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读了前一句,才明白它被误解有多深
千百年来,唐诗宋词始终以高效的穿透力洞彻文坛鸿野,以蓬勃的生命力闻染历史长河,被我们长久地奉为艺术至宝,如和璧隋珠一般备受珍惜。正因为唐诗宋词的光芒太过耀眼,以致于我们往往黯淡了元曲的夺目光泽,忽略了它的无穷魅力。实际上,元曲之中亦有生活浓缩而成的语言精华,亦有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亦有流传至今的名言名句。
&34;就是一句家喻户晓的千古名句,意为只要有美人帐下歌舞,即便死去也不留遗憾。听虽然都听过,但倘若问一句它的出处,能回答上来的人恐怕不多。其实它的作者是元代著名歌妓珠帘秀。
珠帘秀,显然是艺名,但由于其太过出名,导致人们都忘记了她的本名。她是貌美如花的官妓,也是演技精湛的杂剧女演员,名公文士甚推重之。可以这样说:纵观中国女演员史,珠帘秀称得上是空前绝后的戏剧皇后,被时人尊为&34;,连元曲大拿关汉卿都称赞她:&34;
“宁在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的下一句是“君亦无所欲,君亦无所求”。出自汤显祖《牡丹亭》:“问君何所欲,问君何所求,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君亦无所欲,君亦无所求,不让寂寞女,入帐解千愁!”译文:我宁愿。
珠帘秀戏演得出神入化,曲写得也是一绝,&34;就出自她的经典套曲《醉西施》。此套曲描写的是闺中女子思念郎君的相思之苦,共有五部分构成,牡丹花下死奇葩下一句,其中《玉芙蓉》中包含了这一千古名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全文。
《玉芙蓉》
上联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下联是,芙蓉帐中生,为人难自在。出句尾字是平声应该是下联。
&34;,她就可以和郎君同行同住,即便是一起观赏牡丹花,在美好的风景里浪漫一次,就是死了也愿意。此处的&34;不是放荡不羁的意思,而是&34;的风流,是跌宕风流的风流,是浪漫主义下的风流。
问君何所欲,问君何所求,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君亦无所欲,君亦无所求,不让寂寞女,入帐解千愁!“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的意思:不尽常人迷恋世间尤物,连英雄豪杰也难过美人关。放弃所有的一切而只求与心爱。
在《醉西施》套曲之中,紧跟着《玉芙蓉》之后的一段名为&34;,是这样写的:&34;这是全曲的最后一句,也是点睛之笔,珠帘秀表达了千吨思念,最终才轻轻地道出&34;,可见她日夜盼望的东君应是回不来了。
这真是令人悲伤的故事。家中的闺人还天真地等待着离人,而远方的离人却早已决定不再回头,只是闺人仍无法接受,她心中还心存一丝希望,可是这希望终究变成一场泡影。这也恰恰印证了&34;的合理性,毕竟夫妻见个面、旅个游还是容易做到的,这样的要求并不奢侈,然而女子却以&34;为条件渴求来一场&34;,可见就算是与爱人见面,都变成了不可企及的奢求。原本一场浪漫凄婉的爱情故事,却被后世误解为不堪入目的污词,真是可怜了珠帘秀的一片滥滥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