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社会上不乏许多不思进取,只知道靠父母生活的“啃老族”,他们每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己不努力也就算了,还要拖累父母,体现家庭亲情的一件事,让父母豢养他们,今天我们一同来欣赏一首元曲,想必“啃老族”们在读完这首元曲后,心中会有所触动。
水仙子·夜雨
游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月夜忆舍弟 唐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
元·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三更归梦三更后。
徐再思的元曲,文笔清新,情真意切,感人至深。通读这首水仙子,寓情于景,从侧面入笔,化用典故,词中未提及自己,却字字真情,诉说的,都是诗人的真实感受。雅俗共赏的元曲,诉说着元代市井百姓的悲欢离合,读来触动心弦。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5、彩扇红牙今都在,恨无人、解听开元曲。蒋捷《贺新郎梦冷黄金屋》 6、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李白《秋思》 7、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方岳《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8、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9、惊起却回头。
徐再思生性好甜食,嗜甜如命,所以他号为“甜斋”,当时还有一人,名叫贯云石,贯云石自号“酸斋”,恰巧与徐再思的“甜斋”相对,因此世人也笑称这二人为“酸甜乐府”。历史上对徐再思的记录并不多,但可以找到确切的出处,称徐再思相貌清朗俊逸,文采更是清丽工巧,善书画文章,善作曲。徐再思以写景见长,他所留在世上的一百零四首小令,基本都是以写景抒情为主,笔墨清新淡雅,通常运用白描的手法,缓缓描绘出一副曼妙景观,继而抒情,他在诗词中的抒情大多细腻柔软,并不激烈,而是如同春水一般润物无声,如同山间风月,沁人心脾。而这首《水仙子》更是徐再思的经典作品,徐再思运用了他最擅长的白描手法,以笔墨勾勒出了一副秋天夜雨洒落,诗人听雨入梦,愁肠百转,思念故乡的画面,这首散曲意在悲秋伤秋,感怀往事。这首散曲,是徐再思秋日时客居他乡,在客栈听见窗外雨声滴滴答答,稀稀落落,一时心头百感交集,愁肠寸断,于是提笔写下此散曲。前半首写景,秋日的雨总是让人不由得心里升起一丝愁绪,四下一片寂静无声,听着雨声洒落在植物的叶脉,诗人的思绪也被拖得很长很长,半夜三更就算做了梦,梦的也全都是家乡往事。后半首抒情,诗人既想起了自己这十余年的漂泊生活,又想起了远在江南的父母,他们还日夜担忧着漂泊在外的游子,日夜盼望着孩子回家,这些愁事就在后半夜一同涌上了心头。徐再思的笔墨一向清淡,就算是再愁的事,他也能写得清雅,这首散曲之中的愁绪,就这样随着细密的秋雨,打湿了徐再思的眼,也打湿了听者的心。漂泊在外的游子尚且日夜思念家乡,惦念着家乡父母的担忧牵挂,而现代社会竟然还生出了不少蛀虫,他#们自己不上进,只终日在家“啃老”,父母生他养他,最后还得吸干最后一点积蓄,当真让人唏嘘不已。不知道这些社会上的“啃老族”们听完了这首散曲,心中会不会有一丝内疚?
-《元曲选.争报恩》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唐)张九龄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唐)王维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 交情老更亲。 -(唐)杜甫 5.关于亲情的成语和句子 舐犊情深---舐:用舌。
百善孝为先,我们自当时刻牵挂父母,养育父母,不可以做“啃老族”。你还有什么看法呢?