曲调的代号,很多源于古乐府。慢慢地加入了文人的创作。李白看见西域过来的女子梳着高高的发髻,唱歌跳舞,便写下一首可以演唱的“长短句”,起了个名字叫《菩萨蛮》。所以,那时的诗人是把“词”称作“诗余”的。词牌只是作为曲调的代号,便于传颂记忆。词的内容与“词牌”毫无关系。也许正是李白创造性的劳动,于格律诗之外肇开了“长短句”的一代新风。到了中晚唐时期,词的创作已经流传甚广。

赵宋兴替李唐,文化人面对唐诗的高峰无法逾越,就另找幽径,出现了“以学问为诗”的现象。北宋文人的诗,特别是以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追求“无一字无出处”,在形象化、生动性上和唐诗的风格不可同日而语了。但是,由此而全面否定宋诗的成就,说“宋人不懂得唐人规律,所以味同嚼蜡”则不免片面。南宋的江湖诗派诗人写了那么多优秀的田园诗、悯农诗,其影响是跨时代的。但他们不可能不受到“词”的冲击,他们也写“词”。同一个人写的诗和词完全是两副面孔。在诗中,他们说文论道;而在词中,他们才是有血有肉的“人”。那“长短句”中的情爱、幽思、闺情、哀怨、叹息、相思……都是真真切切、非常感人的,如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陈与义等。

词这种文学形式显于唐而盛于宋是有根据的。五代时期,词已经有很大的发展。《花间词》收集了18位作者,74个词牌,500多首词作。到了宋代则词家辈出,从宋初的范仲淹、张先、宋祁到苏轼、王安石、晏殊、晏几道、周邦彦、贺铸,再到南宋的陆游、辛弃疾、范成大、陈与义、姜白石、吴文英、张炎……都创作了很多优秀的词章。宋词的数量是难以精确统计的。《全宋词》收录的作者有1400余家,20800余首。这当然还远不是宋人的全部词作。

2.唐、宋二代并无词韵专著。宋代大大小小的词作者随心所欲地用他们的创作拓展着词的领域。至于“词牌”的确定大致有几种情况:

是对的,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宋代盛行的一种汉族文学体裁,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它始于梁代,形。

一是乐府中的古曲。中国古代音乐因为没有记谱方法,完全靠乐工心传口授才得以流传。唐代《教坊曲》保存了322支乐曲的题名,宫廷乐师有一种简单的符号犹如天书,谁也看不懂,必须带腔传授方能哼唱(后来的“工尺谱”也是这样,不带腔传授是读不下来的)。所以,教坊的古曲有牌无曲,元曲是什么,只有很少的部分保存在民间乐工的心里。比如《乌夜啼》《昭君怨》《梅花引》《长相思》等。是宋人用乐工熟悉的乐曲填新词演唱,广为流传后遂成词牌。

二是前人的名篇名句填上新词演唱,敷衍成词牌新作,如《如梦令》(唐庄宗)、《诉衷情》(韦庄)、《更漏子》(温庭筠)、《忆秦娥》(李白)、《虞美人》(项羽) 等等。这些词牌的曲调实际上还是当时的乐工谱写的。

唐诗,宋诗,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的三颗明珠,也是艺术界的宝贵财富。构成了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发展史,唐宋元明清时期的艺术之声,不仅具有自身的意义,而且已成为各自时代的艺术象征。

元曲是不是宋诗

至于词的格律,当时是比较宽松的,“词宽于诗”当是事实。那时的词作者们大致有约定俗成的共识:一,韵脚平仄通押。这就比诗韵宽松了许多;二,句式活泼,长短句相间。创作中比格律诗方便;三,音节跳跃,即每句中只要平仄有序即可;四,谐于音律,便于演唱。

上述四条就是“宋词四律”,其他好像倒没有什么“词律”的束缚。当时很多词牌被“摊破”便是最好的证明。这大概就是宋代词人的创作规则。

3.宋词之后,一种新的文学形式登上历史舞台,这就是元曲。元曲受宋词的影响很深,从格律上说就是“曲宽于词”。

元曲分为“杂剧”和“散曲”两大类。“杂剧”由唐代的“参军戏”演化而来,在元代到达它的鼎盛时期,产生了王实甫、关汉卿、汤显祖这些伟大的作家,也产生了《西厢记》《窦娥冤》《梧桐雨》《汉宫秋》等伟大的戏曲作品。这是中国戏剧成熟的标志,兹不赘述。本文仅止于散曲。

散曲双分为“北曲”和“南曲”。北曲起源较早,金代时就在北方流行,它无疑产生于民间。请看看这些散曲的牌子吧:《耍孩儿》《四块玉》《寄生草》《山坡羊》《白鹤子》《七兄弟》《端正好》《斗鹌鹑》……不是捆高粱秆儿、扒马粪蛋儿的主,能想出这些透着泥土香味儿的牌曲名字吗?这些初始于民间的曲子,受到文人的青睐,便融进了新的内容,在市民阶层得以广泛流传。

散曲分“小令”和“套数”。据唐主璋先生统计,元人小令的牌曲有112支;《全金元词》收集的词作有3853首(一说有4300余首),至于元人小令的格律也是唐先生的研究成果。他的《元人小令格律》是近代的出版物。

元曲是元代文学的代表,与唐诗宋词并称是对的。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元曲是元代文学的代表,与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并称,元曲包括散曲和戏剧,元曲在文学史上,同唐诗宋词相并列,成为一代文学的专称。

元代的作者在格律上不甚讲究。如果再深入到杂剧中认真比较一下“套曲”就会发现:同是一支《普天乐》,关汉卿写的和卢挚、滕斌、鲜于必仁、张养浩、赵善庆、张可久、徐再思、王仲元、张鸣善写的在“格律”上都不完全一致,甚至同一人写的(如鲜于必仁),这一支和那一支也有差异。这还不足以说明元人创作牌曲是高度自由的吗?

元曲是不是宋诗

元曲是不是宋诗

“中吕”“南吕”“正宫”“双调”等都是戏曲音乐的术语。当时注明这些术语是说这里要唱一套牌曲。比如“中吕宫”的曲牌联套就有从“粉蝶儿”到“朝天子”十支牌曲。这些与我们今天的写作毫无关系,你写上“中吕”二字有什么意义呢?

在诗词教学中,把“格律”当成金科玉律、奉为圭臬是有点舍本逐末、刻舟求剑之嫌了。笔者对于古典文学从小爱读,到现在还在不停地学习。要说体会就一条:学诗要学它的精髓,三个字:“诗言志”。规矩要学,格律要懂,要真懂不要假懂。“诗言志”是“核心”,是“灵魂”,是树根树干;格律是形体,是树枝树叶。两者缺一不可,但要有主次。刻舟求剑的学习方式害人不浅。

上一篇 2023年05月16 02:12
下一篇 2023年05月24 14:20

相关推荐

  • 怀念青春的诗句古诗,表达对青春怀念的诗

    青春是一个梦,梦里有阳光也有彩虹;希望是一个梦,梦里有鸟语也有花香。一株嫩芽,可以唤醒一滩荒原,一点希望,表达对青春怀念的诗,可以振奋一片广阔的蓝天;一颗明星,能够感受执着的坚强;一句古诗,能够唤醒青

    2023年04月22 280
  • 元曲中夏天的诗有哪些,元曲的诗句有哪些

    我们读过唐诗里的夏日,品过宋词中的夏雨,那么,元曲里的夏日是怎样的呢?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柳影中,槐阴下,旋敲冰沉李浮瓜。风,满座凉;莲,入梦香。元曲中的夏日,一样的唯美,一样的清凉。诗词

    2023年04月13 248
  • 关于陆游的爱国诗句,陆游的爱国诗5首

    陆游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流传作品最多的诗人。陆游一生都志在恢复中原,一直到死前也是如此。虽然理想一直到南宋覆灭都没有实现,但他忧国忧民、恢复中原的气节却长留在华夏大地,激励后人。《金错刀行》【宋

    2023年06月01 282
  • 有所为有所不为下一句,人生当有所为有所不为

    做事能够一蹴而就,做人难以一劳永逸。做事可以完胜,做人无法完美。做事折射做人,做人影射做事。做人不成功,做事难长久。做事不干净,做人亦混沌。我们正确的选择,就是在做人中成就做事,人生当有所为有所不为,

    2023年05月14 289
  • 沉默是金的下一句,沉默是金完整句

    成长不是学会表达,而是懂得咽下。有时一句轻飘飘的评价,比暴力更伤人。沉默是金,意指不常说话的人易取得成功。出处《论语·为政》子张学干禄。原文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

    2023年04月14 421
  • 李清照的诗句,十首绝美宋词李清照

    李清照(1084~约1155)中国宋代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为当时齐、鲁一带知名学者。母王氏,知书善文。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金石考据家。李清

    2023年05月23 270
  • 家书抵万金的上一句,家书抵万金表达了什么之情

    叶嘉莹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关心面越广,他作品的生命就越丰富、越博大、越深厚。”有“诗中圣哲”之称的杜甫,无疑是这句话最好的明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他的一

    2023年06月06 268
  • 思念死去父亲的诗句,对逝去父亲的思念的诗

    ▲关注,让诗歌点亮生活‍满眼菊黄开不愕,思亲总在最浓时。西风穿壁云低首,枯泪轻痕酒化诗。点点柔肠空到碎,丝丝香鬓乱成悲。曾经伤悼三分景,触目为囚怎奈词!其二烟沉独恐杯边酒,次第邀云堆雪空。触目皆成悲悼

    2023年04月19 241
  • 2千元曲面屏屏下指纹,曲面屏贴膜指纹用不了

    没想到这年头除了小米、荣耀等主流厂商,一些不知名的杂牌手机也在偷偷内卷。而且它们“卷”的方向还跟主流手机厂商差不多,都是拼命给自家产品堆料。今日,曲面屏贴膜指纹用不了,阿厂刷博主开箱测评时,就被这样一

    2023年04月10 210
  • 最大的瀑布诗句,最大的瀑布诗句李白

    9句描写瀑布的古诗词!首首雄奇壮丽,气势磅礴。1.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望庐山瀑布》在阳光的照耀下,庐山山峰上生出一片紫色的烟霞,遥望庐山瀑布,像一条白色的绸带挂在山川之间。犀潭飞

    2023年04月26 264
  • 杏花烟雨江南全诗,《忆江南》白居易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古诗,陆游的一首《临安春雨初霁》写出了最美的江南春景,令无数人心驰神往。然而陆游并不是第一个将杏花和春雨联系起来的诗人。在他之前有个诗人就写了首七绝,他笔下的杏花春

    2023年04月12 246
  • 雨的诗句古诗,雨的古诗30首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唐·王维《山居秋暝》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3.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宋·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4.山下

    2023年04月23 248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